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祖母 - 文学作品

增加 1,411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李密是三国时蜀汉的小官。蜀汉灭亡后,晋武帝看重他的才华,让他做太子侍从官。李密不愿远离与 '''<big>祖母 - 文学作品</big>'''|-|<center><img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a08b87d6277f9e2fd6946cb41d30e924b999f3ed width="300"></center><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7%A5%96%E6%AF%8D%20-%20%E6%96%87%E5%AD%A6%E4%BD%9C%E5%93%81&step_word=&hs=0&pn=51&spn=0&di=7136437450519347201&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58201901%2C3326068731&os=3280097753%2C3160950920&simid=58201901%2C3326068731&adpicid=0&lpn=0&ln=1499&fr=&fmq=1672609394753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bkimg.cdn.bcebos.com%2Fpic%2Fa08b87d6277f9e2fd6946cb41d30e924b999f3ed&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wthj_z%26e3Bkwt17_z%26e3Bv54AzdH3Ftpj4AzdH3F%25E0%25Ac%25lm%25Em%25AF%25bDAzdH3Fmbml9dd&gsm=1e&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0LDEsNiw1LDMsNyw4LDIsOQ%3D%3D 己相依为命 呢图网 祖母,便写《陈情表》给皇帝晋武帝看了这封信,嘉奖他孝敬的真诚,答 图片]</small>|-|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了他的要求。直到李密为祖母送终以后,才外出做官。'''<big></big>'''
基本信息作品名称祖母|-
创作年代三国时蜀汉| align= light|
作品 出处《陈情表》名称;祖母
李密年代;三国时蜀汉
目录作品出处;《陈情表》1 作者;李密|} 李密 是三国时蜀汉的小官。蜀汉灭亡后,晋武帝看重他的才华,让他做太子侍从 。李密不愿远离与 自己相依为命的[[祖母]],便写《陈情表》给皇帝晋武帝看了这封信,嘉奖他孝敬的真诚,答 了他的要求。直到李密为 祖母2 送终以后,才外出做官。<ref>[https://www.chazidian.com/r_ci_b8df7e0f0dc9974261e4132631a7d3fa/ 祖母的 安顺意思|祖母是什么意思] , 查字典 2022年8月31日 </ref>折叠编辑本段 == 李密辞官报祖母==
附:《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 [[ 兄弟 ]]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折叠编辑本段 == 祖母的安顺==
作者:戴冰
我心中一直有两个安顺。一个是现实存在的,有白塔、文庙和油炸鸡蛋糕以及许多朋友的安顺,这个安顺我从小就去,几乎年年都去,有时一年要去好几次,我对它的熟悉程度不亚于我生于斯长于斯的贵阳。我心中还有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安顺,我把它称之为"祖母的安顺",那是祖母在我还很年幼的 [[ 时候 ]] ,于黑暗之中无意之间为我描绘出来的。 祖母是地道的安顺人,中年之后才随祖父迁至贵阳,一生都与安顺保持着密切联系,差不多年年都要回安顺小住。临终前一年,她若有预感,不顾家人的极力劝阻,执意抱病回安顺住了好长时间,回来不久即卧床不起,直至逝世。从我记事起,祖母不仅每年回安顺,印象中每年也有许多亲戚朋友从安顺到贵阳看望她,特别是祖母当姑娘时的几个闺房密友,有的我叫"姨婆婆",有的我叫"姑奶奶",一时也记不清楚。姨婆婆姑奶奶们一来就住上十天半月。人上了年纪瞌睡少,常常就一床共卧闲聊到半夜,内容多是她们年轻甚至幼年时的记忆,零碎琐屑,漫无边际,其中就有许多骇人听闻而又古朴之极的故事被她们絮絮道来。比如某个老太婆逼媳为娼不遂,杀人碎尸,被县知事游街示众而后凌迟处死,比如某个妇女数十年养了一条蚂蟥在自己的肚子里,再比如某人潦倒一生,全为了等待一匹接他去做皇帝的海马……我那时就睡在祖母卧室的隔壁,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我迷迷糊糊似睡非睡,任凭那些久远 [[ 往事 ]] 的片断如磷火时断时续掉进耳中。那些时而阴森,时而诡谲的故事在胶汁一样黏稠的黑暗里渐渐发酵,并且自我渲染堆积裂变,多年之后,终于在我心中织出一个"祖母的安顺"来:一个悠远诡异,散发着浓重的腐朽气息同时又充盈着浓重的生之体味的所在。成年后,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读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我惊讶地发现,它们跟幼年时的那些夜晚相比,在什么地方可怕地相似。"祖母的安顺"在祖母过世多年后仍然在我心中继续衍生,与现实的安顺越离越远,终于变得与之毫无 [[ 关系 ]] ,它仿佛自有它的逻辑,按照它应该是的模样,像雨季的藤蔓一样疯长,而且越来越芜杂越来越清晰。我预感到它将随着我的一生不歇息地向着物质的实存推进,最终冲开想象的迷雾而显现出来,自有其城郭,自有其居民,自有其风尚,自有其四季…… 后来我开始尝试小说创作,"祖母的安顺"成了我某一类小说的总的背景,成为我设计这类小说背景时的想象的附丽,确切地说,甚至成了我某一类小说的美学追求。打个很不贴切的比方,"祖母的安顺"于我的 [[ 意义 ]] ,有点像美国南方小镇于福克纳和麦卡勒斯的意义。不同的是,福克纳和麦卡勒斯的南方小镇由他们的现实经验所构成,而我的"祖母的安顺"则构建于几个老人黑暗中的窃窃私语,构建于童年、黑暗、诡谲的故事三者并存,同时又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某种奇异的氛围,以及由此被激发的我的想象…… 我自来喜好哥特小说神秘而凄厉的意味,自来对所有的小城镇都怀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敬畏感,对那些毫无现实价值与意义,然而瑰丽奇崛的超现实境界心醉神迷--这一切也许都与祖母和她的闺友们有关,与幼年时从黑暗的隔壁传来的 [[ 窃窃私语 ]] 有关。 祖母享年79岁。出嫁前是一个绣花女工。 == 参考资料 ==[[Category:390 人類學總論]]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