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墨翟

增加 947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FF2400" align= center| '''<big>墨翟</big> ''' 
|-
|<center><img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3bf33a87e950352a3b8a4fab5043fbf2b3118bae?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536,limit_1 width="300"></center>|<small>[[Filehttps:|缩略 //baike.baidu.com/link?url=6mI_QWdIyn37HCrF2PmGggsl9Bj8P1QgH6VGlPQ_cx1W41LmiSXRJwBu1vhKFe9uU8PMRahGHlbs6FsAf9po4K7SBCWT2wurmK9yRFdzgfC 来自 呢 |居中|[ 链接]]]</small>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本  名;墨翟 别 名;墨子 所处时代;东周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宋国(一说鲁阳,一说滕国)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476年(一说是公元前480年) 逝世日期;约公元前390年(一说是公元前420年) 主要作品;《墨子》、《墨经》
主要成就;创立 子(公元前476或480年—公元前390或420年) 家学派 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被后世尊称为“科圣”
  ,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
墨子(公元前476或480年—公元前390或420年),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 ,曾担任宋国大夫。中国古代 [[ 思想家 ]] [[ 教育家 ]] [[ 科学家 ]] [[ 军事家 ]] ,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提出了“ [[ 兼爱 ]] ”“非攻”“ [[ 尚贤 ]] ”“尚同”“ [[ 天志 ]] ”“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墨子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编成了《[[墨子]]》一书。
(概述图取自央广网)<ref>[ http://www.tengzhou.gov.cn/xtzgk/gjmr/202012/t20201224_1123648.html 墨子], 滕州市人民政府 , 2022-11-17 </ref>
墨子约出生在春秋末年 [[ 周敬王 ]] 四十年(约公元前480年),一说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虽然其先祖是贵族,但墨子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平民出身的 [[ 哲学家 ]] 。作为一个平民,墨子在少年时代做过牧童,学过木工。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班还要高明。他自称是“ [[ 鄙人 ]] ”,被人称为“ [[ 布衣之士 ]] ”。作为没落的贵族后裔,墨子自然也受到必不可少的文化教育,《[[史记]]》记载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
墨子是一个有相当文化知识,又比较接近工农小生产者的士人,他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在他的家乡,滔滔的黄河奔流东去,墨子决心出去拜访天下名师,学习治国之道,恢复自己先祖曾经有过的荣光。
==师从儒者==
墨子穿着草鞋,步行天下,    开始在各地游学。据《[[淮南子·要略]]》之说,墨子原为儒门弟子。墨子曾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的儒学,  称道尧舜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因不满儒家学说而另创一对立的学派。
==创立墨学==
墨子在宋昭公时曾做过宋国大夫。但以后地位下降,接近劳动者。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北到郑、卫,并打算到越国,但终未成行。
墨子曾阻止鲁阳文君攻打 [[ 郑国 ]] ,说服鲁班而止楚攻宋。墨子多次访问楚国,献书给 [[ 楚惠王 ]] 。楚惠王打算以书社封墨子,但墨子最终没有接受。后来他又拒绝了楚王赐给他的封地,离开了楚国。越王邀请墨子作官,并许给他以五百里的封地。墨子以“听我的劝告,按我讲的道理办事”作为前往条件,而不计较封地与爵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思想主张,遭到越王拒绝。墨子晚年来到齐国,企图劝止项子牛讨伐鲁国,但没有成功。
==墨家三分==
兼爱非攻
墨子的“ [[ 非命 ]] ”“ [[ 兼爱 ]] ”之论,和儒家“ [[ 天命 ]] ”“爱有等差”相对立,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要求“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其中不少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他反对战争,要求和平。
天志明鬼
非乐非命
墨子极其反对音乐,甚至有一次出行时,听说车是在向朝歌方向走,立马掉头。他认为音乐虽然动听,但是会影响农民耕种,妇女纺织,大臣处理政务,上不合圣王行事的原则,下不合人民的利益,所以反对音乐。墨子一方面肯定天有意志,能赏善罚恶,借助外在的人格神服务于他的“ [[ 兼爱 ]] ”,另一方面又否定儒家提倡的天命,主张“ [[ 非命 ]] ”。认为认得寿夭,贫富和天下的安危,治乱都不是由“命”决定的,只要通过人的积极努力,就可以达到富,贵,安,治的目标。墨子反对儒家所说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认为这种说法“繁饰有命以教众愚朴之人  ”墨子看到这种思想对人的创造力的消磨与损伤,所以提出非命。
==军事思想==
墨子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体系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墨辩和因明学、古希腊逻辑学并称世界三大逻辑学。他比较自觉地、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
墨子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并要求将辩作为一种专门知识来学习。墨子的“辩”虽然统指辩论技术,但却是建立在知类(事物之类)明故(根据、理由)基础上的,因而属于逻辑类推或论证的范畴。墨子所说的“ [[ 三表 ]] ”既是言谈的思想标准,也包含有推理论证的因素。墨子还善于运用类推的方法揭露论敌的自相矛盾。由于墨子的倡导和启蒙,墨家养成了重逻辑的传统,并由后期墨家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古代逻辑学的体系。
由这一思维法则出发,墨子进而建立了一系列的思维方法。他把思维的基该方法概括为“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小取”)。也就是说,思维的目的是要探求客观事物间的必然联系,以及探求反映这种必然联系的形式,并用“名”(概念)、“辞”(判断)、“说”(推理)表达出来。“以类取,以类予”,相当于现代逻辑学的类比,是一种重要的推理方法。此外,墨子还总结出了 [[ 假言 ]] [[ 直言 ]] [[ 选言 ]] [[ 演绎 ]] [[ 归纳 ]] 等多种推理方法,从而使墨子的辩学形成为一个有条不紊、系统分明的体系,在古代世界中别树一帜,与古代希腊的逻辑学、古代印度的因明学并立。
==科学思想==
班固《[[答宾戏]]》:“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 毛泽东 ]] 评价墨子是“古代辩证唯物主义大家”“是比孔子更高明的圣人”。
[[ 杨向奎 ]] :“墨子在自然学上的成就,决不低于古希腊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甚至高于他们。他个人的成就,就等于整个希腊。”
[[ 鲍鹏山 ]] 评价墨子是“挑战帝国的剑侠”。
墨子见人染丝,感叹道:“用青色染丝就变成青色,用黄色染丝就变成黄色。染料变了,丝色也随之而变;放入五种染料,丝就呈现五种颜色。所以对于染丝不可不慎重啊!”不仅染丝如此,治国处世也如同染丝一样。人性如丝,必择所染。
==墨守成规==
战国时期,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 [[ 鲁班 ]] 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那时墨子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一直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郢都立刻找到鲁班一同去见楚王。墨子竭力说服楚王和鲁班别攻宋国。这就是“墨子救宋”。这个故事又衍化出一个成语:墨守成规。墨子劝阻楚王伐宋,楚王终于同意了,但是他们都舍不得放弃新造起来的攻城器械,想在实战中试试它的威力。墨子解下衣带,围作城墙,用木片作为武器,让鲁班同他分别代表攻守两方进行表演。鲁班多次使用不同方法攻城,多次都被墨子挡住了。鲁班攻城的器械已经使尽,而墨子守城计策还绰绰有余。鲁班不肯认输,说自己有办法对付墨子,但是不说。墨子说知道鲁班要怎样对付自己,但是自己也不说。楚王听不懂,问是什么意思。墨子说鲁班  是想杀害自己。以为杀了自己,就没有人帮宋国守城了。 [[ 鲁班 ]] 哪里知道墨子的门徒约有三百人早已守在那里等着楚国去进攻。楚王眼看没有把握取胜,便决定不攻打宋国了。
==快马寓人==
鲁国说是清朝末年才开始有的说法,清末学者孙诒让作《[[墨子间诂]]》,在附文《[[墨子传略]]》中,第一次提出墨子为鲁国人。多数山东籍学者赞同墨子为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
小邾娄国前身为目夷国。周朝初期,目夷并入周以后就称为小邾娄国,在 [[ 山东 ]] [[ 滕州市 ]] 木石镇出土一文物“目夷戈”,还出土了很多特色鲜明的小邾娄国的青铜器。传说墨子学说继承了邾娄文化的传统。
该说法得到绝大多数山东籍墨学研究者(匡亚明、任继愈、杨向奎、张岱年、张知寒、季羡林)的认同。
山东滕州籍墨学研究学者 [[ 张知寒 ]] 在《[[墨子原为滕州人]]》、《[[墨子里籍新探]]》等论文中进一步考证,墨子出生地应为古代邾国的“滥邑”(现山东滕州境内),滥邑后来归属鲁国。其主要依据有:《[[墨子·贵义]]》“墨子自鲁即齐”。《[[墨子·鲁问]]》“以迎墨子于鲁”。《[[吕氏春秋·爱类]]》“公输般为云梯,欲以攻宋,墨子闻之,自鲁往”。
鲁阳说(今河南鲁山)
{{reflist}}
[[Category: 650 中國史料]]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