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空相寺

增加 1,969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空相寺</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2Fpic%2Ff3d3572c11dfa9ecf96ec4446dd0f703918fc125&refer=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71748630&t=08262631a68928c028e6f946fdc2bd47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7%A9%BA%E7%9B%B8%E5%AF%BA&step_word=&hs=0&pn=3&spn=0&di=7163459808492781569&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1286734623%2C3854545417&os=1702273445%2C2133377222&simid=3308795937%2C123029885&adpicid=0&lpn=0&ln=354&fr=&fmq=1669156658884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2Fpic%2Ff3d3572c11dfa9ecf96ec4446dd0f703918fc125%26refer%3D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auto%3Fsec%3D1671748630%26t%3D08262631a68928c028e6f946fdc2bd47&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wthj_z%26e3Bkwt17_z%26e3Bv54AzdH3Ftpj4AzdH3F%25E0%25Al%25BA%25E0%25lB%25Bb%25Ec%25AF%25BAAzdH3Fc80mc0l&gsm=1e&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zLDIsMSw0LDYsNSw3LDgsOQ%3D%3D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light|   '''<big> 中文名称; 空相寺</big> '''
|-外文名称;Kongxiang Temple
|[[File:|缩略图|居中|[ 图链接]]]名;定林寺
|-又称;熊耳山寺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地理位置;河南省陕县西李村乡的熊耳山下
|-荣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 align= light|所属城市;河南省陕县
所属国家;中国
|}
'''空相寺'''(Kongxiang Temple),原名定林寺,又称熊耳山寺,位于河南省陕州区西李村乡的熊耳山下,距三门峡市53公里。是全国 [[ 文物 ]] 保护单位。 熊耳山海拔885米,北依黄河,南接伏牛山,东临洛阳,西连西安,洛三高速公路从山下通过,交通便捷,风景宜人,既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也是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 历史 ]] 上熊耳山林木茂密,山花烂漫,流水潺潺,鸟语如歌。<ref>[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1026/21/20579536_869237820.shtml 空相寺], 360doc个人图书馆 , --2019年10月26日</ref>
==简介==
空相寺位于三门峡市区东50多公里处的陕县西李村乡。据《[[陕县志]]》记载,空相寺是与白马寺同一时期建造的佛门圣地,是中国最早的寺院之一,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公元536年,禅宗初祖达摩圆寂后葬在这里。千百年来,空相寺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佛教禅宗信徒追忆达摩禅师、宏扬禅宗精神的最佳场所之一。寺院鼎盛时期 [[ 规模 ]] 宏大,香火极盛,曾与嵩山少林寺、洛阳白马寺、开封相国寺一同被誉为中原“四大名寺”。
据碑文记载,空相寺原名定林寺,素有“陕郡之圣地、天下之名蓝”的美誉。空相寺坐东向西,依山递升而建,沿中轴线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接引殿、大雄宝殿、达摩殿、藏经阁等,其南边有南僧院、 [[ 达摩塔 ]] [[ 达摩陵 ]] [[ 转角楼 ]] [[ 钟楼 ]] ,北边有北僧院、鼓楼、藏经阁、方丈室等建筑。寺院建筑布局严谨、排列有序,呈现出“清幽古刹名寺院,宝殿巍巍绕玉栏。香烟断径径未断,松柏郁郁紫钟悬。梵门开处金容显,洞天福地境非凡”的壮丽景观。
山上的“八大奇景”和“四大绝胜”名甲天下。八大奇景为:龙嘴喷雾、土桥卧虹、井底明月、达摩铜佛、高楼洪钟、铁薪烧粥、椿抱翠柏、 [[ 汉代 ]] 松林;四大绝胜为:藏兵洞、濯心泉、八仙庙、公孙瓒藏甲处。
==建筑==
达摩塔即菩提达摩的灵塔,由积庵法师于公元538年建造,距今将近1500年。此塔为两层基座的七级砖塔,塔身呈 [[ 八角形 ]] ,通高12米,西南有一拱窗,上层基座塔身腰部有砖雕花卉图案,每面两幅,共16幅。现存的达摩塔是明朝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在原址上重修而成。附近村里的老人说,达摩塔之所以能够保存下来,是因为塔身的砖不完整,不能用于盖房。
达摩造像碑与灵塔同年建立,碑高1.2米,宽0.5米。碑正中刻达摩大师站像,单线条阴刻,形象逼真,头罩祥光,宽袍大袖,立意简刻,用笔流畅。碑右上侧刻一偈语为:“航海西来意,金陵语不契。少林面壁功,熊耳留只履。”概括了达摩在中国的行迹。
==历史沿革==
在历史上,空相寺成为可以与 [[ 少林寺 ]] 、白马寺、相国寺并驾齐驱的四大名寺之一,人们给它编撰了许多神话传说,在当地还广为流传一首歌谣:“龙嘴吐雾在山巅,土桥卧虹升九天。井底明月昼夜显,杖桃金履往西还。高楼洪钟音上殿,铁薪烧粥厨水欢。椿抱翠柏千年茂,汉代松林万古传。”这首歌谣使定林寺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相传,定林寺的钟楼为3层,高数丈,是寺内最高建筑。人们可以自下而上转着登楼,故又称“转角楼”。据说,很早以前山西永济人和河南陕州人夸耀各自家乡建筑时,永济人夸张普救寺的莺莺塔之高时说:“山西有座塔,离天丈七八。”陕州人说:“河南有座转角楼,半截插在云里头。”山西人不相信,专门到定林寺观看后,叹服道:“楼中之最。”相传,原来转角楼上挂有一口神奇的铁钟,高两米,口径1.5米,可以定向传音。敲响巨钟,其声一直可传到 [[ 皇帝 ]] 的金銮殿上,所以当地有“和尚敲钟,传到京城,惊动皇帝,不得安宁”之说。空相寺在清末民初连遭战火洗劫,毁坏严重。现存的主要 [[ 遗迹 ]] 有:达摩灵塔一座, 石碑十块。其中最有意义的石碑有两块,一是南朝达摩碑,即南朝梁武帝撰写的《[[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碑;二是达摩造像碑,此碑为魏元象元年?公元538年?所立,碑的正中是达摩大师站像,头罩祥光,宽袍大袖,单线条阴刻,形象逼真,右上侧刻了四句偈语:“航海西来意,金陵语不契,少林面壁功,熊耳留只履”,精确概括了达摩大师的生平。
空相寺坐落在林木掩映之间,走进空相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神秘之感油然而生。更因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大师安葬于此,历代帝王将相多有来此朝山拜佛,文人骚客舞墨咏叹。
空相寺新出土唐代碑刻《[[汾阳王置寺表]]》,碑通高120公分,宽60公分,厚15公分。共26行,满行44字。碑首圆额,双行篆书“汾阳王置寺表”。立碑年代为“唐大中十二年九月”(公元858年)。立碑人为汾阳王郭子仪后人。碑文的大意为,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时,曾到 [[ 空相寺 ]] 朝拜达摩圣迹,并许愿若达摩禅师福佑,平定叛乱,必当奏请朝廷,“特加崇饰”,给予特别的荣耀。果然,平定安史之乱9年后(公元772年11月),郭子仪即书奏朝廷要求重整寺庙。半年后,朝廷钦赐“达摩禅师宜赠谥号园觉,寺额为空相之寺,塔额为空观之塔……”据此为证,定林寺易名空相寺乃唐代宗李豫钦赐,并且追加达摩为“园觉”禅师,达摩塔为“空观之塔”。
《[[汾阳王置寺表]]》的出土,对于研究佛教文化史、禅宗渊源仍具重大历史价值;又为研究佛教禅宗及空相寺兴衰史、郭子仪与空相寺的关系、空相寺地理沿革等,提供了更加珍贵的实物资料。唐天宝三年(公元748年),郭子仪曾奉皇命重修空相寺,他亲任总监工。工程竣工后, [[ 唐玄宗 ]] 封达摩为“圆觉”,封达摩塔为“空观”。唐后历代对空相寺多有修葺扩建,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殿、水陆殿、白衣观音阁等,其南有达摩塔、达摩殿、转角楼、南北僧院等,寺院殿舍400余间,占地50余亩。离寺院西南约50米处有享誉豫西的塔林,占地30余亩,有大小灵塔400余座。整个寺院布局严整,古碑林立,晨钟暮鼓,香烟缭绕。
历代对该寺也曾数次修葺,有据可考的有: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重修达摩殿和部分殿宇,明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重修达摩殿并立“菩提达摩圆觉大碑”,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重修转角楼。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两次重修空相寺,后来乾隆、 [[ 道光 ]] 年间也几经修葺。但到了晚清、民国时期,寺院房屋相继倾倒拆毁,空相寺逐渐衰败。 建国以后,空相寺内仅存的“达摩塔”、“达摩石刻画像碑”被列为三门峡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武帝撰文碑”被列为陕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县文化、文物部门多次出资修葺加固“达摩塔”,使这处濒临倒塌的珍贵文物,至今保存完好。
空相寺是佛教初祖达摩大师弘汉葬身之处,常有中外僧人接踵来此寻根问祖。古老的空相寺过去是佛门圣地,现在依然是灿烂的文化圣地。 据清朝和民国的《[[陕州志]]》记载,佛教于公元58—75年(东汉永平年间)传入陕州时,就修建了空相寺,距今已1900多年,是与中国第一古刹 [[ 白马寺 ]] 同一时期的佛门圣地。 空相寺是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的葬地,它以达摩舍身求法、开创佛教禅宗而闻名天下。据史籍记载,达摩初祖在少林寺传法慧可之后,即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5年,于公元536年(梁武帝大同二年)十二月圆寂,终年一百五十岁。众僧徒悲痛之极,如丧考妣,依佛礼将初祖大师葬于定林寺内,并修建了达摩灵塔和达摩殿。梁武帝萧衍亲自撰写了“南朝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的碑文,以示对达摩大师创立禅宗的 [[ 纪念 ]] 。后来东魏使臣于元象元年自西域取经返回途中,遇见达摩大师杖挑只履西归,立即报于皇帝。皇帝闻之,命人挖开达摩墓葬,只见只履空棺,方知大师已脱化成佛,遂将定林寺更名为“空相寺”。
==达摩传奇==
据有关史料记载,达摩是南天竺国(今印度)香至王的第三太子,姓刹帝利,受西天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师命,于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年)渡海东来,在广州登陆。梁武帝信佛甚笃,遂将达摩迎至都城金陵(今南京市)。二人对佛理方面的理解不尽相同,话不默契,不欢而散。达摩毅然离开金陵,乘一叶苇筏漂过 [[ 长江 ]] 北上,来到熊耳山下定林寺内,任该寺依法住持,在此讲经说法,教化万民。前来听他讲经说法的达官贵人、平民百姓络绎不绝,他被誉为“西方圣人,东方活佛”,定林寺因此名扬四海。后来达摩大师渐感悟道不深,需要以修身来悟性才能达到“法我皆空”的境界,便前去佛教圣地少林寺修行了九年。
==评价==
南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达摩在洛阳禹门千圣寺讲经说法期间圆寂,享年150岁,归葬于熊耳山定林寺。梁武帝闻讯,亲自撰文树碑,对达摩大师创立佛教禅宗的无量功德给予了高度评价。此碑距今已有1460余年,虽经风雨剥蚀,但碑文还可辨认。达摩 [[ 圆寂 ]] 后第二年,由积庵法师修了达摩塔,定名为“圆觉空塔”。现存的塔为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所建,青砖结构, [[ 七级浮屠 ]] ,两层基座,高约12米,塔身为八角形,塔刹为宝瓶式。东魏元象元年(公元538年),孝静帝将定林寺更名为空相寺。
== 参考来源 ==
<center>
{{#iDisplay:d0337qasiw2|480|270|qq}}
<center>生命的真谛(河南空相寺)</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220 佛教總論]]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