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雅·民劳

增加 1,712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FF2400" align= center| '''<big>大雅·民劳</big>'''|-|<center><img src=https://img2.baidu.com/it/u=3023414048,2783810844&fm=253&fmt=auto&app=138&f=JPEG?w=667&h=500 width="300"></center><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A4%A7%E9%9B%85%C2%B7%E6%B0%91%E5%8A%B3&step_word=&hs=0&pn=4&spn=0&di=7169026086108397569&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095817662%2C3101093638&os=2600824028%2C3375633552&simid=2095817662%2C3101093638&adpicid=0&lpn=0&ln=156&fr=&fmq=1671485211349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2Fpic%2F3b87e950352ac65c134f1d25f4f2b21193138a19%26refer%3D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auto%3Fsec%3D1674077186%26t%3D3c487c8abaf4c0dc7fe706540f86ad9f&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wthj_z%26e3Bkwt17_z%26e3Bv54AzdH3Ftpj4AzdH3F%25Ec%25bF%25AC%25E0%25Al%25bm%25Ec%25bc%25ACAzdH3Fdnb9amc&gsm=1e&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yLDYsMyw0LDEsNSw3LDgsOQ%3D%3D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File:align= light| 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中文名;民劳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出自;《诗经》
|-体裁;诗歌
| align= light|朝代;西周
地区;中国
|}
《[['''大雅·民劳''']]》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是一首具有古风意味的文人作品,相传为周朝大臣召伯虎所作。诗中描写平民百姓极度困苦疲劳之状,劝告周厉王要体恤民力,改弦更张。全诗五章,每章十句,均为标准的四言句,句式整齐,结构谨严,具有明显的重章叠句趋势,反映了《[[国风]]》对《[[大雅]]》的影响。<ref>[ https://www.360kuai.com/pc/95580300c3fae8e57?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诗经民劳], 快资讯 , --2021年10月21日</ref>
==作品原文==
民亦劳止②,汔可小康③。惠此中国④,以绥四方⑤。无纵诡随⑥,以谨无良⑦。式遏寇虐⑧,憯不畏明⑨。柔远能迩⑩,以定我王⑪。
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惠此 [[ 中国 ]] ,以为民逑⑫。无纵诡随,以谨惛怓⑬。式遏寇虐,无俾民忧⑭。无弃尔劳⑮,以为王休⑯。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无纵诡随,以谨罔极⑰。式遏寇虐,无俾作慝⑱。敬慎威仪⑲,以近有德。
民亦劳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国,国无有残。无纵诡随,以谨缱绻㉕。式遏寇虐,无俾正反㉖。王欲玉女㉗,是用大谏㉘。
①大雅:《[[诗经]]》中“雅”部分,分为大雅、 [[ 小雅 ]] ,合称“二雅”。雅,雅乐,即正调,指当时西周都城镐京 [[ 地区 ]] 的诗歌乐调。大雅部分今存三十一篇。劳:劳苦,苦痛。
②止:语气词。
③汔(qì):希求。一说庶几。康:安康,安居。
④惠:爱。中国:周王朝直接统治的 [[ 地区 ]] ,也就是“王畿”,相对于四方诸侯国而言。
⑤绥(suí):安定,安抚。
⑦谨:指谨慎提防。
⑧式:发语词。遏:遏止。寇虐:残害 [[ 掠夺 ]]
⑨憯(cǎn):曾,乃。
⑮尔:指在位者。劳:劳绩,功劳。
⑯休:美,此指 [[ 利益 ]]
⑰罔(wǎng)极:没有准则,没有法纪。
⑲敬慎:谨慎。威仪:指行为仪表。
⑳愒(qì): [[ 休息 ]] ,喘息。
㉑丑厉:丑恶,恶人。
㉕缱(qiǎn)绻(quǎn):固结不解,指统治者内部纠纷。
㉖正反: [[ 政治 ]] 颠倒。
㉗玉女(rǔ):爱汝。玉,此作动词,像爱玉那样地宝爱。女,汝。
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稍休息。爱护京城老百姓,可使人民聚一起。诡诈欺骗莫纵任,谨防歹人起奸计。掠夺暴行应制止,莫使人民添忧戚。不弃前功更努力,为使君王得福气。
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喘口气。爱护京师老百姓,安抚天下四方地。诡诈欺骗莫纵容,反覆小人须警惕。 [[ 掠夺 ]] 暴行应制止,莫让邪恶得兴起。仪容举止要谨慎,亲近贤德正自己。
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歇一歇。爱护京师老百姓,人民忧愁得发泄。诡诈欺骗莫纵任,警惕丑恶防奸邪。掠夺暴行应制止,莫使国政变恶劣。您虽年轻经历浅,作用巨大很特别。
关于此诗的创作背景,《[[毛诗序]]》云:“《[[民劳]]》,召穆公刺厉王也。”《[[郑笺]]》云:“厉王,成王七世孙也,时赋敛重数,徭役繁多,人民劳苦,轻为奸宄,强陵弱,众暴寡,作寇害,故穆公刺之。”周厉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统治的时期,横征暴敛,徭役繁重,政治黑暗,奸佞横行,凶暴肆虐,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召穆公(召伯虎)此时辅佐厉王,特作歌讽谏,希望厉王能防奸除暴,治国安民。
《[[大雅·民劳]]》全诗五章,每章前四句都是强调安民是保国的前提,警戒统治者必须让民众能够休养生息才能使其统治得以巩固。五章均以“民亦劳止”开头,再三强调民众的劳苦,可见这在厉王统治的当年是一个多么严重而突出的问题!紧接着,“汔可小康”“汔可小休”“汔可小息”“汔可小愒”“汔可小安”,召穆公为民众提出最低的 [[ 要求 ]] 。“小康”“小休”“小息”“小愒”“小安”为近义词,在修辞上采用递降格,从文外进一步暗示厉王的酷虐。随后,进一步指出,使民众安康便能达到保国安边解民忧的目的。“以绥四方”“以为民逑”“以绥四国”“俾民忧泄”“国无有残”即分别从三个方面立言,使诗歌在复沓之中富有变化。
每章中间四句都是强调防奸制暴的重要性,是这首诗的主体部分。前两句“无纵诡随,以谨……”写防奸。所谓“诡随”,指的是阴柔小人。严粲说:“诡随者,心知其非而诈顺从之,此奸人也。人见诡随者无所伤拂,则目为良善;不知其容悦取宠,皆为自利之计,而非忠于所事,实非善良之士也。苟喜其甘言而信用之,足以召祸乱,致寇虐。但权位尊重者,往往乐软熟而惮正直,故诡随之人得肆其志,是居上位者纵之为患也。”(转引自《[[诗经原始]]》卷之十四)而阴柔小人的 [[ 表现 ]] ,则是多种多样的,或“无良”(表现出不良行为),或“惽怓”(诱使国王昏聩,造成朝政昏乱),或“罔极”(言而无信,反复不一),或“丑厉”(表现出不齿于人的丑言恶行),或“缱绻”(以甜言蜜语、缱绻柔情蠱惑国王,致使朝政纷乱)。而尤其以第五种“缱绻”一类,更容易迷惑君心,难被识破,所以特地放在最后,郑重告戒,务必要国王深恶痛绝,无使其为患。后两句“式遏寇虐,无俾……”(仅首章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写制暴。所谓“寇虐”指刚恶暴徒,他们依仗权势,鱼肉民众,作威作福,凶残暴虐,无恶不作。这种人一旦得势,后果极其严重,就能造成“畏明”(畏惧他们高明显赫的权势),“民忧”(使民众烦劳忧伤),“作慝”(制造出种种灾祸),“正败”(使朝政腐败糜烂),“正反”(使政事颠覆,天下遭难)。而“诡随”与“寇虐”又是互为表里、狼狈为奸的,正如朱熹所说:“非诡随无以媚上,而为寇虐之本;非寇虐无以威下,而遂诡随之志。”(转引自《[[诗经原始]]》卷三十四)诗中如此反复申说,务必要厉王防奸制暴,其针对性是很强的。据史书 [[ 记载 ]] ,由于厉王凶残暴虐,任用奸人,使人监谤,压制舆论,结果国人造反,将其逐出国境。由此可见,召穆公的用心是极为深细的。
每章最后两句都是训戒正君之辞。首章希望厉王能抚远亲近,永保王位。二章勉励他切勿前功尽弃,以保福禄。三章希望他不仅远恶,还应亲近有德之人,威仪才能保持。四章指出作为一国之主,个人虽很微小但所系事业极其宏大,言行不可不慎。末章明白宣告,为了爱护你周王,才写了此诗来大力劝谏的。
此篇五章,每章十句,均为标准的四言句,句式 [[ 整齐 ]] ,结构谨严。各章第一句皆同,第二句仅末字互相不同,第三句除第三章外余四章皆同,第四句皆不同,第五句皆同,第六句后两字不同,第七句皆同,第八句、第九句皆不同,第十句除第四章、第五章外余三章第一字均为“以”。每仅在关键处略换一、二字,这样的句式结构,具有明显的重章叠句趋势。这本是《[[国风]]》中常见的一种基本格式,在《[[大雅]]》中居然也有板有眼地出现,说明《[[大雅]]》虽以赋为主,但它与《[[国风)在艺术手法上还是有一定联系的。五章反复申说,意味深长。
==名家点评==
==作者简介==
召伯虎,即召穆公。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周厉王、周宣王 [[ 时期 ]] 。名虎,召公奭的后裔。周厉王暴虐,“国人”围攻王宫,太子靖藏匿其家,他以己子替死。厉王死后,拥立太子靖继位,即周宣王。曾率兵平定淮夷。《[[大雅·江汉]]》所咏“江汉之浒,王命召虎”,指的就是这件事。遗物有“召公簋”。
== 参考来源 ==
<center>
{{#iDisplay:s3117cb84bn|480|270|qq}}
<center>济南市历城区易安小学永遇乐中队《诗经·大雅·民劳》</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650 中國史料 ]]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