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95
次編輯
變更
袜子
,创建页面,内容为“一种穿在脚上的服饰用品。《说文》:"袜,足衣也。"起着保护脚和防脚臭的作用。袜子是总称,按原料分有棉纱袜、毛袜、丝…”
一种穿在脚上的服饰用品。《说文》:"袜,足衣也。"起着保护脚和防脚臭的作用。袜子是总称,按原料分有棉纱袜、毛袜、丝袜和各类化纤袜等,按造型分有长筒袜、中筒袜、船袜,连裤袜等,还有平口、罗口,有跟、无跟和提花、织花等多种式样和品种。
5
本词条 无参考资料,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5个金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袜子
外文名称
socks
拼音
wà zi
种类
长筒袜、中筒袜、船袜、连体袜
作用
防寒、装饰
古代称为
"足衣"或"足袋"
材料
棉或合成纤维或为二者混合
目录
1起源
2发展演变
3袜子产地
4袜子种类
5选购技巧
6质量鉴别
7相关事件
折叠编辑本段起源
古代的袜子称之为"足衣"或"足袋",通过数千年的演变,才发展到现代形式的袜子。
古代罗马城的妇女在脚和腿上缠着细带子,这种绑腿便是最原始的袜子。直至中世纪中叶,在欧洲也开始流行这种"袜子",不过是用布片代替了细带子。16世纪时,西班牙人开始把连裤长袜与裤子分开,并开始采用编织的方法来编织袜子。
英国人威廉·李(William Lee)对他的妻子从事手工编织从而引起他对针织机械的研究,于1589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手工针织机,用以织制毛裤。1598年又改制成可以生产较为精细丝袜的针织机。
不久,法国人富尼埃(Fournier)在里昂开始生产丝袜,直至17世纪中叶才开始生产棉袜。1938年美国杜邦公司发明了尼龙后,同年第一批尼龙袜投放市场,从此袜子市场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尼龙丝袜逐渐流行,风靡一时。欧洲流行较晚,直至1945年第一批尼龙丝袜才正式面市。据考证,在中国的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7世纪)出现最原始的袜子。在《文子》一书中有"文王伐崇,袜系解"一语,是指周文王系袜子的带子散开了。从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中出土的两双绢夹袜来看,均用整绢裁缝而制成,缝在脚面和后侧,底上无缝。袜筒后开口,开口处附有袜带。袜的号码为23cm和23.4cm,袜筒高21cm和22.5cm。
在人们所穿的袜子之前,人们一直用的是广义上的护腿装束。这可追溯到古埃及时,那种皮革束腿带和用麻或毛纺织物缝制的类似于袜子的装束。到十字军时期出现袜子Chausses肖斯,但它不是为女士们准备的,十字军用纯丝织物做成比较精美的袜子。女士们用精致小巧的鞋装饰她们的脚踝,在漂亮的裙子下忽隐忽现。那时,袜是男人们的专利。1589年,英国神学院一名学生--威廉·李发明了一种手动缝制袜子的机器,比手缝制速度快6倍,这是缝制机鼻祖。同时,女士们也开始穿袜。
工业化袜子生产始于1860年,制袜业一直寻找新的材料代替少而昂贵的真丝,混纺纱的产生令制袜业获得巨大成功。1928年,杜邦公司展示了第一双尼龙袜,同时拜尔公司推出丙纶袜。1940年,高筒尼龙袜在美国创造历史最高销售纪录,并开始成为普通日用品。船袜出现于1980年代初,当时网球装开始兴起,经典款式有两粒毛毛球在脚踝位,于2000年代中期又再度流行,但是已经变出很多的款式,主要用来配衬滑板装,其次是短裤或短裙。有些女生在穿着上,因为要完整展现腿部曲线,袜子突出一截不好看,所以会穿着隐形袜,一般是在运动时或走运动休闲风格时穿,通常是搭配短裤或热裤。或是穿包鞋会流脚汗者可吸汗。
折叠编辑本段发展演变
折叠词汇演变
"袜子"一词最早见于《中华古今注》,曰:"三代及周著角韈,以带系于踝。""三代"是指我国最早有记载的夏、商、周时期,距今已有三四千年历史。"角韈"应该是用兽皮制作的原始袜子,所以写作"韈"。后来,随着纺织品的出现,袜子又由兽布发展到用布、麻、丝绸制作,"韈"也相应地改为"袜",最后步步简化为现今我们所说的"袜"。"袜"字的嬗变过程,其实蕴含了中华文明历史的发展进程。
折叠古代袜子形制
古代袜子的形制大约可以分为有筒袜、系带袜、裤袜、分趾袜、光头袜和无底袜等六种。其中有筒袜的袜筒长短不一,有的长至腹部,有的仅至踝间。系带袜为的是穿着时不易脱落。分趾袜是将拇趾与另外四趾分开,形如丫状。光头袜和无底袜多用于古代缠足的妇女,俗称半袜。
折叠各朝代的袜子
夏商周时期
夏商周时期的袜子呈三角形,属于系带袜,只能套在脚上,然后再用绳子系在踝关节上。这种袜子一直延续到汉代,《韩非子》中曾记述:"文王伐崇,至凤黄(凰)墟,手解,因自结。"意即为周文王征讨崇国,在凤凰墟自己手扎袜带。直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三角袜才开始被一种新型的袜子代替。
自纺织品出现后,人们的袜子虽然开始用纺织品制作,不过皮袜仍然存在,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皮袜往往比布帛之袜更加保暖实用。
周时人们着袜有着极为严格的礼仪规范。臣下见君主时,必须先将履袜脱掉才能登堂,不然就是失礼。《左传·哀公二十五年》就记载了这样的故事。脱袜上堂这是当时的一般常识,对于平辈和身份相称之人来说,脱履之后,在室内是否脱袜子,悉听尊便。但如果是长辈或身份比自己高的人和自己在一起,则不能穿袜子,只能脱袜。这种情况在民间也有反映,比如当时的妇女在服侍翁姑时也不能穿袜子,以跣足为敬。
当然贫困的老百姓并不能经常穿着布棉制成的袜子,袜子当时多被上层人士穿着,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是当时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的袜子是用熟皮和布帛做成,富贵人家可穿丝质的袜子。袜高一般一尺有余,上端有带,穿时用带束紧上口,其色多白,但祭祀时着用红色。袜者最精者用绢纱,并绣有花纹。袜子形制多为袜头齐,靿后开口,开口处并附袜带,用绢、纱制成。袜为双层,袜面用较细的绢,袜里用稍粗的绢。整个袜子可用一块布制成。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女袜用素绢制成。这种袜子制作技术较高。如果以此为始,我国缝制袜子的工艺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这比西方国家要早很多。
湖北江陵凤凰山西汉墓出土的另一双女袜以麻制成。这一时期见于史载的还有锦袜、绫袜、纻袜、绒袜、毡袜等。
东汉时织袜技术较为高超,如新疆民丰大沙漠1号墓出土的东汉的足衣珍品,其所用之锦需要75片提花综才能织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袜子多用麻布、帛、熟皮制成。传说魏文帝曹丕有个美丽聪明的妃子,她觉得角袜粗拙,样子难看,穿着不便,就试着用稀疏而轻软的丝编织成袜子,并把袜样由三角型改成了类似现代的袜型。于是,袜子由过去的"附加式"换成了贴脚的"依附式"。当然这样的故事未必可信,但此时确实出现了丝织的袜子,叫做罗袜。曹植作《洛神赋》中就有关于这种袜子的描写:"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唐宋时期
唐代贵族的袜子多用锦织成,唐冯贽《记事珠》中曾记述杨贵妃死后在冯嵬遗落锦袜一只:"杨贵妃死之日,冯嵬媪得锦袜一只。"
宋代出现了裤袜,从江西德安出土的绸女裤袜来看,这种袜子一般呈圆头形,靿后开口,并钉有两根丝带,袜脚下缘缝有一周环绕的丝线,中间用丝线织成袜底。
元明清时期
元代棉花广泛种植后,袜子多用棉布制作。
嘉靖年间,流行镇江毡袜。万历以后,男子开始服油墩布袜。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又出现了供贵族使用的白色羊绒袜,平民则穿旱羊绒袜。
清代民间的袜子一般也用棉布制成,贵族则用绸缎制袜。故宫所藏皇帝的袜子多以金缎为边,通绣纹彩。1879年,欧洲国家将针织品输入中国,洋袜、手套以及其他针织品通过上海、天津、广州等口岸传入内地。受其影响,商人们在沿海主要进口商埠相继办起了针织企业,袜子从此以后也多是针织产品。
5
本词条 无参考资料,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5个金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袜子
外文名称
socks
拼音
wà zi
种类
长筒袜、中筒袜、船袜、连体袜
作用
防寒、装饰
古代称为
"足衣"或"足袋"
材料
棉或合成纤维或为二者混合
目录
1起源
2发展演变
3袜子产地
4袜子种类
5选购技巧
6质量鉴别
7相关事件
折叠编辑本段起源
古代的袜子称之为"足衣"或"足袋",通过数千年的演变,才发展到现代形式的袜子。
古代罗马城的妇女在脚和腿上缠着细带子,这种绑腿便是最原始的袜子。直至中世纪中叶,在欧洲也开始流行这种"袜子",不过是用布片代替了细带子。16世纪时,西班牙人开始把连裤长袜与裤子分开,并开始采用编织的方法来编织袜子。
英国人威廉·李(William Lee)对他的妻子从事手工编织从而引起他对针织机械的研究,于1589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手工针织机,用以织制毛裤。1598年又改制成可以生产较为精细丝袜的针织机。
不久,法国人富尼埃(Fournier)在里昂开始生产丝袜,直至17世纪中叶才开始生产棉袜。1938年美国杜邦公司发明了尼龙后,同年第一批尼龙袜投放市场,从此袜子市场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尼龙丝袜逐渐流行,风靡一时。欧洲流行较晚,直至1945年第一批尼龙丝袜才正式面市。据考证,在中国的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7世纪)出现最原始的袜子。在《文子》一书中有"文王伐崇,袜系解"一语,是指周文王系袜子的带子散开了。从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中出土的两双绢夹袜来看,均用整绢裁缝而制成,缝在脚面和后侧,底上无缝。袜筒后开口,开口处附有袜带。袜的号码为23cm和23.4cm,袜筒高21cm和22.5cm。
在人们所穿的袜子之前,人们一直用的是广义上的护腿装束。这可追溯到古埃及时,那种皮革束腿带和用麻或毛纺织物缝制的类似于袜子的装束。到十字军时期出现袜子Chausses肖斯,但它不是为女士们准备的,十字军用纯丝织物做成比较精美的袜子。女士们用精致小巧的鞋装饰她们的脚踝,在漂亮的裙子下忽隐忽现。那时,袜是男人们的专利。1589年,英国神学院一名学生--威廉·李发明了一种手动缝制袜子的机器,比手缝制速度快6倍,这是缝制机鼻祖。同时,女士们也开始穿袜。
工业化袜子生产始于1860年,制袜业一直寻找新的材料代替少而昂贵的真丝,混纺纱的产生令制袜业获得巨大成功。1928年,杜邦公司展示了第一双尼龙袜,同时拜尔公司推出丙纶袜。1940年,高筒尼龙袜在美国创造历史最高销售纪录,并开始成为普通日用品。船袜出现于1980年代初,当时网球装开始兴起,经典款式有两粒毛毛球在脚踝位,于2000年代中期又再度流行,但是已经变出很多的款式,主要用来配衬滑板装,其次是短裤或短裙。有些女生在穿着上,因为要完整展现腿部曲线,袜子突出一截不好看,所以会穿着隐形袜,一般是在运动时或走运动休闲风格时穿,通常是搭配短裤或热裤。或是穿包鞋会流脚汗者可吸汗。
折叠编辑本段发展演变
折叠词汇演变
"袜子"一词最早见于《中华古今注》,曰:"三代及周著角韈,以带系于踝。""三代"是指我国最早有记载的夏、商、周时期,距今已有三四千年历史。"角韈"应该是用兽皮制作的原始袜子,所以写作"韈"。后来,随着纺织品的出现,袜子又由兽布发展到用布、麻、丝绸制作,"韈"也相应地改为"袜",最后步步简化为现今我们所说的"袜"。"袜"字的嬗变过程,其实蕴含了中华文明历史的发展进程。
折叠古代袜子形制
古代袜子的形制大约可以分为有筒袜、系带袜、裤袜、分趾袜、光头袜和无底袜等六种。其中有筒袜的袜筒长短不一,有的长至腹部,有的仅至踝间。系带袜为的是穿着时不易脱落。分趾袜是将拇趾与另外四趾分开,形如丫状。光头袜和无底袜多用于古代缠足的妇女,俗称半袜。
折叠各朝代的袜子
夏商周时期
夏商周时期的袜子呈三角形,属于系带袜,只能套在脚上,然后再用绳子系在踝关节上。这种袜子一直延续到汉代,《韩非子》中曾记述:"文王伐崇,至凤黄(凰)墟,手解,因自结。"意即为周文王征讨崇国,在凤凰墟自己手扎袜带。直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三角袜才开始被一种新型的袜子代替。
自纺织品出现后,人们的袜子虽然开始用纺织品制作,不过皮袜仍然存在,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皮袜往往比布帛之袜更加保暖实用。
周时人们着袜有着极为严格的礼仪规范。臣下见君主时,必须先将履袜脱掉才能登堂,不然就是失礼。《左传·哀公二十五年》就记载了这样的故事。脱袜上堂这是当时的一般常识,对于平辈和身份相称之人来说,脱履之后,在室内是否脱袜子,悉听尊便。但如果是长辈或身份比自己高的人和自己在一起,则不能穿袜子,只能脱袜。这种情况在民间也有反映,比如当时的妇女在服侍翁姑时也不能穿袜子,以跣足为敬。
当然贫困的老百姓并不能经常穿着布棉制成的袜子,袜子当时多被上层人士穿着,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是当时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的袜子是用熟皮和布帛做成,富贵人家可穿丝质的袜子。袜高一般一尺有余,上端有带,穿时用带束紧上口,其色多白,但祭祀时着用红色。袜者最精者用绢纱,并绣有花纹。袜子形制多为袜头齐,靿后开口,开口处并附袜带,用绢、纱制成。袜为双层,袜面用较细的绢,袜里用稍粗的绢。整个袜子可用一块布制成。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女袜用素绢制成。这种袜子制作技术较高。如果以此为始,我国缝制袜子的工艺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这比西方国家要早很多。
湖北江陵凤凰山西汉墓出土的另一双女袜以麻制成。这一时期见于史载的还有锦袜、绫袜、纻袜、绒袜、毡袜等。
东汉时织袜技术较为高超,如新疆民丰大沙漠1号墓出土的东汉的足衣珍品,其所用之锦需要75片提花综才能织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袜子多用麻布、帛、熟皮制成。传说魏文帝曹丕有个美丽聪明的妃子,她觉得角袜粗拙,样子难看,穿着不便,就试着用稀疏而轻软的丝编织成袜子,并把袜样由三角型改成了类似现代的袜型。于是,袜子由过去的"附加式"换成了贴脚的"依附式"。当然这样的故事未必可信,但此时确实出现了丝织的袜子,叫做罗袜。曹植作《洛神赋》中就有关于这种袜子的描写:"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唐宋时期
唐代贵族的袜子多用锦织成,唐冯贽《记事珠》中曾记述杨贵妃死后在冯嵬遗落锦袜一只:"杨贵妃死之日,冯嵬媪得锦袜一只。"
宋代出现了裤袜,从江西德安出土的绸女裤袜来看,这种袜子一般呈圆头形,靿后开口,并钉有两根丝带,袜脚下缘缝有一周环绕的丝线,中间用丝线织成袜底。
元明清时期
元代棉花广泛种植后,袜子多用棉布制作。
嘉靖年间,流行镇江毡袜。万历以后,男子开始服油墩布袜。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又出现了供贵族使用的白色羊绒袜,平民则穿旱羊绒袜。
清代民间的袜子一般也用棉布制成,贵族则用绸缎制袜。故宫所藏皇帝的袜子多以金缎为边,通绣纹彩。1879年,欧洲国家将针织品输入中国,洋袜、手套以及其他针织品通过上海、天津、广州等口岸传入内地。受其影响,商人们在沿海主要进口商埠相继办起了针织企业,袜子从此以后也多是针织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