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安山岩线

增加 2,839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安山岩线'''是中国生态学的一个名词术语。 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ref>[https://www.sohu.com/a/1487979…”


'''安山岩线'''是中国生态学的一个名词术语。

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ref>[https://www.sohu.com/a/148797925_114731 汉字与中华文化],搜狐,2017-06-14</ref>是始终没有间断过的传承下来,也只有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ref>[https://www.sohu.com/a/148963803_184802 探究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的古老文字系统:汉文字],搜狐,2017-06-15</ref>。

==名词解释==

安山岩线(andesite line)是指于活动大陆边缘、分隔不同岩石系列的一条岩相地理分界线。又称马歇尔线。

安山岩线亦称 “马绍尔线”(Marshall line)。1912年由马绍尔 (P. Marshall) 提出的安山岩的分布线,作为太平洋钙碱性与碱性岩石的分界线。以此线为界,大陆一侧主要分布硅质含量多(>50%) 的钙碱性[[岩石]],如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等。大洋一侧主要分布硅质含量较少(<50%)的碱性岩石,如橄榄玄武岩、粗面岩、拉斑玄武岩。通常也把此线作为[[大陆]]与大洋的分界线,但并不严格,因为此线的陆侧仍有大洋地壳的分布,如[[菲律宾]]海。安山岩线大致自新西兰南部麦夸里群岛北经克马德克、汤加、萨摩亚、斐济、新喀里多尼亚、所罗门、俾斯麦、马里亚纳、小笠原、千岛、阿留申、加拉帕戈斯等群岛,一直延伸到南美西海岸的南端。。

在此线一侧出现以蛇绿岩套为代表的拉斑玄武岩系列,靠陆一侧分布有以安山质火山岩、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的钙碱性岩浆岩系列。安山岩线的形成是板块俯冲作用的结果。在环太平洋边缘,安山岩线大致位于从阿拉斯加经日本岛弧、马里亚纳海沟、帛硫群岛、俾斯麦群岛、斐济和汤加群岛至新西兰和查塔姆岛一线。

安山岩线是指以蛇绿岩套为代表的拉斑玄武岩系列与以安山质火山岩﹑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的钙碱性系列岩浆岩之间的岩相地理界线,它实际上可以看作在活动大陆边缘有无安山岩出现的分界线﹐在此线靠大洋一侧不见安山岩﹐靠陆一侧常见安山岩。当大洋板块在海沟处发生俯冲时﹐构成洋壳的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部分深海沉积物﹐在150~250公里深处时﹐发生局部融熔﹐形成了钙碱性的安山岩系列岩浆﹐并沿裂隙喷发形成火山岛弧。因此安山岩线在活动大陆边缘表现最为明显。在环太平洋边缘主要分布在阿拉斯加到新西兰和查塔姆岛的东部一线﹐中间经过日本岛弧﹑马里亚纳海沟﹑帛硫群岛﹑俾斯麦群岛﹑斐济和汤加群岛。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251,87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