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德·亚米契斯

增加 28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德·亚米契斯
| 圖像 = [[File:德·亚米契斯.jpg|缩略图|居中|[https://gss3.bdstatic.com/-P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w%3D268%3Bg%3D0/sign=09183cc812178a82ce3c78a6ce3814b0/8435e5dde71190effdf854dbc21b9d16fdfa60b7.jpg 原图链接]]]}}
亚米契斯(1846.10.31~1908.3.12),1846年出生于[[意大利]]。那时的意大利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国内正酝酿着爱国主义的风潮,这股风潮自然也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亚米契斯]](1846.10.31~1908.3.12),1846年出生于[[意大利]]。那时的意大利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国内正酝酿着爱国主义的风潮,这股风潮自然也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基本简介=
 二十岁时他从军校毕业,加入军队,开始写一些具有爱国风味的短篇故事,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旅生意大利军活]]》。 埃得蒙多·德·亚米契斯,1846年10月31日生于意大利的一个小镇,自幼酷爱学习和写作,是一位多产作家,是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青年时代,他夭志从军,力争取祖国的独立、自由和民主而战斗,曾参加一八六六年解放意大利的战斗。后来,他担任军事刊物《[[战斗的意大利]]》的特派记者。他写了不少通讯、报道和短篇小说,把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意大利军队,作为祖国解放和复兴的重要力量予以热情的颂扬。二十二岁那年,他发表处女作《[[军营生活]]》,就是这段难忘的生活的结晶,而脍炙人口的小说《[[卡尔美拉]]》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ref name="搜狗百科">{{cite web |url=https://baike.sogou.com/v404905.htm?fromTitle=%E5%BE%B7%C2%B7%E4%BA%9A%E7%B1%B3%E5%A5%91%E6%96%AF |title=亚米契斯| accessdate=2019-04-07}}</ref>
=人物生平=
  === 成长===  [[ 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 ]] ,1846年10月31日生于意大利的一个小镇,自幼酷爱学习和写作,是一位多产作家,是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青年时代, 他夭志从军,力争取祖国的独立、自由和民主而战斗,曾参加一八六六年解放意大利的战斗。二十岁时他从军校毕业,加入军队,开始写一些具有爱国风味的短篇故事,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意大利军旅生活]]》。后来,他担任军事刊物《[[战斗的意大利]]》的特派记者。他写了不少通迅、报道和短篇小说,把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意大利军队,作为祖国解放和复兴的重要力量予以热情的颂扬。二十二岁那年,他发表处女作《[[军营生活]]》 ,就是这段难忘的生活的结晶,而脍炙人口的小说《[[卡尔美拉]]》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1886年,《爱的教育》出版,为他赢得世界声誉,使他的创作生涯达到顶峰。  === 周游世界各国===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曾周游世界各国,撰写了许多游记,其中著名的有《 [[ 西班牙 ]] 》、《伦敦游记》、《摩洛哥》、《 [[ 巴黎游记 ]] 》,以明快、新颖的笔触,记叙各国的风土人情,同时贯串了作者向意大利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他是博爱主义者。他的许多作品,如《朋友们》、《在海洋上》,特别是描写少年生活的特写集《心》(旧译《爱的教育》,,以真挚、火热的心,反映了中下层人民穷困的生活和淳厚、朴直、友爱的品德,同时提倡谅解、博爱的精神,以实现各阶级感情的融合,地位的平等。他接近社会主义运动后,把社会主义思想同博爱精神融为一体,写了长篇小说《一个教师的小说》 、短篇小说集《学校和家庭之间》,提倡平民教育,企图以此协调不同社会阶级之间的关系。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五月一日》作于1889年,生前一直不愿公开发表,直到1980年始出版。它通过一个教授的坎坷际遇,反映19世纪末知识分子对社会前途的探索和意大利社会主义运动的诞生。  === 写作生涯===1886年,《 [[ 爱的教育 ]] 》出版,为他赢得世界声誉,使他的创作生涯达到顶峰。 [[ 意大利 ]] 小说家。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1866年参加解放意大利的战斗。退役后担任军事刊物的记者,发表特写、报道、短篇小说,1866年汇集为《军营生活》出版。曾周游世界各国,撰写了许多游记,其中著名的有《西班牙》(1872)、《伦敦游记》(1874)、《摩洛哥》(1876)、《巴黎游记》(1879),以明快、新颖的笔触,记叙各国的风土人情,同时贯串了作者向意大利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他是博爱主义者。他的许多作品,如《朋友们》(1883)、《在海洋上》(1889), 特别是描写少年生活的特写集 《爱的教育》(旧译《考莱》,1886),以真挚、火热的心,反映了中下层人民穷困的生活和淳厚、朴直、友爱的品德,同时提倡谅解、 博爱的精神,以实现各阶级感情的融合,地位的平等。他接近社会主义运动后,把社会主义思想同博爱精神融为一体,写了长篇小说《一个教师的小说》(1890)、短篇小说集《学校和家庭之间》(1892),提倡平民教育,企图以此协调不同社会阶级之间的关系。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五月一日》作于1889年,生前一直不愿公开发表,直到1980年始出版。它通过一个教授的坎坷际遇,反映19世纪末知识分子对社会前途的探索和意大利社会主义运动的诞生。
=爱的教育=
  === 写作背景===《爱的教育》,原名 《Cuore 《[[Cuore]] 》(考莱,意大利文‘心’的意思)。它采用日记的形式,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从10月份4年级开学第一天开始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 [[ 安利柯 ]] 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100多年来此书一直畅销不衰,并且曾多次被改编为动画片、电影、连环画,读者遍布全世界。 
=作品评价=
亚米契斯一九零八年三月十二日去世。《爱的教育》是一八八六年在意大利公开出版的,深受 [[ 意大利 ]] 教育界的欢迎,几乎是在校学生人手一册,达到了家喻户晓的普及程度。
到一九零四年,原文版《爱的教育》在仅有两三千万人口的意大利已重印近百次,而且先后有大量的外文译本出现,成为广受全世界欢迎的文学名著。
就在意大利原文版《爱的教育》重版近百次后的第五个年头即一九○九年二月,商务印书馆创办的《 [[ 教育杂志 ]] 》月刊自创刊号起,到次年的第一期,连载了一部“天笑生”的“教育小说”《 [[ 馨儿就学记 ]] 》。这部名曰创作即“著”的小说,其实是意译、缩编和改写了的普及儿童读物,依据的就是日本文译本《爱的教育》。可以肯定地说,“天笑生”所“著”的这部“教育小说” 《馨儿就学记》是中国最早的《爱的教育》“译本”。 
=馨儿就学记=
[[ 天笑生 ]] 的《馨儿就学记》当作“译本”,有点勉强,加上引号,表明的便是这个意思。“天笑生”即著名的中国新文学通俗小说大家包天笑,他接触亚米契斯《爱的教育》时刚三十岁出头。包天笑除了十六七岁在家中私塾设帐授徒外,这回他在山东青州府中学堂又担任了校长,当年称之为“监督”。对本职行当的热切关注使包天笑一见到《爱的教育》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即动手“翻译”。
没有找到包天笑当时的有关自述,在其晚年所撰《 [[ 钏影楼回忆录 ]] 》一书中,他是如此回忆的:“这时我每从青州回苏州,或从苏州去青州,每次必道经上海。到上海后,必到虹口的日本书店,搜寻可译的日文书,往往拥取四五册以归,那都是日本的作家翻译欧西各国文学者,我便在此中选取资料了。于是第一部给《教育杂志》的便是《苦儿流浪记》,第二部给《教育杂志》的便是《馨儿就学记》,第三部给《教育杂志》的是《弃石埋石记》。”由于年老健忘,加之时间久远,在将书名《 [[ 埋石弃石记 ]] 》误为《弃石埋石记》的同时,包天笑还把给《教育杂志》发表的第一部“教育小说”《馨儿就学记》当成了第二部。包天笑所“著”的三部“教育小说”中,《馨儿就学记》是最畅销的一部,其单行本的发行量高达几十万册。这个数目,在那时几乎是个天文数字。到一九四八年,单行本《馨儿就学记》已印至第十八版。=参考文献={{reflist}}
8,3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