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香河花会

增加 786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FF2400" align= center| '''<big>香河花会</big>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8291081825b5d44f.jpg width="300"></center><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9224727&sid=9558040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Filestyle="background:#FF2400" align= center| 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big></big>'''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light|
|-中文名称;香河花会
| align= light|人员;达5000多人 地点;河北省香河县
历史;三千年的历史
|}
'''香河花会'''是 [[ 河北省香河县 ]] 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花会种类超过100道,参与花会表演的人员达5000多人。香河历史上出现最早的是大河各庄竹马会,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声望最大的是受到 [[ 清乾隆 ]] [[ 咸丰 ]] 两朝皇帝御封的安头屯中幡会,流传最普遍的是地秧歌和小车会,几乎遍及境内各村街,扮演内容最多的是 [[ 文武高跷会 ]] [[ 梅花班 ]] 。多年来,每逢重大节日,他们都披红挂绿,串街闹会。年年受邀参加京、津、全省、全市及县里举行的花会调演活动,获得省、市各种奖励超过百余次,成为香河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道靓丽风景。<ref>[ https://www.sohu.com/a/309978695_785183 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文选登 | 香河花会——大运河滋养的民俗文化精粹(上)], 搜狐 , 2019-04-22</ref>
==竹马会==
[[ 竹马会 ]] 传入大河各庄是在清朝乾隆末年(即公元1790年左右),正是清朝鼎盛时期。当时在京城里任教的一位姓靳的私塾先生目睹了京城竹马会的精彩表演,便回到家乡大河各庄办起了竹马会,并起名“如意老会”。几百年来,竹马会在乡里间独树一帜,新颖别致,文武兼备,远近闻名,逢年过节竹马会便在城乡各地进行巡回表演,深受群众的喜欢和爱戴。解放初期,大河各庄竹马会吸引来宝坻、武清等地的上百名优秀青年人来学艺,一时成为京津一带颇有威名的花会项目。大河各庄竹马会表演形式有文场表演和武场表演两种形式。共有8位演员,武场表演以8位演员象征千军万马,在催征战鼓声中,八匹马穿梭般地来往冲突,盘旋,跳跃,队形不断变换,摆成各种阵势。表演技巧在于上身稳如泰山,下身腿快如风,快速穿插,队形不乱。分为十六套路数,伴奏乐器以大鼓,大铙,大钹为主。文场演唱有独唱、合唱。唱词文雅、华丽、抒情,颇具诗意,多为歌颂太平盛世及描写与征战有关的内容,有:《[[大四景(春夏秋冬)]]》、《[[十二重楼]]》、《[[渔樵耕读]]》等,伴奏以昆笛、笙、二胡为主。
1986年春节,大河各庄竹马会应邀两次进京,参加了 [[ 北京市 ]] 在龙潭湖举办的第三届民间艺会“ [[ 龙潭杯 ]] ”大奖赛,与来自 [[ 辽宁 ]] 、山东、 [[ 上海 ]] 、河北、 [[ 银川 ]] 、天津及京郊等地的八十七档花会进行了角逐,参加了决赛荣获表演奖(二等奖),夺得了奖旗和奖杯,为香河县争得了荣誉,并受到了《[[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的专题报导和好评。
==中幡会==
香河县安头屯中幡起源于 [[ 隋唐 ]] ,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唐宋时期,在北运河航运过程中的船帆常被人们用在陆上玩耍,后来逐渐发展出各种花样和手法,经过人们很多年的改进与创新,发展成为有组织的民间表演艺术团体,取名为中幡会。中幡分筒、面、楼三部分,筒长1丈8尺,控制幡速减轻下垂惯力,幡面衬风,使幡的重心稳固平衡,仗杆衬幡面,飘带美妆幡容。在清代,安头屯中幡极为盛行,曾两次受到皇封。第一次是在乾隆帝时,御封两面幡面,一面题字为“ [[ 龙祥凤舞 ]] ”,一面为“ [[ 人神共悦 ]] ”;第二次是在咸丰帝时,御笔幡面两个,一书“ [[ 风调雨顺 ]] ”,一书“ [[ 国泰民安 ]] ”。现今咸丰元年御封“国泰民安”幡面仍保存完好。
安头屯中幡已形成成熟的中幡表演动作100多个动作。其中前把幡变换手法有起幡托塔、摘肩托塔、晃肋托塔、托塔盘肘等30多个动作;后把幡变换手法有插剑脑件、插花脑件、左插剑灌耳蹿裆牙件等70多个动作。与中幡同时表演并对中幡表演起伴奏作用的“大挎鼓表演”内容也相当丰富,包括30套鼓调,每调存有鼓谱,分连打和摘打。其中花钹与铛铛、大鼓齐奏、花钹单打、花钹与铛铛等穿插对打表演场面火爆。
1992年,香河县中幡会参加文化部组织的中幡表演,演出长达2个小时,获得了与会领导及观众的一致称赞;2000年中幡会参加 [[ 河北省 ]] “首届民间艺术节”获二等奖。
==灯官会==
“灯官会”原流行于湖北一带。清光绪年间,随着北上换防鄂军的传播在北唐盛行起来。“灯官会”由地方有威望的人士组成,服装道具由县衙暂借。出会时,八抬大轿抬着灯官,又称“灯政司”,身着知县官服,带着真正知县的大印和惊堂木,代行使知县的权力。轿前三班衙役,高举“肃静”、“回避”大牌齐声唱喝。再前,有小差打着印有金字“灯政司”字样的大红纱灯,头面引路。轿后有班头和捕快,推着囚车,手持 [[ 镣铐 ]] [[ 木枷 ]] [[ 木杖 ]] [[ 军棍 ]] 等刑具跟随。大街上所有店铺、字号门前,必摆桌案,备有茶水点心,干鲜果品,表示对灯政司热情接待。灯政司路经各店前,店主一定要衣冠整齐地跪拜在轿前,并诚恳地征求意见。而灯政司专门在店前的花灯上故意挑剔寻找茬口,店主还必须低头认罪表示悔改,然后支出罚银。罚银越多(一般在百两以内)店主越觉体面,越受人尊重,一般不会出现“抗拒者”,如有灯政司便可发号施令,当众给以各种处治,乃至“动大刑”。“灯官会”虽是群体性的娱乐活动,但也有假戏真做的时候。灯政司借机处治一些行为不端之徒,衙役们也不免动点“真格的”,让其当众出丑,大快人心。以农历正月十四至十六出会三天结束,道具送还县衙。会头将所罚银两如数上帐,除少量奖励演员外,还称些粮米周济贫困户,其余大部分用于修路、修桥、修建寺庙等公益活动。因此,灯官会深得民心,倍受平民百姓的欢迎,久演不哀。
==小车会==
小车会原名“ [[ 怯搬家 ]] ”,据传元末兵荒马乱,北方人成群结队南逃方州。后人模仿这段故事,创立了这道花会,名之为怯搬家。小车会有十个演员,坐车者是少夫人,推车者是老仆人,车前有八个角色,即 [[ 公子 ]] 、傻子、 [[ 文先生 ]] 、算命瞎子、 [[ 丑婆 ]] 、俊婆、 [[ 媳妇 ]] 、姑娘。香河县最早上演小车会的是田水铺村(现属武清县)。 [[ 清顺治 ]] 年(1647年)传入 [[ 霍辛庄 ]] 。霍辛庄于民国初年传入 [[ 大六王 ]] ,又传 [[ 谢屯 ]] ,1938年又传到 [[ 王指挥庄 ]] ,1941年传入孙家止务村。魏家滩小车会于民国六年(1917年)由石虎辛庄传入,而石虎辛庄是由三河县孙屯引进的。小车会的车上,一般只坐一个人。河南止务的小车会坐两个人,叫“云车会”,是较有名的一道会。该村“云车会”是同治九年(1870年)从霍辛庄传入,后不断改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民国十九年(1930年)曾去北平天桥卖艺演出过,一连数日,深受欢迎,有“京东第一云车会”之称。
==高跷会==
五虎棍:
五虎棍起源于五虎棍术、以刘宋镇的西王各庄组会最早。1918年 [[ 天津 ]] 白尖塔有人来该庄落户,此人会五虎棍,传授给该村 [[ 高景玉 ]] [[ 高景福 ]] 等人。1919年又从白尖塔请来几名教师到村教授,学习的人增到三十几个。同年,五虎棍出会,此后每年出会。1938年,五虎棍传入石虎辛庄,同年出会,1943年停止活动。
梅花班:
梅花班起源于元朝,一班十二人。每人手执霸王鞭一根,(实际是硬棒、两端串有活动铜钱),身着各色紧身短打服装。扮成 [[ 田公 ]] [[ 渔妇 ]] [[ 村姑 ]] [[ 货郎 ]] [[ 花童 ]] 等。据传为当初武林群雄剿灭山大王时乔妆而留下的,出会走势为“夹花寨”,扭一阵、唱一阵,鞭的两端轮流轻击在左手、左右肩、左右脚内外侧,串钱哗哗有节奏地响,有乐班伴奏。石虎辛庄梅花班于1938年建立。1943年停止活动。
狮子会:
狮子会最早在香河出现于何时何村,已无法考查。现存的一道狮子会是炭户村的,为宝坻县李家深子所传,是软腰狮子。 [[ 光绪 ]] 三十二年(1906年)传入,据炭户人说。本村引进狮子会是为了与另一村比会。到底何村,已不可考。狮子会每拨为五人、两头狮子,一个举绣花球的,舞姿优美、矫健、多变。要求演员不但功力高深,而且要有应变能力。民国初年,炭户的狮子与钳屯高跷相遇,钳屯高跷在县内外名声特大,炭户狮子有意刁难高跷,两头狮子把路“封”了,高跷演员轮流出场都没能“撵”走狮子(套路不对)。高跷会赶紧派出一匹快驴回钳屯接来老会头。老会头只上了腿,连妆都没化,就和狮子斗起来了。几个回合后叫好声轰然而起,狮子让开了路。在香河的花会史上留下了“ [[ 炭户狮子难倒了钳屯高跷 ]] ”的传说。
少林会:
庆功台少林会建于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由村内会拳脚的几个把式发起的。庆功台村以尚武出名,村里有四摊把式场子。练的武术属于四个门派: [[ 少林 ]] [[ 太极 ]] [[ 燕青 ]] [[ 通背 ]] 。使用的兵器有六合刀、三节棍、九节鞭、长枪。当时各村正兴闹会。这几摊的教师聚在一起商议决定合在一起出会,起名“少林会”。会头由几个教师担任:卫金龙、曹元功、徐振生、赵德元。少林会在1938年传入石虎辛庄。
坛子会:
龙灯会:
龙灯会在香河县出现于民国六年(1917年),那是 [[ 大鲁家口村 ]] 由宝坻县苑庄子引进的。其次是 [[ 倪庄龙灯会 ]] ,是民国九年(1920年)由遵化县传入的,后来又由苑庄请进教师细传套路技艺。龙灯套路有大排队,前后三、双插花,日套三环,游龙戏水,破锁,倒跑等。每拔由十一人演出,由龙头指挥。
吵子会:
说得万岁龙心喜,倒上三杯御酒赐给他,包黑不喝敬天地,炮响三声转回衙。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v3155u1l8gi|480|270|qq}}
<center>《香河·印记》花会</center>
</center>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990 遊藝及休閒活動總論]]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