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50
次編輯
變更
贵贤采茶戏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FF2400" align= center| '''<big>贵贤采茶戏</big> '''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26139e9808662e18.jpg width="300"></center>|<small>[[Filehttps:|缩略 //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3740141&sid=3929525 来自 呢 图|居中|[ 网 原 的 图 链接]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贵贤采茶戏
类型;是一种宾阳的传统戏曲剧种
最早起于;清朝光绪年间二百多年前
目的;为了庆隆社坛,祈福保佑而表演
|}
'''贵贤采茶戏'''是一种 [[ 宾阳 ]] 的传统戏曲剧种。最早起于 [[ 清朝光绪 ]] 年间二百多年前,是从外地传入,属于 [[ 桂南 ]] 采茶戏的一个分支。已流传一个多世纪。最初是为了庆隆社坛,祈福保佑而表演。<ref>[ https://www.sohu.com/a/295976961_120025573 春回大地万象新 采茶戏欢闹元宵], 搜狐 , 2019-02-21 </ref>
==项目简介==
贵贤采茶戏最早起于清朝光绪年间二百多年前,是从外地传入,属于桂南采茶戏的一个分支。到目前为止,已流传一个多世纪。最初是为了庆隆社坛,祈福保佑而表演。后来就固定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一灯酒节晚或十五元宵节晚开唱,表演的曲目有 [[ 贺茶调 ]] 、正采茶、 [[ 卖杂货 ]] 、闹五更、 [[ 打花鼓 ]] 、比古人、 [[ 占兵调 ]] 、朵仙花、 [[ 铜钱歌 ]] 、卖鸡调、 [[ 倒采茶 ]] 、采儿调等12调。贵贤采茶戏可分为舞台表演和游行种形式。(一)舞台表演是指正月十一晚七时采采茶戏舞台表演队在自村的舞台表演“十二月采茶”戏,邀请全村男女老少以及亲‘朋好友一起观看,体验生活的文化氛围和节日的欢庆。贵贤采茶戏的舞台表演,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演,以“十二月采茶”为主要内容的歌舞演唱,反映了茶农劳动和爱情生活的歌舞。(二)游行表演,也就是采茶戏祈福队走街串巷入宅为主家祈福。正月十一晚上8 时开始开演,7个茶娘左手提花篮、右手打花扇,’手持红鹅伞的茶公领队下唱着旋律优美、抒情欢快的采茶歌,后跟随小孩手举蜂、猴、雀、鹿、虾、精、蟹、将、走马灯等灯彩,伴着冲天的敲锣打鼓、吹拉弹唱的器乐,依此进入全村每个家庭。在主家的鞭炮声中,采茶队的茶公茶娘进入主家厅堂后,便用桂柳方言边唱边祝福主家添丁发财、丁畜两旺。待主家盛情款待和打赏后,依此退出并转入下一家,直至全村各家各户均走完,一般从晚上八点演到凌晨四五点才结束。随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在一些重要的节日如元旦、春节或村里的重大喜庆活动中都进行表演,在演出的内容、形式上也进行很大的改革,特别是在上世纪80年代经乡文化站和县文化局将“十二月采茶”进行了综合改编,将它浓缩为 [[ 正月采茶 ]] 、卖杂货、 [[ 打花鼓 ]] 、茶儿、 [[ 比古人 ]] 等5个调,并搬上舞台表演,使之逐渐变成了好排易演、语调为普通话、语言生动、诙谐风趣、通俗易懂,表演欢快、载歌载舞、喜剧强,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戏曲。自2000年后,贵贤村每年正月十一都举行采茶戏表演,并进一步挖掘这一戏曲的文化内涵,并将这一古老的戏曲艺术发扬光大。
==基本内容==
贵贤采茶戏最早起于清朝光绪年间二百,是从外地传入,属于桂南 采茶戏的一个分支。到目前为止,已流传一个多世纪。最初是为了庆隆社坛,祈 福保佑而表演。后来固定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一灯酒节晚或十五元宵节晚开唱,表 演的曲目有贺茶调、卖鸡调、倒采茶、采儿调等12个调。
贵贤采茶戏可分为舞台表演和游行表演两种形式:
(一)、舞台表演
采茶戏舞台表演队在自村的舞台表演“ [[ 正月采茶 ]] 、 [[ 卖杂货 ]] 、 [[ 打花鼓 ]] 、 [[ 茶儿 ]] 、 [[ 比古人 ]] 等”戏,邀请全村男女老少以及亲朋好友一起观看,体验浓重的文化氛围和节目的欢庆 。 贵贤采茶戏舞舞台表演,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演,以“十二月采茶” 为主要内容的歌舞演唱,反映了茶农劳动和爱情生活的歌舞。贵贤采茶戏表演时 能常由二个小男孩扮作茶公、七个至十个小男孩扮作茶娘,按表演情节需要可单 独出台或集体出台,每个人均有各自的角色和动作。在采茶戏的歌舞表演过程中, 适时穿插一些富有情节的生活小戏、隅教于人的小品等内容,主要是演唱历史故 事或民间传说,表演内容多为喜剧、闹剧。 表演的道具有箩筐、扁担、花篮、花扇、手绢、灯笼、灯彩等。 采茶调演唱的曲调比较简单,一般唱曲是以“十二采茶”为主,主要是贺 茶调、正采茶、卖杂货、闹五更、打花鼓、比古人、点兵调、朵仙花、铜钱歌、 卖鸡调、倒采花、采儿调等12个调。整个唱曲过程,反映劳动人民的劳动热情 和丰收喜悦。 比如唱《[[卖杂货]]》:人物以茶公、茶娘、货郎等为主,道具以扇子、手帕头 巾、排灯为主,表演形式为男女对唱采茶歌、杂货调、花鼓调和比古人等,配以 二胡、大胡、秦琴、横萧、琐呐、锣鼓钗、扬琴、高胡乐器等各种乐器伴奏;在 内容上反映了男女青年冲破过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传统的婚姻陈规陋习, 追求自由、平等的婚姻观,同时,恋爱对象的选择更侧重了由原来的重财到重才 (即自身素养),体现了劳动人们价值观的转变。 再如小品《[[卖鸡调]]》:通过讲述一位男子过年前把本想用来置办年货的卖鸡 钱拿去赌博,当他空手回家后受到妻子的批评教育而幡然悔悟,发誓从此洗心革 面、重新做人。表演欢快,诙谐风趣,戏氛由喜而悲,再到由悲而喜,达到劝赌 效果,从此,夫妻相濡以沫,恩爱有加。使人们从中认识到勤劳致富,走正道这 样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 。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在一些重要的节日如元旦、春节或村里的重大喜庆活动中都进行表演,在演出的内容、形式上也进行很大的改革,特别是在上世纪80年代经乡文化站和县文化局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改编,将它浓缩为正月采茶、卖杂货、打花鼓、 茶儿、比古人等5个调搬上舞台表演,使之逐渐变成了好排易演、语言生动、语调 为普通话、诙谐风趣、通俗易懂、表演欢快、载歌载舞、喜剧性强,群众喜闻乐见、 健康向上、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戏曲。
(二)、游行表演
游行表演,也就是采茶戏祈福队走街串巷入宅为主家祈福。
1.队伍阵容:两名7—10岁的男孩装扮成为茶公和茶娘(茶娘的角色由小男孩反串), 七名7—10岁的男孩装扮成仙女,9个成年人负责将茶公、茶娘和仙女骑举肩膊走家串户 , 10 ,10 —15个小孩负责举走马灯、排灯和各式灯彩,10—1 5个成年人负责游行祈福过程 中的器乐伴奏 。 2.表演乐器:二胡、大胡、秦琴、横萧、琐呐、锣、鼓、钗、笛子、扬琴、 高胡等共20个。 3.表演内容:正月十一晚上8点队伍走绕村一圈后,再上门串户开 始表演,7个茶娘左手提花篮、右手打花扇,左手持红鹅伞,右手持宝剑头带 礼帽的茶公领队下唱着旋律优美、抒情欢快的采茶歌,后面跟着的小孩手举蜂、 猴、雀、鹿、虾、精、蟹、将、走马灯的引领下,伴着冲天的敲锣打鼓、吹拉 弹唱的器乐,依此进入全村每个家庭。各家各户的屋主必须事先摆好各式年货 点心、饭菜,并烧香拜祖,接迎采茶祈福队伍的到来。在主家的鞭炮声中,采茶 队的茶公茶娘进入主家厅堂后,便用桂柳方言边唱边祝福主家添丁发财、丁畜两 旺。待主家盛情款待和打赏后,依此退出并转下一家,直到全村各家各户均走完结 束。随着村里户数的增加,这一活动往往欢闹通常达旦,一般从晚上 八点演到凌晨四五点。 据贵贤村的老人说,附近村为了农历新年之初图个喜庆吉利,如 新桥镇新蒋、大罗、务本、科甲、国构等村也都纷纷邀请本村采茶队 前往表演助兴,经常是一开唱就要持续半个多月的时间。但在文革时 期,这一活动几乎停止下来。自1978年恢复后,贵贤村每年正月十一 都举行采茶戏表演,并进一步挖掘这一戏曲的文化内涵,并将这一古 老的戏曲艺术发扬光大 。
每年农历正月十一灯酒节或十五元宵节晚开唱,‘表演的曲目:贺茶调、正采茶、卖杂货、闹五更、打花鼓、比古人、点兵调、朵仙 花、铜钱歌、卖鸡调、倒采茶、采儿调等12个调。
==基本信息==
通讯地址:新桥镇
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新桥镇位于宾阳县西部,东连宾阳县城,西邻思陇镇,南毗宾州镇,西北与上林县交界,南梧二级公路和宾武、宾上公路穿腹而过,距首府南宁79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项目说明==
历史渊源
采茶戏起源于明代,它属于“柳子腔”的同一系统,是流行于 [[ 江 西 ]] 、湖北、 [[ 湖南 ]] 、安徽、 [[ 福建 ]] 、广东、 [[ 广西 ]] 等省区的一种戏曲类别。 贵贤采茶戏是由江西采茶戏传入贵贤村之后,由本村几个老艺术茶余 饭后结合当地民俗民风发展而成,在当地民间灯彩和采茶歌舞的基础 上形成为戏的,其产生和流传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宾阳地方民族特 色。 贵贤村的采茶戏最早起于清朝光绪年间约二百余年,是从外地传 入,属于桂南采茶戏的一个分支,至今已流传一个多世纪。最初集体 编辑整理是为了庆隆社坛,祝福保佑而表演,后来就固定在每年农历 正月十一灯酒节晚或十五元宵节晚表演。其表演的曲目有贺茶调、正
贵贤采茶戏是由江西采茶戏传入贵贤村之后,由本村几个老艺术茶余饭后结合当地民俗民风发展而成,在当地民间灯彩和 采茶 、卖杂货、闹五更、打花鼓、比古人、点兵调、朵仙花、铜钱 歌 、舞的基础上形成为戏的,其产生和流传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宾阳地方民族特色。
贵贤村的采茶戏最早起于清朝光绪年间约二百余年,是从外地传入,属于桂南采茶戏的一个分支,至今已流传一个多世纪。最初集体编辑整理是为了庆隆社坛,祝福保佑而表演,后来就固定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一灯酒节晚或十五元宵节晚表演。其表演的曲目有[[贺茶调]]、正采茶、卖杂货、[[闹五更]]、打花鼓、比古人、[[点兵调]]、朵仙花、铜钱歌、[[ 卖鸡调 ]] 、倒采茶、采儿调等12个调。
==项目论证==
主要特征
1.语言幽默风趣,融当地民间口头文学、民间歌舞、灯彩于一体,具有浓郁的 生活气息 。 2.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农民、手工业者、小商 贩等广大劳动群众的劳动过程和生活片断 。
4.演出队伍精悍,机动灵活,不受场地限制,演出方便。
==重要价值==
==濒危状况==
1·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冲击下,采茶戏艺术人才纷纷下海经商,造成人才 流失,导致专业剧团举步维艰,大场戏无法演出,无法参与演出市场竞争。 一些造诣较高的老艺人因年事已高,逐步退出舞台,有些技艺难以得到 传承, 出现了人才的严重断层。 3·采茶戏是靠老一辈一代接一代口头传授,没有详细的文字记载,面临失
== 年轻观众很少。相关视频 ==<center>{{#iDisplay:o0861ir5b2h|480|270|qq}}<center>赣南采茶戏《牡丹灯》</center></center>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980 戲劇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