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

移除 59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姓名 =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 外文名 = Jean Francois Lyotard| 图像 = [[File:Liaota.jpg|缩略图|liaota]][[|缩略图|center |[http://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让·弗朗索瓦·利奥塔&step_word=&hs=0&pn=0&spn=0&di=13016915274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34321631%2C3007095957&os=2188591898%2C1738612336&simid=0%2C0&adpicid=0&lpn=0&ln=613&fr=&fmq=1544770482484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art.china.cn%2Fexclusive%2Fimages%2F2017-11%2F13%2F577be9a9-6032-455b-9ab2-7f69658842b3.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w6p_z%26e3Bvitgw_z%26e3BvgAzdH3Fjxvs7ftejAzdH3Fda80-88AzdH3F8nAzdH3Fv5gpjgp_9aama0lm_z%26e3Bip4&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selected_tags=0 原图链接] [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让·弗朗索瓦·利奥塔 来自百度图片]]]|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and age|1924|} | 出生地点 = 法国|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1998|04|20|1924|}} | 国籍 = 法国| 职业 = 著名哲学家、后现代思潮理论家| 知名作品 = 《现象学》《力比多经济》《后现代状况》
'''<big> - · 弗朗索瓦·利奥塔</big>''' (Jean Francois Lyotard) ,1950年至1952年在法属[[阿尔及利亚]]的[[君士坦丁]]一家中学担任哲学教师,1955年成为激进团体“社会主义或野蛮”的阿尔及利亚分支的领导成员,并对[[法国]]占领阿尔及利亚持积极批判态度。1958年获得法国大学与中学教师学头衔,1971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利奥塔曾在中学任教10年,在高等教育机构供职20年,在“社会主义或野蛮”及以后的“工人权力”团体从事了12年的理论和实践工作。其后在巴黎第八大学任教 也曾一度在[[美国加州大学厄湾分校]]和[[亚特兰大]]的[[艾默瑞大学]]等处任教。1998年因患癌症不治而去世。
==简介 ==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Jean Francois Lyotard) ,1950年至1952年在法属阿尔及利亚的君士坦丁一家中学担任哲学教师,1955年成为激进团体“社会主义或野蛮”的阿尔及利亚分支的领导成员,并对法国占领阿尔及利亚持积极批判态度。1958年获得法国大学与中学教师学头衔,1971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利奥塔曾在中学任教10年,在高等教育机构供职20年,在“社会主义或野蛮”及以后的“工人权力”团体从事了12年的理论和实践工作。其后在巴黎第八大学任教,也曾一度在美国加州大学厄湾分校和亚特兰大的艾默瑞大学等处任教。1998年因患癌症不治而去世。
== 英译主要著作有 ==
利奥塔被译成英语的主要著作有:《现象学》(1954)、《力比多经济》(1974)、《后现代状况》(1979)、《争论》(1983)、《海德格尔与犹太人》(1988)、《旅程》(1988)、《非人道》(1988)和《政治性文字》(1993)等。 
== 学术成就 ==
在《后现代状况》(1979)一书中,利奥塔的论述围绕着科学话语和科学知识中叙事的功能这一问题展开。他对科学知识及其方法本身兴趣不大,而是更多地关注它们获得正当性或要求得到合法性所采取的形式。首先,利奥塔认为现代科学的特点是排斥或压抑建立于叙事之上的合法性形式。他对叙事知识的定义得益于人类学对原始社会的描述。在原始社会里,叙事的功能体现在对特定人群中谁有讲话的权力、谁有听讲的义务的明确规定之中。例如,在南美的卡欣纳化印第安人中,公共叙事的这种内在规定或“语用学”依据于固定的程式:讲故事者在叙事开始时要说出自己的卡欣纳化名字,确认自己所属部落的真实性和应有的讲话权力(即他是从另外一名卡欣纳化人那里听到这个故事的),明确其他人充当听众的义务。这是一个自立正当性的例子。讲述故事的特定方式决定了故事讲述者是否有权说话。利奥塔认为,这个看似相当软弱的自立正当性例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他相信“这些叙事所传达的是一整套构成社会纽带的语用学规则”。利奥塔强调的另一突出特点是叙事的节奏形式。它通过有规律的韵律或叙事“节拍”,把自然时间的无规律性固定和容纳下来。利奥塔的结论是:与人们习惯认为的叙事的区别性特征不同,这样的叙事在其展开过程中不是将注意力引向时间的推移,而是淡化或中止时间感。看来,利奥塔在此曲解了“叙事”这一术语的意义——他的结论其实仅适合于卡欣纳化印第安人这样的特殊情况,因为他们的仪式性叙事的确是由“冗长而单调的吟诵”构成的。
 
==相关研究文献 ==
1.陈炳辉 利奥塔的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介评 《理论探索》 2008年第1期
29.王晓升 科学知识和叙事知识及其关系——利奥塔对后现代知识状况的分析及其启示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
30.袁铎 试论利奥塔对科技理性主义的哲学批判 《现代哲学》 2000年第4期
 
==参考文献 ==
<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让·弗朗索瓦·利奥塔/15237863?fr=aladdin 科学家 , 人物 ]百度百科</ref>
3,5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