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食物恐新症

增加 511 位元組, 1 年前
環境促使食物恐新症發生
即便經過多次嘗試,家中孩子對於某些食物仍無法接受,爸媽也不必太過灰心與焦慮,利用同類型的食物作替代,也可以攝取到相等的營養。也要特別注意孩子在用餐前後的變化,觀察是否對食物存在[[過敏]]反應。<ref>[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456378?utm_campaign=MOREPAGE&utm_source=HEALTH&utm_medium=2 食物恐新症],健康網</ref>
 
 
==感官也影響食物的接受度==
此外,食物的「感官特徵」被視為最有影響力的因素,在某些孩童品嚐食物之前,「質地」很可能就引發了對食物的厭惡。食物的結構、堅硬、鬆散,伴隨在口腔中咀嚼的聲音,皆是影響接受或拒絕的關鍵,若孩子對嘴裡吃著的食物口感覺得不舒服,未來可能會排斥類似食物。尤其對於味道、氣味、顏色外觀、味道特別敏感的孩子,較有機率發展成挑食。
==環境促使食物恐新症發生==
除了先天遺傳,後天環境塑造也占了一席之地,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飲食習慣有很大的影響。當孩童觀察到大人不吃某些食物,容易跟著效仿學習,若提供的食物選擇有限,孩子也會缺乏接觸新食物的機會。而家長對吃飯的逼迫施壓,會讓孩子感到焦慮而害怕,用餐時若缺乏父母的鼓勵和關愛,也是食物恐新症的成因。
 
==食物恐新症有何影響?==
31,7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