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土壤盐碱化

增加 11,522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土壤盐碱化</big>''' |- |<center><img src=https://pic.baike.soso.com/…”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土壤盐碱化</big>'''
|-
|<center><img src=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0/ori-20230109201830-2011902801_jpeg_1000_667_338492.jpg/80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imageGroupId=5137053&relateImageGroupIds=5137053,5137070&lemmaId=1843730&category=#5137053_0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
土壤盐碱化(Soil Salinization),又称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即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

中国盐碱土的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总面积约1亿公顷。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盐碱土的可溶性盐主要包括钠、钾、钙、镁等的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一般为中性盐,碳酸盐和重碳酸盐为碱性盐。
==简介==
中文名:土壤盐碱化

形成条件: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

别名:土壤盐渍化

分布:干旱和半干旱地带

影响因素:[[气候]]、[[地形]]、[[地下水]]等

性质: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

危害:降低农作物产量、破坏生物多样性

外文名:Soil Salinization

改良措施:化学、生物方法等
==基本含义==
盐分自然存在于土壤和水中在土壤中自由移动当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细管水分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就会造成土壤盐渍化(soil salinization)也称盐碱化,按其发生可分为原生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

土壤盐碱化是土壤中积聚盐分形成盐渍(碱)土的过程。除在滨海地区,由于受海水浸渍影响而发生盐碱化外,一般的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带,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滞留排泄不畅且地下水位较高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地面蒸发作用强烈,土壤母质和地下水中所含盐分,随着土壤毛细管水上升而积聚于地表。此外,在极干旱地区,即使地下水很深,高矿化地表径流携带的盐分,也能使土壤发生盐渍化。
==形成条件==
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份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
==分布地区==
中国是盐渍土分布广泛的国家,编制中国盐渍土分布图时粗略计算,中国的盐渍土面积约为1亿ha,其中现代盐渍土约占37%,残积盐渍土约占45%,潜在盐渍土约占18%。中国盐渍土分布于辽、吉、黑、冀、鲁、豫、晋、新、陕、甘、宁、青、苏、浙、皖、闽、粤、内蒙古及西藏等19个省区。

按自然地理条件及土壤形成过程,划分为滨海湿润—半湿润海浸盐渍区、东北半湿润—半干旱草原—草甸盐渍区、黄淮海半湿润—半干旱旱作草甸盐渍区、甘新漠境盐渍区、青海极漠境盐渍区及西藏高寒漠境盐渍区等8个分区,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影响因素==
气候因素

土壤盐碱化过程是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逐步积累的过程,地表蒸发、入渗过程是盐分在土体中迁移运动的重要驱动力,直接控制着盐分在土体中分布、存在状态。气候环境对土壤元素的迁移、聚集、转化有重要的作用,是其路基土盐渍化形成的影响因素之一。干燥气候是发生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外界因子,干燥度和地面蒸发与降水比值与土壤的盐渍化关系十分密切。土壤冻结加剧了土壤盐渍化进程。在地温梯度影响下,土壤水从下向冻结锋面移动,盐分随之向上迁移。当地温梯度较大或地下水位较高时,水分和盐分的迁移量随之增大当土壤含盐时,冻结深度相应减小,水盐被抬升靠近地表,是潜在盐演化的孕育期。

地形地貌因素

地形和地貌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径流。从山麓到回流盆地,水盐运动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山地为下渗一水平运动型缓斜低平地多为上升、下渗一水平运动型洼地多属下渗--上升交替垂直运动型洼地边缘也可能出现逆向水平--上升型。地表水和地下水径流途中,溶解了上壤和地层中盐分,加之蒸发浓缩,溶解性总固体不断增高。因此,土壤盐渍化程度表现为随地形从高到低、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加剧的趋势。同样在盆地内,由于微地形的差异,土壤盐演化程度也会出现较大不同。相对高起的微地形上,由于同时存在纵横方向的湿度差,水分由低处向高处运移,加之蒸发浓缩,积盐多。同理,在农田中,也存在盐分从沟地向埂地运移的现象。成土母土中的盐分是土壤盐渍化的源泉。

水质因素

地表水和地下水径流量及水质直接影响土壤含盐量。

盐生植物因素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长着草甸植物和荒漠的植物,诸如芦草、冰草、花花秧、罗布麻、盐抓抓、盐琐锁、骆驼刺和红柳等,大都具有根深根茂和特殊的杭盐生理特性,称之为盐生植物,含盐量可达10%~45%,通过强大的根系从底层吸收水分和盐分,并以残落物的形式留存地面,植物残核被分解而形成的钙盐和钠盐返回土壤中,对土壤的盐演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危害影响==
土壤盐渍化每年使多达150万公顷的农田停产;每年造成的农业生产力损失为3100万美元;全球超过8.33亿公顷的土壤受盐渍影响(占地球的8.7%)。

全球范围内,土壤盐渍化是威胁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粮食安全和可持续性的最重要问题之一。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盐渍土壤(包括盐土、碱土和盐碱土)的肥力和生产力较低,因此对全球消除饥饿和贫困的努力构成了威胁。此类土壤还降低了水质和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同时加剧了土壤侵蚀。[1]
==土壤改良==
治理盐碱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和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四个方面。由于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化学改良

化学改良措施是通过施用化学改良剂及矿质化肥改良盐渍土的方法。常用的化学改良剂有有机或无机肥料、矿质化肥、亚硫酸钙、脱硫石膏、磷石膏、硫酸亚铁、高聚物改良剂及土壤综合改良剂等。其原理是通过酸碱中和,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抑制盐渍化的发生。盐碱地土壤结构差,有机肥通过分解微生物、形成腐殖质,促进土壤团粒形成,增加土壤通气透水性,提升土壤缓冲能力,并和NaCO3,作用形成腐殖酸钠,从而降低土壤碱性,同时腐殖酸钠还具有刺激植物生长的作用,增强其抗盐性。腐殖质肥料中有机质分解会形成有机酸,不仅能中和土壤碱性,还能加强养分的分解,増强磷的有效性·所以,合理施用有机肥对于改良盐渍土,增强土壤肥力有着重要作用。

生物改良

植物地上生长部分具有遮蔽作用,能够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减弱地表积盐速度植物吸收盐分能降低土壤盐含量植物根系穿插土壤中能改变土壤物理性质,促进土壤脱盐且植物根系的生化作用还能改善土壤养分及化学性质,抑制土壤盐碱化的发生。同物理、化学改良措施而言,生物措施成本低,环保有效,同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颇受广大农民的喜爱。

综合改良

物理措施成效快,但工程量大,成本较高,不具有长久性,而且受水资源的限制,不易推广化学措施见效快,但若使用不当,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且施用改良剂后需要大量的水冲洗,应用起来较困难且经济成本昂贵生物措施能减少土壤盐分,但不能完全解决盐渍化问题。经多年实践发现,土壤盐演化是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仅用某一种防治措施并不能达到改良的最佳效果。干旱、半干旱地区多使用淋洗脱盐、深翻松耕及广泛栽植耐盐植物等综合治理措施解决土壤盐渍化问题。
==技术成果==
盐碱地有望变绿洲中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一种耐盐基因

中国科学家从一种盐生植物中成功地克隆出一个耐盐关键基因,并已导入多种植物。这一发现,将有望使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约四分之一的盐碱地变为“绿洲”。

山东师范大学赵彦修、张慧两位教授主持的课题组,从1999年开始这项研究,最近在测定了1755个盐地碱蓬基因的序列后发现了这一基因。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计划专家组对这一研究成果进行了验收。国家专利局在今年第18卷第28期的专利公告上公布了这项成果。

这个基因的全名叫作“Na+ / H+ 逆向运转蛋白(SsNHX1)全长cDNA”。由这种基因决定的一种蛋白,使碱蓬能在细胞内形成一种“离子区隔化”解钠离子毒的机制。

据介绍,盐地碱蓬是中国盐碱地上普通的一种藜科植物。它能耐3%的盐度,可以在海水中生长。在盐碱地上可长到1米高,在海滩上,长度可达30厘米。课题组研究人员将这一基因转移到拟南芥上做了对比试验:在1/2海水浇灌条件下,拟南芥能完成生活史;在盆栽条件下,15天不浇水,复水后仍能恢复生长并结实。而对照株均死亡。在所有已知公开发表的资料中,他们培育的转基因植物耐盐性是最强的。

目前,这一成果已经得到应用,培育出了适宜盐碱地生长的转基因植物幼苗。记者在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科学院实验室看到,新培育出的耐盐转基因植物已有蕃茄、大豆、水稻、速生杨4种,在上千个培养基内长势良好。工作人员称,过不多久,就可以实施移栽了。

盐碱土是地球陆地上分布广泛的一种土壤类型,约占陆地总面积的25%。仅中国,盐碱地的面积就有3300多万公顷。在山东省的黄河三角洲地带,每年新增加的盐碱地达6000多公顷。大量的土地因此而荒废。专家认为,这一发现,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耕地资源日趋减少的人口大国而言,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把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ref>[https://www.sohu.com/a/451166145_697677  关于土壤盐碱化的最全整理]搜狐网,2021-02-17</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21,85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