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一e草地囝仔e感恩

增加 1,734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一e草地囝仔e感恩'''》,作者: 許隼夫,出版社: 台灣教會公報社,ISBN:9866471020,出版日期:20090301,頁數:97,尺寸…”
《'''一e草地囝仔e感恩'''》,作者: 許隼夫,出版社: 台灣教會公報社,ISBN:9866471020,出版日期:20090301,頁數:97,尺寸:13 x 21cm,分類:文藝類/[[詩]]、散文,適用對象:適用所有人。

==内容简介==

97頁/13x21cm

本書是作者對自己人生歷程的敘述,並從其中的經歷發出對[[上帝]]的感謝。希望讀者能由此書了解上帝對他一生的恩典與帶領。此外作者用漢羅寫作,使一般大眾也能輕鬆閱讀台語文書籍。書後還附有作者創作的多首台語詩,內容包括對社會的關懷、對人生的勸言、對信仰的堅持等。

===上帝===

《[[聖經]]》中的“上帝”源於希伯來文<ref>[https://www.docin.com/p-52387474.html 希伯來語簡介],豆丁網,2010-05-01</ref>“Elohim”,作為基督教的至高神,上帝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並對人賞善罰惡。

最早把“God”翻譯成“上帝”的是[[利瑪竇]],他在1595年編寫的《交友論》中,開始使用“上帝”這個概念來指稱造物主。

利瑪竇以基督教的目光閱讀和研究中國典籍時,在中國經典中發現了“天”和“上帝”的概念,認為可以用來翻譯“Deus”;後來,他了解到[[朱熹]]將“天”解釋為一種義理,與《聖經》中“Deus”的含義不同,故采用“天主”和“上帝”來翻譯。之後[[馬禮遜]]采用“神<ref>[https://www.sohu.com/a/512968199_458151 中國信仰裏的“神” ],搜狐,2021-12-29</ref>”一詞進行翻譯。

太平天國的傳教士翻譯《聖經》時,“上帝”被廣泛使用。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251,90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