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顾城

增加 1,56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File:顾城.png|缩略图|[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0/20181009160012-840469876_jpeg_640_640_50874.jpg/300 顾城 ][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3028055&lemmaId=40962&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0%2F20181009160012-840469876_jpeg_640_640_50874.jpg%2F0&type=1 来自搜狗网图片]]][[顾城]],(1956—1993),男,原籍上海,中国[<ref>{{cite news|url=https://baike.so.com/doc/3300921-3477010.html |title= 朦胧诗派] }}</ref> 的重要代表诗人,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在新诗、[<ref>{{cite news|url=https://baike.so.com/doc/6151893-6365094.html |title= 旧体诗] }}</ref> 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1956年生于诗人之家,父亲是著名诗人顾工。顾城17岁开始写作生涯,给各个报社杂志投稿。1987年开始游历欧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隐居新西兰激流岛,过自给自足的生活,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用斧头砍伤妻子谢烨后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谢烨随后不治身亡。
[[File:顾城.png|缩略图|顾城]]
===基本信息===
|-
| 出生地 || 河南新乡延津县 || 主要成就 || 一代人
 
英儿
 
白昼的月亮
|-
'''早年天才'''
'''[[ 顾城 ]]''' ,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一个诗人之家,父亲为[[顾工]]。
顾城受到父亲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顾城在姐姐顾乡印象中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爱凑热闹”,上幼儿园时经常自己一个人在一边看树和蚂蚁。顾城因为一次给同学讲《三国演义》,得到了“故事”的雅号,尽管他想讲,但还是不喜欢被一群人围着讲故事。顾城只好寻求姐姐当他“一个人的听众”,姐姐没空听时,“无奈之下他就进了别的屋子,隔着床一个人对着墙讲起来”。
*1968年,即12岁时辍学在家养猪,“文革”前,他开始写诗,总是一个人独处,不和别人一起玩耍,而是低头写自己的内心想法。而且文革的暴行给他的内心带来了冲击,使他变得更加敏感。
*1969年随父顾工下放山东广北一部队农场,在那里度过了五年,但他并不喜欢农作的生活,这种劳作的生活与他想象中玻璃一样的世界有很大的距离,而这种距离让他感到痛苦。
'''萌芽阶段'''
*1973年开始学画,写诗事业也进入社会性作品写作阶段。
*1974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过搬运工、 锯木工、借调编辑等。《北京文艺》《山东文艺》《少年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
*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在《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
1978年底顾城开始阅读张贴在北京西单体育场围墙外(后被称作“民主墙”)的首期地下诗歌刊物《今天》。并通过这份刊物更多更深地认识到外面的世界。
'''感情生活'''
*1979年初参加北京西城区文化馆业余诗歌小组  1979年7月,在上海至北京的火车上与谢烨相识,并堕入爱河
*1979 年11 年7 月,在 《诗刊》首次发表诗作,为《歌乐山诗组》。 上海至北京的火车上 与谢烨 相识 开启了他人生的新篇章 ,并堕入爱河
顾城和谢烨原本是非常相爱的,但后来英儿介入了他们的感情。为了追求他的自由王国 *1979年11月 顾城和谢烨去了激流岛。这时候英儿已经和刘湛秋 一起了 《诗刊》首次发表诗作 却同时和顾城保持着联系 为《歌乐山诗组》 奇怪的是 谢烨 并没有阻拦,而且在一旁促成这件事。顾城和英儿在一起之后,被英儿吸引。谢烨带顾城去了德国,期间英儿跟着一个叫老头 相识开启 ,还结了婚。这是没有爱情的婚姻,完全为了绿卡。顾城特别痛苦。顾城把 人生 故事写成一本书,叫《英儿》 新篇章
顾城和谢烨原本是非常相爱的,但后来英儿介入了他们的感情。为了追求他的自由王国,顾城和谢烨去了激流岛。这时候英儿已经和刘湛秋在一起了,却同时和顾城保持着联系。奇怪的是谢烨并没有阻拦,而且在一旁促成这件事。顾城和英儿在一起之后,被英儿吸引。谢烨带顾城去了德国,期间英儿跟着一个叫老头的跑了,还结了婚。这是没有爱情的婚姻,完全为了绿卡。顾城特别痛苦。顾城把他们的故事写成一本书,叫《[[英儿]]》。
<ref>{{cite news|url= http://news.163.com/16/0830/01/BVMB06L400014Q4P.html|title= 顾城的生活与生存}} . 网易 . 2017-1-17</ref>
'''事业顶峰'''
*1982年,顾城加入北京市作家协会。加入作家协会,顾城在北京诗坛的地位有了正式的确立。
*1985年,顾城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使他的身份地位进一步提高了,他的诗也因此获得更广泛的肯定。
*1987年5月,顾城应邀赴德国参加明斯特“国际诗歌节”,随后开始周游西欧和北欧诸国,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后定居新西兰。这段经历使他提高了声誉也赚得了一些钱,但是声誉和金钱并没有使他对这么事业感到兴奋和满足。
'''遁世隐居'''
*1988年,顾城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加入新西兰国籍,后来由于不喜欢城市的喧闹还有工作带来的繁琐事情,他职隐居激流岛,在激流岛上过着养鸡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1992年,顾城重访欧美并创作。获[<ref>{{cite news|url=https://baike.so.com/doc/9217767-9551067.html |title= 德国学术交流中心] (DAAD)创作年金 }}</ref> 。第二年也再次获德国伯尔创作基金。这体现了国际组织对顾城的诗歌水平及文学贡献的认可。
'''猝然离世'''
*1993年10月8日,顾城于新西兰激流岛因为离婚与其妻谢烨发生冲突,用斧头砍妻子谢烨,谢烨受伤倒地,过程成谜,顾城在崩溃之中仓促留下四封遗书,随即上吊于树上自杀,谢烨于其死后数小时不治。
顾城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逝世后由父亲[<ref>{{cite news|url=https://baike.so.com/doc/6815316-10430581.html |title= 顾工] }} 编辑出版 </ref> [<ref>{{cite news|url=https://baike.so.com/doc/848957-897656.html |title= 顾城诗全编] }}</ref> 》。
== 个人作品 ==
{| class="wikitable" !style="background:pink; color:black" align="center"| 类型 !style="background:pink; color:black" align="center"| 出版时间 !style="background:pink; color:black" align="center"| 作品 !style="background:pink; color:black" align="center"| 出版社|-|rowspan=12"|'''诗集''' ||1986年 || 《黑眼睛》 ||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 || 《顾城新诗自选集》 ||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 || 《灵台独语》 || 敦煌文艺出版社 |-|1995年 || 《顾城诗全编》 ||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1998年 || 《顾城的诗》 ||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 《顾城精选集》 ||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 || 《顾城作品精选》 ||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 || 《顾城的诗顾城的画》 || 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 || 《顾城诗全集》 || 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 || 《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走了一万一千里路》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暴风雨使我安睡》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class="wikitable"!style="background:pink; color:black" align="center"|类型!style="background:pink; color:black" align="center"|出版时间!style="background:pink; color:black" align="center"|作品!style="background:pink; color:black" align="center"|出版社|-|rowspan=3"|'''小说'''||1986年|| 《黑眼睛》||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4年 || 《英儿》 || 北京华艺出版社|-|2012年 || 《睡眠是条大河》 || 江苏文艺出版社|-|}{| class="wikitable"!style="background:pink; color:black" align="center"|类型!style="background:pink; color:black" align="center"|出版时间!style="background:pink; color:black" align="center"|作品!style="background:pink; color:black" align="center"|出版社|-|'''散文'''  || 2011年 || 《树枝的疏忽》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文学特点 ==
刘自立(作家) :顾城“只是其中一员,也不比别人高明。他像个小孩儿在写诗,又有老小孩儿的成熟,但不是大人写诗。顾城的创作,一是比较注重寓意和象征,较少考虑诗歌的音乐性;二是带有某种童话色彩,有所谓“顽童”性格―――是对“文革”僵硬的思维模式的反拨,但这种“反抗”方式,是以一种孩子的方式完成的。
<ref>{{cite news|url=http://www.sohu.com/a/115006683_249325|title= 顾城六十 | 我希望画下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 . 搜狐 . 2017-1-17</ref>
== 评论总结 ==
== 艺术形象 ==
*1998年9月18日上映的香港电影《顾城别恋》,陈丽英导演,冯德伦、李绮虹等联袂主演。
*1995年由广西防城港南飞公司与江西南昌电视台联合摄制电视剧《顾城与英儿》,已被禁播。
*2013年4月27由吉林卫视《家事》播出该纪录片《从迷恋到迷失》。
'''朦胧诗派代表'''
== 参考资料: ==
{{Reflist}}1. [http://news.163.com/16/0830/01/BVMB06L400014Q4P.html 顾城的生活与生存] . 网易 . [2017-1-17] 2. [httpCategory://www.sohu.com/a/115006683_249325 顾城六十 | 我希望画下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唯灵浪漫主义诗人] . 搜狐 . [2017-1-17]
29,09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