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成田線

移除 127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佐倉站]]([[佐倉市]])-[[松岸站]]([[銚子市]])之間的本線<ref name="sone 21">[[#sone26|『歴史でめぐる鉄道全路線 国鉄・JR』 通巻26号 総武本線・成田線・鹿島線・東金線 21頁]]</ref>與總武本線相對,被稱為「松岸線」。
* [[我孫子站 (千葉縣)|我孫子站]]([[我孫子市]])-[[成田站]]([[成田市]])之間的支線(通稱「我孫子支線」)<ref name="sone 21">[[#sone26|『歴史でめぐる鉄道全路線 国鉄・JR』 通巻26号 総武本線・成田線・鹿島線・東金線 21頁]]</ref>[[國鐵分割民營化]]時,當時的運輸省提出的基本事業計劃中,有「自佐倉至松岸以及自成田分岔至我孫子」({{lang-ja|佐倉から松岸まで及び成田から分岐して我孫子まで}})的线路,记载了从佐倉至松岸线路的支線。另外,國土交通省監修的《{{link-ja|鐵道要覽|鉄道要覧}}》,依次记载了佐倉-松岸、成田-我孫子、成田-成田線分岔點、成田線分岔點-成田機場(第2種開業線)的线路。}}
* 成田站-[[成田機場站]]之間的支線(通稱「機場支線」,全线位于[[成田市]])
=== 成田线与成田机场 ===
总武本线在明治末期进行复线化,千叶站以西段在1923年推进电气化,但成田线仍然维持单线、蒸汽机车牵引。直至1960年代新东京国际机场([[成田国际机场]])计划启动后,总武本线将电化、复线化区段推进至佐仓站。1966年,[[s:ja: 新東京国際空港 位置及 規模 について| 内阁会议决定在以成田市为中心的地区兴建机场]] ,成田线的重要性比总武本线更大,决定将电化、复线化区段推进至成田站。1967年12月21日,临时新东京国际机场阁僚协议会决定的“[[s:ja:新東京国際空港関連事業計画について| 关于新东京国际机场关联事业计划]] ”中,确定以成田机场1971年启用为目标,推动成田线佐仓站-成田站间的复线化整备。
1968年2月25日,佐仓站-成田站间[[铁路信号机|自动信号化]]。1970年6月1日,成田站-佐原站间自动信号化。6月5日,佐原站-水乡站间自动信号化。1974年2月14日,水乡站-松岸站间自动信号化。1970年7月15日,成田站-香取站间引进[[调度集中系统]](CTC)。10月1日,佐仓站-成田站-我孙子站间引进CTC。1974年3月15日,香取站-松岸站间引进CTC<ref>池田光雅『鉄道総合年表1972-93』中央書院、1993年、p.26</ref>。1968年3月28日,佐仓站-成田站间完成电气化。1973年9月28日,成田站-我孙子站间完成电气化。1974年10月26日,成田站-松岸站间完成电气化。
1987年4月1日[[国铁分割民营化]]后,成田线被东日本旅客铁道继承。
由于担心[[成田国际机场]]没有直通的轨道交通而被称为“世界第一不便的国际机场”,按照时任[[运输大臣 (日本)|运输大臣]][[石原慎太郎]]的指示,运输省内部自1980年代中期开展实际研究<ref>浅野明彦『鉄道考古学を歩く』JTB、1998年、pp.48-51</ref>,并利用停工的[[成田新干线]](东京站-成田机场站间)部分路基建设'''机场支线'''。支线在1991年3月19日开通<ref name="sone 23"/> ,成田线和[[京成电铁|京成线]]的列车开始跨线运营至机场航站楼(参见[[成田空港高速铁道]])。开通初期只有成田机场站运营,直至1992年12月3日第2航站楼启用3天前,开通[[机场第2候机楼站]]<ref name="sone 23"/> 。机场支线开通后,成田线通过与总武本线直通运转,开行[[成田特快]]列车,千叶站始发的列车数也有所增加。成田线和京成本线在196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初期的[[三里冢斗争|机场建设反对运动]]中多次遭遇妨害行为,直至1991年政府和机场向居民妥协后才趋于消退。
1994年10月28日,佐仓站-成田站间开始使用[[列车自动停车系统|ATS-P]],此前机场支线在开通之初便已引进CTC和ATS-P。2000年3月12日,成田站-我孙子站间开始使用ATS-P。2010年2月14日,成田站-松岸站间开始使用ATS-P。1997年,我孙子支线部分区段开始复线化工程,但项目在用地收购阶段就被冻结。
24,50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