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张从正

移除 48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主要成就 = 金朝四大名医之首、金元四大家之一
}}
 
'''张从正''' (1156年 - 1228年),金贞元四年。 生于金朝睢州考城县郜城乡(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王庄寨乡吴屯村) 张从正因家乡民权为[[春秋时期]]戴国,而自号“戴人”。十余岁幼承庭训,从父学医,博览医书,深究医理,勤奋自坜,弱冠成器;二十余岁悬壶应诊。中年时代,即成一方名医。他用药也以寒、凉为多。他以为风寒等是在天之邪气,雨露等是地之邪气,最容易使人染病。饮食的酸苦甘咸等是水的各种邪气,也是致病的原因,认为这些病因都不是人体内所应有的,一经致病;就应当祛除体外。祛除方法采用汗、下、吐三法为要,凡风寒痼冷等所致,疾病在下,可用下法;凡是风痰宿食所致,可用吐法。他行医奔波于陈州介徐州、开封、归德数十府、州、县,医疾救亡,功绩卓著,深得人民敬仰。张从正后来长期在陈州宛丘县行医,又有人称他为“张宛丘”。</p>
<p style="text-indent:2em;"> 金宣宗兴定年间,谕诏从正,补太医,因非其所愿,不久辞职归里,后与麻知几、常仲明等讲研医理,著书传世。约于公元1220年前后著成《[[儒门事亲]]》,取名的用意是:儒者能明事理,事亲的人就应当知医道。当时因有人对汗下吐三法持有异议、故书中有说、有辨、有诫、有笺、有论、有疏、有十形三疗。还有六门三法等目。旨在于攻,故号攻下派。</p>
<p style="text-indent:2em;"> [[金正]]大五年(公元1228年)冬,张从正卒,享年72岁。</p>
<p style="text-indent:2em;"> 张从正一生著述甚多,除今在《儒门事亲》中五卷之外,尚有《心镜别集》一卷、《张氏经验方》二卷、《张子和治病撮要》一卷、《秘传奇方》二卷传世,其余因年代久远,没能流传下来。
</p>
== 基本信息 ==
* '''中文姓名:'''张从正<br>
* '''主要作品:'''《儒门事亲》<br>
== 人物介绍=='''<big>简介</big>'''<p style="text-indent:2em;"> 金贞元四年(1156年),张从正生于金朝睢州考城县郜城乡(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王庄寨乡吴屯村) 张从正因家乡民权为[[春秋时期]]戴国,而自号“戴人”。十余岁幼承庭训,从父学医,博览医书,深究医理,勤奋自坜,弱冠成器;二十余岁悬壶应诊。中年时代,即成一方名医。他用药也以寒、凉为多。他以为风寒等是在天之邪气,雨露等是地之邪气,最容易使人染病。饮食的酸苦甘咸等是水的各种邪气,也是致病的原因,认为这些病因都不是人体内所应有的,一经致病;就应当祛除体外。祛除方法采用汗、下、吐三法为要,凡风寒痼冷等所致,疾病在下,可用下法;凡是风痰宿食所致,可用吐法。他行医奔波于陈州介徐州、开封、归德数十府、州、县,医疾救亡,功绩卓著,深得人民敬仰。张从正后来长期在陈州宛丘县行医,又有人称他为“张宛丘”。</p><p style="text-indent:2em;"> 金宣宗兴定年间,谕诏从正,补太医,因非其所愿,不久辞职归里,后与麻知几、常仲明等讲研医理,著书传世。约于公元1220年前后著成《[[儒门事亲]]》,取名的用意是:儒者能明事理,事亲的人就应当知医道。当时因有人对汗下吐三法持有异议、故书中有说、有辨、有诫、有笺、有论、有疏、有十形三疗。还有六门三法等目。旨在于攻,故号攻下派。</p><p style="text-indent:2em;"> [[金正]]大五年(公元1228年)冬,张从正卒,享年72岁。</p><p style="text-indent:2em;"> 张从正一生著述甚多,除今在《儒门事亲》中五卷之外,尚有《心镜别集》一卷、《张氏经验方》二卷、《张子和治病撮要》一卷、《秘传奇方》二卷传世,其余因年代久远,没能流传下来。 </p>
== 代表作品 ==
2,59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