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明代宗

增加 53 位元組, 5 年前
为政举措
直到南明弘光时期,朱祁钰才加上庙号代宗,并增加谥号到17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至此,朱祁钰在礼仪规格上与明代其他皇帝平等了。他的历史功绩也稍稍为后人所知了。
== ''' 为政举措''' ==政治 === 稳定时局===
由于连年的征战和瓦剌的劫掠,在加上内地的水患,全国灾区连连,饥民遍地,朱祁钰针对内忧外患的局面,采取了积极措施,巩固大明江山。政治上他广开言路 ,招贤纳士,清除阉党势力,稳定局面,重用于谦等贤臣,吏治为之一新。
=== 任用官员===
内阁:苗衷、高谷、彭时、商辂、俞山、江渊、王一宁、萧镃、王文
文臣:于谦、杨宁、石璞、张凤、俞士悦、杨翥、何文渊、孙原贞、仪铭、胡濙、徐有贞
景泰(1450年―1457年),前后共八年。
=== 军事===
军事上,对于瓦剌的进攻趋势,采取抵抗到底的策略,在于谦等人的协助下,筹集粮草,厉兵秣马。 重新组织新的戍军,于谦先从所剩的部队选拔10万名战士,并把他们组成五个团营;景泰三年(1452年),戍军的兵力增加了5万人,并被改组成10个团营。在征募戍军的过程中于谦还彻底改组了京师卫戍部队的指挥机构。对戍军的控制权原来由贵族和宫廷宦官分掌;戍军中的每个营完全自主,分别受训,并各由它自己的战地将领统率。当来自各营的士兵必须共同作战时,这种情况在战场上会造成很大的混乱。在于谦计划的安排下,每个团营由一个战地将领统率,整个戍军由一名从将领中选出的战地统帅控制。对戍军的监督到那时为止只由宦官负责,这时扩大到京师的官僚集团。
景泰二年(1451年),朱祁钰派遣督察院文臣督管宣府,大同,蓟州三地军屯复垦。景泰三年(1452年),于谦提出"核丁法",每年两次由兵部和督察院联合核查团营人数,防止官兵吃空额。景泰七年(1456年),命兵部武库司设立"准样图",明朝武器制造和发放有了标准管理。同时还清理了一批违法军官。
=== 经济=== ==== 发展经济====
经济上朱祁钰采取了舒恕的政策,对受灾严重的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区,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减免税负,并且赈济灾民,安抚流民。 厉行节俭,减免宫廷开支,停止各类采办,又下诏天下巡抚署理各省农桑事务,倾力发展经济。
==== 治理水患====
朱祁钰还派官员治理河患,消除水灾,正统十四年(1449年)因主张朝廷撤出北京而失宠和此后担任次要职务的徐有贞在景泰四年(1453年)提出了一份治水的详细计划,他被任命为佥都御史,被派去进行修复工作。他乘小船四出考察,以确定主要的出事地点,然后制订一项复杂的施工计划,让许多独立的劳动队在不同地点和不同的时间施工,结果他雇了5.8万名劳工劳动500天以上,他的计划不仅仅是修复破损的堤坝;一条几乎长达100英里的河渠被凿成,这样,黄河的河水就可引入大清河,进而通过济南府入海。为了保存大运河,他沿运河建成几个集水池和水库,它们装有新式的水闸,以维持正常的供水。此外,他组成一个灌溉体系,使山东北部约200万英亩的土地到到水源。整个体系在景泰六年(1455年)完成,并取得完全的成功。它在景泰七年(1456年)经受了灾难性的洪水,并维持了34年。徐有贞受到厚赏,在景泰八年(1457年)被任命为副都御史。
=== 文化===
制定《寰宇通志》
景泰五年(1454年)七月﹐朱祁钰遣进士王重等二十九人分行全国各地﹐博采有关舆地事迹﹐又命陈循﹑高谷﹑王文等总裁根据永乐年间集录的地理之类的书籍、资料,编辑整理成书,至景泰七年(1456年)五月书成,名《寰宇通志》。朱祁钰亲自作序,颁行天下。全书共一百一十九卷,分两京、用布政司,司下辖府州县,再分别立建置沿革、郡名、山川、形胜、风俗、土产、古迹、人物等三十门。系明代地方总志。
天顺二年(1458年)﹐明英宗为不使朱祁钰有修志之美誉﹐以它"繁简失宜﹐去取未当"为词﹐命李贤﹑彭时等重编《大明一统志》﹐以传后世。天顺五年(1462年)四月,《大明一统志》成,即毁《寰宇通志》版,因而传世甚稀,1947年﹐郑振铎将其收入《玄览堂丛书续集》印行。
==== 景泰蓝的盛行====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明代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最为盛行,朱祁钰定年号为"景泰",当下"景泰蓝"中"景泰"之内涵,早已超出"大明景泰"的狭义概念,而被赋予更多美好的意味,如和谐、友谊、和平、繁荣、昌盛、如意、高雅、智慧等。而"景泰蓝"的"蓝",也不单指蓝色釉料,而是把所有的釉料统称为"蓝",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点蓝"、"补蓝"、"烧蓝"等行业特有名词;并且,几百年过去,景泰蓝的工艺一直保持着传统的纯手工制作风格,它的掐(丝)、点(蓝)、烧(烘烧)、磨(光)、镀(金),环环相联,浑然一体,相互辉映,形成曼妙的"五步曲"。
=== 民族===
从景泰元年(1450年)开始各地受到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导致粮食产量减少,再加上贪官污吏的盘剥,西南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民变, 朱祁钰启用王翱担任两广总督,平定当地的少数民族叛乱。
这种骚乱大部分限于南方的土著居住地区。是少数民族的起义,20世纪的历史学家可能会把"平定"这些不安分的少数民族和反当局集团描绘为"无情的镇压",而从中央政府的观点看,这种"平定"却是巩固帝国以及建立有秩序的行政和汉族人统治的一个必要行动。
=== 外交===
由于朱祁钰和诸位老臣的励精图治,短短数年就使明朝挽回了颓势,国势蒸蒸日上,当时的朝鲜、越南、泰国、琉球等国纷纷来北京向明朝进贡。
8,70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