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95
次編輯
變更
藩王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 藩王 又称蕃王,是在地方官吏与天子之间的统治者,有 </big>'''|-|<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609/a3ab576da2de4790ae51290b8d22d80a.png width="300"></center><small>[https://image.so.com/view?src=tab_baike&q=%E8%97%A9%E7%8E%8B&correct=%E8%97%A9%E7%8E%8B&ancestor=list&cmsid=637b2047acb37666d3ba478286fb3c10&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58#id=b7c29a0472186ab51b37774e991ffae0&currsn=0&ps=50&pc=50 来 自 己 呢图网 的 藩王国。相当于古代欧洲的贵族阶级。他们可能是宗室成员、军功功臣或已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但在名义上仍未宣布独立的地方势力首领,或者由天子册封统治某地区的统治者(此地统治者将土地献上,然后天子再将土地册封给他)。藩王通常都有独特的名衔,这些名衔通常为地名或地域名,由天子决定。但当中央王朝崩溃后,部分藩王的藩国(又称藩王国、列国)仍会存在(通常会不再承认藩属)。比如中国明朝时期的燕国,朝鲜国,缅甸国等。图片]</small>|-|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词性:名词
藩王:拥有封地或封国的亲王或郡王。阐发
1.藩王,一般拥有兵权,镇守 [[ 地方 ]] 。
2.他可以是宗室成员,军功功臣或是地方势力首领。
《汉书·哀帝纪赞》:"孝哀自为藩王及充太子之宫,文辞博敏,幼有令闻。"
[清]戴名世《〈孑遗录〉 [[ 自序 ]] 》:"藩王灭,天子死,而国祚随之。" ==意义==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在借鉴历代分封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建立了明代藩封制度,并在洪武三年(1370)、十一年(1378)、二十四年(1391)先后将其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从孙封于边疆及内地的主要城市。明太祖朱元璋在尊王攘夷的思想指导下制定的藩王扩土制如果实施成功,游牧民族就无法击破像秦、晋、赵、齐、燕这样的前线尊王攘夷诸侯来实现对中原的征服,岭北行省的游牧民族反而要时刻面对来自诸侯侵夺牧场领土的威胁。 这一制度在最初是为了对抗元代残余势力、拱卫王室,所以各藩府类似一种军事[[组织]],有极大的兵权,仅王府护卫就有三千至一万不等。特别是作为明代九边的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九国,为了抵御外族的侵略和反击,更是定期操练,有提兵专制的权利。如庆王就有左、右、中三护卫,管理庆阳、宁夏、延安、绥德诸卫事务,马步军士均让庆王训练,并随时受其调遣。同时,藩王作为宗室对属地的异姓功臣起到了监视、限制的[[作用]]。 明代藩封制度在初期确实起到了抵御侵略、拱卫王室的目的,连朱元璋也不禁感叹"朕无北顾忧矣"。①不过朱元璋也认识到这种制度的危险性,故[[规定]]诸王"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②但未从根本上对藩王军事权利进行限制,最终造成了"靖难之役"。朱棣登基后,虽未继续"削藩",但在政策上对藩王的限制越来越多,直至形成"藩禁"之制,甚至对省墓、入朝等作了事无巨细的[[规定]]。 藩府成员不农、不工、不士、不商,只作为宗室享受一定的政治待遇。③ 藩府的爵禄有细致规定,等级有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未有亲王、郡王品级者多隔世而降,直至六世都为奉国[[中尉]]。另外,亲王、郡王之嫡长子、长孙可册封亲王世子、世孙,郡王世子、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