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海山

增加 4,73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海山''' 一般指孛儿只斤·海山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孛儿只斤·海山
|圖片 = [[File:Bki-20120928163009-1979183181.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image.so.com/view?q=%E5%AD%9B%E5%84%BF%E5%8F%AA%E6%96%A4%C2%B7%E6%B5%B7%E5%B1%B1&src=tab_www&correct=%E5%AD%9B%E5%84%BF%E5%8F%AA%E6%96%A4%C2%B7%E6%B5%B7%E5%B1%B1&ancestor=list&cmsid=d0db0a3c933d7256940e2ea2542af59b&cmran=0&cmras=0&cn=0&gn=0&kn=0&fsn=60#id=2a6124a93716b38d50b361b46ef30a3b&currsn=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v9130386.htm 图片来源于搜狗百科网]]]
|圖片尺寸 =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281年7月19日(阴历)
| 國籍 = 中国(元朝)
| 别名 = 哈尚(清代译法)
| 職業 = 皇帝
| 知名原因 = 元朝第三任皇帝,蒙古帝国第七任大汗
| 知名作品 =
}}
孛儿只斤·海山(1281年—1311年),即[[元武宗]],元朝第三任皇帝,[[蒙古帝国]]第七任[[大汗]](1307年—1311年在位)。他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裕宗真金]]之孙、[[顺宗答剌麻八剌]]之子、[[成宗铁穆耳]]之侄。母亲是[[昭献元圣皇后答己]],弟弟是[[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海山早年在宫中受过一定程度的[[儒学]]教育,1299年受命出镇漠北,平息[[海都之乱]]。1304年被封为怀宁王。1307年元成宗无嗣而崩,爱育黎拔力八达在大都发动政变,除掉了成宗皇后伯岳吾·卜鲁罕及她试图拥立的安西王阿难答,海山则自漠北率军南下,取得皇位继承权,并登基于上都。作为报酬,他册封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
=='''基本信息'''==
[[File:梅根·福克斯6.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class="wikitable"
|-
| 逝世日期 || 1311年1月8日(阴历) || 在位 || 1307年6月21日-1311年1月8日
|}
 
=='''个人生平'''==
[[File:Mukehuawuzongerzhijinhaishan 7600737 small.jpg|缩略图|350px|[http://image.so.com/view?q=%E5%AD%9B%E5%84%BF%E5%8F%AA%E6%96%A4%C2%B7%E6%B5%B7%E5%B1%B1&src=tab_www&correct=%E5%AD%9B%E5%84%BF%E5%8F%AA%E6%96%A4%C2%B7%E6%B5%B7%E5%B1%B1&ancestor=list&cmsid=d0db0a3c933d7256940e2ea2542af59b&cmran=0&cmras=0&cn=0&gn=0&kn=0&fsn=60#id=3191b5062e4116d894e652449047ac4b&currsn=0 原图链接][http://so.redocn.com/renwu/c3c9b9c5d7e5c8cbceef.htm 图片来源于红动网]]]
===早年经历===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辛巳(1281年)七月十九日,元朝皇孙[[答剌麻八剌]]之嫡妻答己产下一子,三年多以后又得一子,[[元世祖忽必烈]]请正一道[[道士]]张留孙为两位曾孙取名,哥哥叫海山,弟弟叫寿山(后译为梵语爱育黎拔力八达),他们分别就是后来的元武宗和元仁宗。
===继位为帝===
[[File:梅根·福克斯6.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大德十一年(1307年) 正月初八,[[元成宗]][[驾崩]]于大都玉德殿。他的皇太子德寿早夭,亦无其他子嗣,因而皇位出现空缺。按照蒙古旧制,在皇位空虚时,暂由正宫皇后卜鲁罕摄政,由她召集宗亲大臣举行忽里台大会,另选新君。卜鲁罕和[[左丞相]]阿忽台准备拥立成宗的堂弟、信奉[[伊斯兰教]]的安西王阿难答,因为他是忽必烈诸孙中年龄最长者,乃召其入京辅政;而右丞相哈剌哈孙则试图拥立海山兄弟,于是他在成宗死后立即秘密派人通知在漠北的海山和在怀州的答己及爱育黎拔力八达迅速入京。
远在漠北的海山接到成宗死讯后,曾准备立即还朝,后因乞台普济以漠南事宜"难以遥度"为劝,遂暂时缓行,以观局势。
===巩固统治===
[[File:200731152526889.jpg|缩略图|350px|[http://image.so.com/view?q=%E5%AD%9B%E5%84%BF%E5%8F%AA%E6%96%A4%C2%B7%E6%B5%B7%E5%B1%B1&src=tab_www&correct=%E5%AD%9B%E5%84%BF%E5%8F%AA%E6%96%A4%C2%B7%E6%B5%B7%E5%B1%B1&ancestor=list&cmsid=d0db0a3c933d7256940e2ea2542af59b&cmran=0&cmras=0&cn=0&gn=0&kn=0&fsn=60#id=023b4d2b4fda7ebc1b17e1e4a18a17c1&currsn=0 原图链接][http://www.confucianism.com.cn/html/lishi/1460777.html 图片来源于中国国学网]]]
 
武宗继位时,接管的是一个貌似强大安定、实则弊端丛生的帝国。他的前任皇帝元成宗奉行"持盈守成"的政策,武宗入继大统后,朝廷中枢用人,差不多都在西北从征的蒙古、色目将领中挑选。崇儒右文的哈剌哈孙最初仍留任中书[[右丞相]],但两个月以后就被外放为新成立的和林行省左丞相。
至大四年(1311年)正月初八,海山驾崩于大都玉德殿,享年三十一岁。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是为仁宗,为兄长海山上庙号为武宗,谥号为仁惠宣孝皇帝,蒙古汗号为曲律(意为俊杰)汗。 仁宗没有守住与兄长的约定,而是逼走了侄儿和世㻋,立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十多年后,海山两子和世㻋、图帖睦尔夺回皇位,以后的黄金家族汗位遂落在海山一系手中。
=='''为政举措'''==
[[File:20190404114211 3216da71d673d43e585d94964f7c6397 1.jpg|缩略图|350px|[http://image.so.com/view?q=%E5%AD%9B%E5%84%BF%E5%8F%AA%E6%96%A4%C2%B7%E6%B5%B7%E5%B1%B1&src=tab_www&correct=%E5%AD%9B%E5%84%BF%E5%8F%AA%E6%96%A4%C2%B7%E6%B5%B7%E5%B1%B1&ancestor=list&cmsid=d0db0a3c933d7256940e2ea2542af59b&cmran=0&cmras=0&cn=0&gn=0&kn=0&fsn=60#id=acd08d9b520600c010a2939771511400&currsn=0 原图链接][http://fashion.eastday.com/a/190404114211981.html?uneuid=15we53e90426951977424rg 图片来源于东方新闻网]]]
[[File:梅根·福克斯6.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为政举措'''=====政治===
====设尚书省====
武宗在政治上最重大的举措就是设立[[尚书省]]。元世祖时曾短暂设立尚书省,后革罢。武宗即位后,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改革措施,决定在中书省之外另立尚书省,作为实际上的中枢机构。大德十一年(1307年)九月,即位不到四个月的武宗就下诏设立尚书省,此举遭到御史台、中书省官员的强烈反对,武宗不得不解散尚书省。 但武宗自然不肯善罢甘休,特别是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兼领中书省后,更需要另设机构对其加以牵制。两年后,武宗的权力已经巩固,在至大二年(1309年)八月第二次设尚书省,以乞台普济为右丞相、脱虎脱为[[左丞相]]、三宝奴、乐实为平章政事,保八为右丞,忙哥帖木儿为左丞,王罴为参知政事。
<ref>[http://fashion.eastday.com/a/190404114211981.html?uneuid=15we53e90426951977424rg 历史上孛儿只斤·海山在位期间的举措有哪些],东方新闻网,2019-04-04</ref>
====封官赏赐====
武宗标榜"溥从宽大",其封官与赏赐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朝会赐赉和对诸王的岁赐是蒙古传统,武宗统兵漠北,更是深谙赏赐的激励作用,因此他在位时赏赐的数量和名目大幅增加。他即位之初,就对诸王勋戚大行赏赐,不但坚持按成宗时赏额锐增的先例发放,而且对先前会于和林时"已蒙赐与者"也重复颁发,结果给者未及半而两京府储已虚。其后,请赏者仍络绎不绝;财赋不支,只好用滥封爵位的办法作为补偿。
<ref>[http://ent.sina.com.cn/y/2008-05-22/15342033661.shtml SM公司打造新星五人帅男组合SHINee出道(附图)],新浪网,2017-12-19</ref>
====整顿吏治====
武宗时也尝试对吏治加以整饬,其具体措施是颁布《省部纲纪》,提高行政效率;实行封赠制,强化官员的荣誉感;提高官员俸禄,革除外任官职田;设考功司,筹备考课制度。不过这些措施并未见效,甚至还停留在筹划阶段时,就因武宗的驾崩而通通革除了。
<ref>[http://ent.sina.com.cn/y/2008-05-22/15342033661.shtml SM公司打造新星五人帅男组合SHINee出道(附图)],新浪网,2017-12-19</ref>
====筹备郊祀====
武宗还在礼乐[[祭祀]]上大做文章,"有意稽古礼文之事"。 他三次前往太庙祭拜,开了元朝皇帝亲享太庙的先河,不过他并未向元英宗以后的皇帝那样穿汉族传统的衮冕法服进行祭祀。他在位时还改革太庙室次制度,过去历代王朝的太庙中太祖室在最西,后代皇帝依次向东排列,元武宗则改为太祖室居中,后代皇帝依昭穆左右排列,此举影响了明清两代的太庙制度。江西布衣曾巽初上《郊祀卤簿图》、《郊祀礼乐图》,武宗对此相当重视,亲自召其入对,并令尚书省和太常寺讨论郊祀事宜,最后决定在南郊天坛之外另筑北郊地坛,并以太祖成吉思汗配天,世祖忽必烈配地,武宗将亲自祭祀。 但到至大三年(1310年)冬至祭天时,武宗因身体不适而遣人摄祀,一个月后就溘然长逝了。 仁宗即位后,推翻武宗一切措施,地坛的修筑遂被取消,皇帝亲郊也被搁置,直到二十年后武宗的儿子文宗图帖睦尔才首次亲自祭天。
<ref>[http://ent.sina.com.cn/y/2008-05-22/15342033661.shtml SM公司打造新星五人帅男组合SHINee出道(附图)],新浪网,2017-12-19</ref>
====设省和林====
武宗平定了海都之乱,窝阔台汗国灭亡,超过百万的难民涌入元朝辖下的漠北地区,所以经营漠北、解决难民问题成为武宗朝的重要政治问题。武宗登基后,就将和林等处宣慰使司升格为和林等处行中书省,同时拨发农具、种子、渔网、钱钞、粮食等,大力赈济和林人民,继续派汉军前往和林屯田。 仁宗时改为岭北行省,元朝行省制度正式完备。
====营建中都====
[[File:77094b36acaf2edda080118a8a1001e93901935b.jpg|缩略图|350px|[http://image.so.com/view?q=%E5%AD%9B%E5%84%BF%E5%8F%AA%E6%96%A4%C2%B7%E6%B5%B7%E5%B1%B1&src=tab_www&correct=%E5%AD%9B%E5%84%BF%E5%8F%AA%E6%96%A4%C2%B7%E6%B5%B7%E5%B1%B1&ancestor=list&cmsid=d0db0a3c933d7256940e2ea2542af59b&cmran=0&cmras=0&cn=0&gn=0&kn=0&fsn=60#id=b93a8a93cc7e4e74dcf0fbebf33a9525&currsn=0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D%9B%E5%84%BF%E5%8F%AA%E6%96%A4%C2%B7%E6%B5%B7%E5%B1%B1/8452391?fromtitle=%E6%B5%B7%E5%B1%B1&fromid=9711829 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网]]]
武宗即位第十天,就下令在[[旺兀察都]](今河北张北)兴建元中都。关于兴建中都的原因,被归纳为个人权威说、交通要道说、战略地位说、纪念先辈说、自然风貌说、政治因素说和综合因素说这七种说法。 行宫建成后,武宗又设立中都留守司兼开宁路都总管府,继续推进工程建设。不过由于武宗驾崩,中都的建设被叫停。后来武宗的两个儿子元明宗和元文宗就在中都行宫相会,明宗旋即暴死,而中都的营建也未被武宗的后裔们提上议事日程,遂永久搁置。
===文化===
[[File:梅根·福克斯6.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武宗时期进一步推行尊儒政策。他登基两个月后,就下诏将在[[孔子]]的封号"至圣文宣王"前加"大成"二字,是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遣使祭祀,以表尊崇,由儒臣阎复拟诏:"盖闻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
=='''历史评价'''==
[[File:梅根·福克斯6.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明朝官修正史[[《元史》]]宋濂等:"武宗当富有之大业,慨然欲创治改法而有为,故其封爵太盛,而遥授之官众,锡赉太隆,而泛赏之恩溥。至元、大德之政,于是稍有变更云。"
=='''轶事典故'''==
[[File:梅根·福克斯6.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关于名字===
关于武宗名字"海山"的来历,过去由于史料缺乏,一直众说纷纭。清[[乾隆]]年间修改元史译名,将海山改为哈尚,并在《钦定元史语解》中解释其为蒙古语"迟钝"(qasang)之意;1846年科瓦列夫斯基所著的《蒙俄法辞典》中将海山之名释为Qayisang,即蒙古语"围墙"之意。而法国东方学家[[伯希和]]则通过释读西藏发现的八思巴文《怀宁王海山令旨》,从语言学的角度论证该令旨中海山的名字Haysan实为汉名。 这从史料上亦可得到佐证,袁桷《清容居士集》卷34《玄教大宗师张公家传》中言:"十八年七月,皇曾孙生,是为武宗,上命择嘉名以进。"虞集《道园学古录》卷50《张宗师墓志铭》中则谓:"武宗、仁宗之生也,公皆受命世祖为制名,兴圣宫记其事,是以赞书及之。"[[赵孟頫]]《仁靖真人碑》中写道:"武宗、仁宗之始生也,上皆命公拟名以进。仁宗五岁时,译为梵文,今庙讳是也。"种种史料证明,"海山"是忽必烈请道士张留孙取的汉语名字,武宗的弟弟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名字Ayurparvata为梵语"寿山"之意,正好与"海山"相对。同时,元朝大臣[[程文海]]为避武宗讳而以字行为"程钜夫",亦可为海山是汉名之旁证。元朝诸帝中世祖、成宗、泰定帝、文宗、顺帝的名字是蒙古语,仁宗、英宗、天顺帝、明宗的名字是[[梵语]],宁宗的名字脱胎于藏语,武宗海山则是唯一汉语名的皇帝。
=='''亲属成员'''==
{| class="wikitable"
|-
'''祖父母'''
|'''曾祖父'''||元世祖 忽必烈'''祖父'''||元裕宗 真金
|-
|'''曾祖母'''||皇后弘吉剌氏察必'''祖母'''||阔阔真王妃
|}
'''父母'''
{| class="wikitable"
10,7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