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薛侃

增加 12,638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薛侃</big> ''' |- | <center><img src=http://www.gdjct.gd.gov.cn/img/0/…”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薛侃</big> '''
|-
| <center><img src=http://www.gdjct.gd.gov.cn/img/0/10/10030/139084.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so.com/view?q=%E8%96%9B%E4%BE%83&src=tab_baike&correct=%E8%96%9B%E4%BE%83&ancestor=list&cmsid=bb6ad4f5e94341abf999c4be1584938e&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40#id=c8078cf45d01ed3a16fa026fe89d9c64&currsn=0&ps=41&pc=41 南粤清风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薛侃''' (1486年-1546年),字尚谦,因曾讲学中离山,世人称中离先生。明代潮州府揭阳人(今[[潮州市]][[潮安县]])人。

'''薛侃'''于1510年(明正德五年)[[乡试]]中举,1517年(明正德十二年)登丁丑科进士第。明世宗朝,授薛侃行人司行人,后丁母忧,居中离山,与士子讲学不辍,其师[[王阳明]]所赠之号"中离先生"。1528(明嘉靖七年)起补故官,为行人司司正。在[[江西]][[赣州]]亲炙阳明之教,深契良知学旨。1531年(明嘉靖十年)上疏言建储事,触明世宗讳,下狱廷鞫,后削职为民。隐居讲学于中离山,从学者甚众。1536年(嘉靖十五年)远游江浙,会罗念庵于青原书院,一见如故;又至罗浮,讲学于[[永福寺]],[[东莞]]学者迎其居玉壶洞;再居惠州,四年后归里,卒于家。终年六十岁。1567年(隆庆元年)补复其官职, 赠承仕郎,[[河南]]道监察御史。以侍养归,师事[[王阳明]]于[[江西]][[赣州]]。后传[[王阳明]]学于岭南。是为岭表大宗。

'''薛侃'''的存世著作有《研几录》、《图书质疑》等,《潮州耆旧集》收有《薛御史中离集》三卷,后人又编有《薛中离先生全书》二十卷。

'''薛侃'''颇有贤名,为官清正刚直,曾浚凿中离溪与民为利,为学造诣非凡,后人誉为""行义在乡里,名节在朝野",他传阳明学入岭南,《明史》称"自是王氏学盛行于岭南"。
"<ref>[http://www.guoxue123.com/new/0002/ljwx/0306.htm 薛侃],国学导航</ref>

==基本信息==

{| class="wikitable"
|-
|本名||薛侃|| 出生时间||1486年7月22日(成化二十二年)
|-
|字 ||尚谦|| 逝世时间||1546年1月31日(嘉靖二十四年)
|-
|号 ||中离先生 || 科举||1517年(正德十二年)丁丑科进士
|-
|出生地||明潮州府揭阳(今潮州市潮安县)|| 主要成就||岭表大宗,传阳明学入粤
|-
|信仰||儒家
|-
|}

==个人简介==

===家庭情况===

'''薛侃''',字尚谦,号钝子、常思子,后又号中离先生。薛侃生于1486年7月22日(明成化二十二年六月二十九日己未,折算据《[[辞海]]》附录"[[中国]]历史纪年表" ,下同),明代潮州府揭阳县龙溪都(今[[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庵埠镇]]薛陇乡,见[[李宏新]]《1991:潮汕分市纪事》附录.潮汕地区的历史沿革)人。

'''薛侃'''一门三进士,但之前家世并不显赫。其先祖是南宋时由闽入潮,卜居揭阳龙溪之凤陇。据《薛氏族谱》及《族谱》所载,除其二世祖[[薛鼎]]曾经于1211年(南宋宁宗嘉定四年)中进士以外,直至其父辈,家族中再无仕宦之人。到了薛侃这一辈,其兄薛侨中进士为官,其父方父凭子贵,"加赠奉政大夫兵部郎中"。

===应试不第===

1514年(明正德九年)之前,根据薛侃的相关《族谱》和《行状》所载,其经历很简单,28岁前似乎未得名师的指点,也没有学术交往的圈子,且屡试不第。直到真正接触到王阳明。据王阳明之《年谱》所载,[[王阳明]]于1514年(明正德九年)四月升任[[南京]]鸿胪寺卿,而薛侃《行状》是:"先生是岁赴南宫不第,闻[[王阳明]]官南畿,讲孔孟周程之学,遂就南监师事焉,服良知之教",则可知薛侃是赴京应举不第而从学于王阳明的,此时薛侃已经二十八岁了。有不少人从[[王阳明]]问学,《阳明年谱》载"自徐爱来南都,同志日亲,[[黄宗明]]、薛侃、[[马明衡]]、[[陆澄]]、[[季本]]。辈同聚师门,日夕责砺不懈。南畿论学,重教学者存天理去人欲,为省察克知实力。"

===进士未仕===

公元1517年(明正德十二年),薛侃中进士,但是薛侃中进士以后并没有入仕为官,据《行状》所载"旋告归侍母于玉山。先生既登第,自念曰:仕以行道,吾思为信。乃告归,过怀玉。时太宜人就养兄俊官邸。"大意是,虽然终于进士及第,但是薛侃不愿为官。"太宜人"为薛侃之母曾氏,因其弟薛侨之贵,赠其母宜人。据研究,薛侃等第而未入仕,其实也是受了王阳明的影响,其时王阳明在赣州,有《与希元、台仲、明德、尚谦、原静书》,提到"闻诸友皆登第,喜不自胜,非为诸友近日喜,为野夫翌日山中得良伴喜也。入仕之始,意况未免动摇,如系在风中,非若黏泥贴网,恐自主张未得。不知诸友却如何,想平日之工夫之须有得力处耳。"大意是,若入仕了,恐怕身不由己,会耽误了学术工夫。

===传学潮汕===

1519年(明正德十四年),薛侃回乡讲学,从此以后阳明学说开始在潮汕生根、迅速壮大,其学术的发展也有了自己的特点。自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思想就占据了学术思想的主流,也成为官方承认的学术思想,渐成成为独尊的局面。但是从1465-1487(明宪宗成化年间)开始,潮郡学人的学术取向发生了明显的转化,学者黄挺分析"是因为出于对制艺举业的厌烦,由于朱子学被定为取士准的,制艺举业须以朱子之是非为圣人立言,造成学术思想的僵化,学人中之思想活跃者,遂弃之而另求他路。" 但是,过了几十年,薛侃导王阳明的学术就传入了潮州,并迅速的传播,使潮州成为岭南乃至全国重要的王学重镇。

1520年(正德十五年),薛侃与[[杨骥]]兄弟及澄海人[[陈明德]]一同讲学于潮州金山的玉华书院,并曾结斋于梅林湖,开始了他对阳明学说的深入钻研与传播,使"一时学者翕然宗之"。至1524年(明嘉靖三年),他以丁母忧服阕,结茅于梅林湖西之虎肚地(或称虎山),"以正学接引",使潮人学风为之一变,该山地在学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明代大学者,香山县苏山(今属珠海市)人黄佐《中离山记》有云"中离山之名,古未有也,其得名于时,则自中离先生始。"薛侃亲笔手书的"中离洞"三个大字抵今犹存。之后,中离山讲学之盛,逐步达到顶峰,而且,其影响已远远超出潮州一府,也远远超出岭南一方。据薛侨《中离行状》所述,当时薛中离"日与士友讲习不辍。四省同志闻风远来,至不能容,各自架屋以居"。

1527年(明嘉靖六年),薛侃在海阳、揭阳两县的桑浦山麓一带考察,得知从海阳县龙溪至揭阳县枋口这一地段,"为渠为池,旱则涸而涝则溢",对农人耕作、贾人贩运和居民安全都很不利。他通过实地勘查,证实这一段也"可浚而通"。于是,得到潮州知府王袍的许可,于1528年2月14日(明嘉靖七年正月廿四丁酉 )兴工。"动七都之众,尽数月之勤",沟通了龙溪至枋口的两条溪流,即疏浚今庵埠、彩塘、金石至沙溪一带的内洋河溪,此溪因名"中离溪",并刻有《中离溪碑记》和建石亭纪念薛侃的功绩。由于中离溪的开辟,对附近一带的农田灌溉和商旅交通起着重大的作用。今桑浦山摩崖石刻的"薛侃开溪记"尚完好,还有前人游览之后留下的石刻题诗,颂薛侃开溪功绩:"二水距东西,当中恨隔离。沟通有薛子,终古姓名题"。

===起罢归里===

1528(明嘉靖七年)起,薛侃受补故官,任职行人司司正。至1531年(明嘉靖十年)秋,薛侃任正七品官阶的行人司司正期间,针对皇位继承问题,薛侃上疏请嘉靖帝稽旧典,定皇储,择亲藩贤者居京师,慎选正人辅导,以待他日皇嗣之生。但因其时嘉靖帝正急于祈嗣,见疏大为震怒,薛侃因触犯帝讳被革职为民。

薛侃落职回乡后,于1532年(嘉靖十一年)在中离溪畔的中离山办学。他在山中建宗山书院,讲授王阳明理学,南方各省共有百余士子闻风而至。其后整个晚年,基本都在潮汕大地渡过,薛侃"居官则思益其民,居乡亦思益其乡"的格言,清正刚直,做了不少益乡益民的好事,仅据《薛氏族谱》所载,薛中离为家乡一带所做实事善举达12项之多,包括浚溪、建桥、修路、捐田地等,在生时便德名扬四方,离世后更是人颂其名。

至1546年1月31日(明嘉靖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戊午 ),卒于家乡。

==著作==

薛侃主要著作有《训俗垂规》、《图书质疑》、《经传论义》、《研几录》、《鲁论真诠》等,体裁包括语录、奏议、文集、诗歌、乡约等。

薛侃还为同门之友乃至其弟子数十人立传,以广师门之传;其与同道师友及其门下的书信往来,也是其切磋学问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道光时冯奉初编《潮州耆旧集》,曾选入有《薛御史中离集》三卷;1915年揭阳曾彭年(习经)搜集其遗稿,编印成《薛中离先生全书》20卷。

==轶事传说==

===山中出状元===

在现[[汕头市]]桑埔山东麓塔山脚下,有一处三门四柱二重楼的石牌坊,这就是400多年前潮州先贤之一--薛侃修建的宗山书院的遗址,现为潮州市的一处文物保护单位。在现存的宗山书院坊,游人可以看到石牌坊的前面和后面,有三根(原有四根)石柱斜撑着,与巍峨石牌坊极不相称。这里有一个这样的传说:当年薛侃主持开挖中离溪时,曾挖到刻有"山中出状元"的石刻,因此后来薛侃建宗山书院时即选址于此。是年恰好林大钦赴京会试,被嘉靖亲擢第一名"状元",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这也是潮汕地区科举时代第一位状元,正应验了"山中出状元"的预言。这只是传说。宗山书院虽只剩下一座石牌坊,但薛侃倡导的崇文风气、治学精神却长流不息。

===溪心叠土通济桥===

薛侃修建庵埠镇庄陇乡修建通济桥。该桥为联环式,第一桥长38.7米,宽2.1米,五孔六墩,中间有长约100米绿洲,第二桥长40米,宽1.8米,四孔五墩。桥头原有石碑坊,上书"龙溪通济桥"。现坊已无迹。据传,薛侃少年时往澄海举登乡读书,常从这里过渡,眼见风急浪猛,往来过客常有船翻人溺的祸患,遂立下誓言:他日当造桥于此,免使乡亲累苦。建桥时,江阔浪急,施工困难,薛侃听从工匠主意,采用江心叠土,连环架设的办法,终于建成此桥。

===三凤齐鸣===

薛侃在1517年先登正德丁丑进士,其兄薛侨1523年登嘉靖癸未科进士,侄儿[[薛宗皑]]与[[薛侨]]一样,也是1523年登嘉靖癸未科进士,这潮汕"三薛"都传授王阳明之学,被史家誉为"岭表之宗"。由于薛陇村西有飞凤山,又名凤陇,凤陇三薛又科甲济美,都为理学文臣,故时人对他们有"三凤齐鸣"之誉。

==评价==

''''''''[[''张廷玉'']]《明史》列传第九十五"薛侃"条:''''''''

薛侃,字尚谦,揭阳人。性至孝,正德十二年成进士,即以侍养归。师王守仁于赣州,归语兄助教俊。俊大喜,率群子侄宗铠等往学焉。自是王氏学盛行于岭南。

'''清雍正[[陈树芝]]《揭阳县志》人物"薛侃"条:'''

薛中离事亲至孝,刚正质直,父病革,请尝其粪;母讣,陨绝,五日始食粥。

'''[[湛若水]]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宗山祠堂记》:'''

"中离子行义在乡里,名节在朝野";

"所著《研几录》《图书质疑》,皆以发明师之的指,无后来毫厘之差也;然则其所得必不可量矣";

"行人尚谦,遭大狱于朝,明目张胆于天子之廷,义气冲空,百折不挠,若有之死而不可回者,则其中之存,与平素之所养,一念真切,浩然刚大之气,无愧于天地,无愧于日月,无愧于鬼神,是宜其在潮感潮,在惠感惠,闻于诸司感诸司。"

==参考来源==
{{Reflist}}
[[Category:思想家]]
32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