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阴阳板

增加 9,553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阴阳板</big> ''' |- |[[File:|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阴阳板</big> '''

|-

|[[File:|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阴阳板''',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阴阳板,俗称“打阴阳”,是流传在山东省邹城市的一种民间祭祀求雨舞蹈。阴阳板兴起于明朝万历年间,繁盛于清朝康熙年间,已有400年的历史。阴阳板将民间风俗、音乐元素、传统文化、舞蹈特点、宗教信仰等丰富的文化内涵融合在一起,体现了鲁西南一代农耕民族对神灵的崇拜、祭祀文化以及当地人们特有的生活习俗和艺术审美。

2006年12月30日,阴阳板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4-17。

  2007年12月,阴阳板经济宁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济宁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1年5月24日,阴阳板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编号:Ⅲ-136。<ref>[ ], , --</ref>

==历史渊源==

“阴阳板”最早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在后八村一带广泛流传,最初由官府和商人进行组织,后来百姓自发举行,主要用来祭祀天地神灵,祈雨迎春,没有固定时间,由天时而定。 从史料记载记载,“阴阳板”的出现总是离不开求雨。 发展至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阴阳板”发展至巅峰,动作形式更加规范完整参与者甚众,在进行舞蹈时,有几百人甚至几千人参加,场面恢弘壮丽,成为当地一道特殊的民族文化风景。 由于晚清时期,军阀混战,“阴阳板”舞蹈“求雨”的单一性,舞蹈逐渐没落。 经过宋纪元、宋广才、宋景东家族的改进,“阴阳板”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创造改良,他们将传统祭祀求雨改创成为一种娱乐活动,人们不只在求雨时可以跳,在庆祝节日庆典时也可以用来表达人们内心的喜悦之情。 “阴阳板”在抗战胜利后用来庆祝活动。

阴阳板的表演分“行进”(亦称“过街”)和“场子”两种。“行进”是在请送“神”的路上或走街串巷时进行的表演,“场子”是在路上或街上遇有祭神上供的人或施放鞭炮祝贺进行的表演,要选择开阔地或场院进行。整个队伍布置格局严密,前面是二人抬的两面震天锣开道,后是伞、扇、旗紧随。旗有龙、凤、黑虎、彩旗,以四面为一组,在四上翻番为八、十六、三十二、六十四,旗的先后安排也有规定,将绘有特色图案的旗放在前,五彩的旗则紧随其后,整支旗队的阵势相当恢弘,锣鼓队也是表演者的伴奏队,锣鼓队的后面便是表演队伍。表演者是男女对半的人数,手持阴阳板,在锣鼓声中不停地击打。在阴阳板的舞蹈表演中黑虎旗是令旗,表演队伍依照黑虎旗指挥变换表演动作和阵形。

==角色分工==

1.丑:表演者为男角,为“丑”的打扮。男子上身不穿衣服,坦胸露乳,赤臂上台,身上披一件八卦带,下身穿灯笼裤,并配黑布鞋。

2.妞:表演者为女角,为“妞”的打扮。女子头发梳发卷,扎三角巾,耳带头花,上衣穿印花大襟褂,彩色裤子配花色围裙或黑色围裙,脚上穿绣花或绣球鞋。

3.黑虎旗:令旗,表演队伍依照黑虎旗指挥变换表演动作和阵形。黑虎旗手根据表演需要指挥表演者变化各种阵型和动作。乐队要看黑虎旗手的旗式变化乐谱,这时音乐开始收点,收点后,乐队和演员都要听黑虎旗“叫阵”,然后根据“叫阵”名称开始起乐和表演。

==动作特点==

动作

阴阳板的舞蹈动作由男女演员共同表演,阴阳板基本动作有“保佑步”“观天步”“跳转步”“后退步”“追逐步”“惊天动地”“阴阳嬉逗”“飞龙戏水”“阴阳对脚”“阴阳合”“矮子步”“偏腿转”等12种。阴阳板的基本动作都是男女角色共同完成,大多是两两相对而舞,这体现了“阴阳板”中古时求雨祭祀舞蹈中加入的阴阳五行之说,以男女和、阴阳相交来感谢雨的降临,也体现了孟子故里的儒家“和”文化。

特点

阴阳板舞蹈动作幅度较大,多为脚下的步伐动作,上肢动作主要以击打道具为主。因手拿道具,所以对手臂动作的难度也有了一定的限制,以击打阴阳板的舞蹈动作相对简单,基本是依靠腿的步伐动作进行阵形的变化。

==音乐特点==

“阴阳板”的音乐以打击乐器表演为主,唢呐、笙等乐器演奏的软乐为辅助。同时,有大小之分的器乐表演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雷爆鼓、震天锣加大钗为主的大乐的演奏,在开场、收场的表演中应用比较广泛。震天锣体积较大,需要两人抬,一个人主要负责击,是大苏锣中的一种。雷暴鼓主要是有牛皮制成,且主要是整张的,必须由四人抬,配以两人击。用于场子表演的高潮和喜逗场面的主要是由小乐小堂鼓、小锣等软乐演奏乐器组成。

==服饰特色==

表演者分男、女两角,是“男为丑、女为妞”的打扮,男子上身赤臂露胸,肩上斜披“八卦带”,下身穿着灯笼裤,脚上穿黑色布鞋,演变流传于今男子也会在额间束发带头顶红缨球。

阴阳板中女子的角色要梳发卷,扎三角巾,这是典型的山东女子的形象装扮。女子的服饰较男子而言较为花哨,还要讲究色彩的搭配,女子爱美,要耳戴头花,上身穿着印花大襟褂,彩色的裤子搭配花色或黑色的围裙,脚上穿绣花或绣球鞋。

阴阳板是山东省求雨祭祀舞蹈的代表之一,集舞蹈、音乐、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等多种文化形式于一体, 它来源于民间的神话传说,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动作形式等进行创作,而现不仅是为了祈雨祭祀而跳,已发展成为当下大众熟知的有标志性文化意义的、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舞蹈表演形式。 阴阳板也是古代劳动人民精神文化的代表之一,承载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传承意义。

==传承状况==

阴阳板由于舞蹈主要用于祭祀求雨,受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传播发展较慢。阴阳板因社会环境制约,艺人老迈或相继去世,导致阴阳板这一民间艺术徘徊于失传的边缘。

==传承谱系==

宋纪元,阴阳板第一代传承人,宋景东祖父。

宋广才,阴阳板第二代传承人,宋景东父亲。

宋景东,阴阳板第三代传承人。

胡永金,宋景东徒弟,阴阳板第四代传承人。

杨成举,阴阳板第五代传承人,原邹城市豫剧团团长。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阴阳板代表性传承人。

王长军,1965年6月出生,阴阳板第六代传承人,原邹城市豫剧团副团长,杨成举徒弟。

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阴阳板代表性传承人。

王贻华,山东省济宁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阴阳板代表性传承人。

杨楠,山东省济宁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阴阳板代表性传承人。

==保护措施==

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启动边普查、边抢救、边保护,对阴阳板项目进行挖掘整理。

1983年,邹城市文化部门对其展开抢救性的挖掘,从阴阳板的舞蹈表演的相关技艺、舞蹈场面及部分动作进行初步整理,并排演和录像。

2006年11月,文化部门加强对阴阳板的保护和传承,通过摄影、录制专题片等手段对阴阳板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整理记录。

2021年5月24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邹城市文化馆获得阴阳板项目单位保护资格。

1991年,阴阳板舞蹈参加济宁市第一届农民艺术节。

2019年5月,邹城市舞蹈节目《[[阴阳板]]》参加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大赛,并入围决赛。

2000年,阴阳板第五代传承人杨成举受邀走进北京舞蹈学院讲述阴阳板的传承和表演,这是阴阳板首次走进大学课堂。

2009年6月13日,阴阳板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和山东卫视进行播放。

==荣誉表彰==

2013年,阴阳板舞蹈《[[雩]]》进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决赛获得优秀演出奖。同年,在第三届“中国秧歌节”获得“优秀表演奖”。

2014年9月,阴阳板舞蹈《[[圣地祥板]]》参加山东省第十届运动会的开幕式,同年10月代表济宁地区在山东省广场舞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2016年,阴阳板成为文化部公布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衍生作品==

1992年,邹城市文化部门编绘刊印了《[[民间祭祀舞蹈——阴阳板]]》一书,全面系统的记录阴阳板的资料。

1998年6月,阴阳板被收录在《[[齐鲁民间艺术通览]]》中。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