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景帝

增加 1,675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FF2400" align= center| '''<big>景帝</big> ''' 
|-
|<center><img src=https://img1.baidu.com/it/u=2003161669,2038166107&fm=253&fmt=auto&app=138&f=JPEG?w=641&h=360 width="300"></center>|<small>[[Filehttps:|缩略 //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99%AF%E5%B8%9D&step_word=&hs=0&pn=12&spn=0&di=7146857200093233153&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4269423869%2C2823373091&os=433365765%2C495525787&simid=4269423869%2C2823373091&adpicid=0&lpn=0&ln=1593&fr=&fmq=1668033949024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91208%2F7894d1864c2b449dab6ef552c50b460b.jpeg%26refer%3D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auto%3Fsec%3D1670625927%26t%3D2547fb51ff83e02240a787d692b5b861&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f5i7_z%26e3Bv54AzdH3FwAzdH3Fnclan8b9n_8dan0mnnl%3Ffv4%3D8aad_z%26e3B99aanv_z%26e3Buja8bn_z%26e3Brv_w6ptvsj_6jv&gsm=1e&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yLDMsNCwxLDYsNSw3LDgsOQ%3D%3D 来自 呢 |居中|[ 链接]]]</small>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景帝
 
国 家;中国
|}
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3月9日)。西汉第六位皇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汉文帝刘恒嫡长子,母为孝文窦皇后窦氏(即窦太后)。
文帝后七年 (前157年)六月继位。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政策,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恢复和 [[ 发展 ]] 。田租由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此后成为汉朝定制。为加强中央集权,采纳晁错建议实行削藩。景帝前三年(前154年)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其后又令诸侯王不得治民,损黜其官制,王国官吏由皇帝任免。后世史家将其和文帝统治 [[ 时期 ]] 合称文景之治。
[[ 汉景帝 ]] 后元三年(前141年)去世,时年四十八岁,谥号孝景皇帝,葬于阳陵。<ref>[ https://wenda.so.com/q/1376729401063497 文帝、景帝分别是谁?], 360问答 , --2013年8月17日</ref>
刘启,汉惠帝七年(前188年)出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汉文帝刘恒的儿子,母亲是窦氏。
,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汉文帝刘恒的儿子,母亲是窦氏。 刘启出生时, [[ 父亲 ]] 刘恒在代国为代王。刘启在刘恒几个儿子中排行居中。
刘恒为代王时,与代王后生有四子,刘恒未即位之前代王后便已去世。
文帝又先后任命张相如和石奋为太子太傅。
刘启为太子时,吴王刘濞的太子刘贤入京,陪伴刘启喝酒下六博棋。刘贤的师傅都是楚人,从而使他养成轻佻、剽悍的个性,平时又很骄矜,与刘启博弈时,为棋路相争,态度不恭敬,刘启就拿起棋盘打刘贤,不料把他打死了,汉文帝派人将其遗体送回吴国去埋葬。从此刘濞怨恨 [[ 刘启 ]]
==登基为帝==
刘启即位后,先提拔晁错担任内史,然后又升晁错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之一。晁错经过分析,告诉刘启要特别提防诸侯势力最强大的吴王刘濞。
刘濞已经暗中准备了四十来年,他私自铸钱,又煮盐贩卖,为了积蓄 [[ 力量 ]] ,他还招纳逃犯,谋反之心越来越显露出来。所以,晁错极力主张刘启削夺各王的封地,即削藩。
刘启听从了晁错的建议,决定先削夺吴国的会稽和豫章两郡。刘濞见朝廷开始动手,不愿束手就擒,在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联合各地诸侯王打着诛杀晁错、安定国家的旗号反叛作乱。这次叛乱共有七个诸侯王参加,史称为“七国之乱”。
刘启知道了七国反叛的消息,就派太尉周亚夫带领三十六个将军去攻打 [[ 吴国 ]] 、楚国;派曲周侯郦寄攻打赵国;派将军栾布攻打齐国;派大将军窦婴屯兵荥阳,监视齐国、赵国的军队。
窦婴向刘启引见曾担任过吴国丞相的袁盎。刘启召袁盎进宫相见,趁机劝说刘启杀掉晁错,以保国家安全,平息叛乱。刘启采纳了袁盎的计策,便杀了晁错。
而七国之乱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刘启调派周亚夫等将领领兵平叛。周亚夫采用截断叛军的粮道然后坚守不出的战略,最终击溃了叛军,用三个月将叛乱彻底平定。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刘启趁机将各诸侯王国的权利收回中央,又大量裁撤诸侯国的 [[ 官吏 ]] 数量。诸侯王不再有行政权和司法特权。经过七国之乱,诸侯王的割据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立子立后==
有一次,长公主刘嫖和刘启说,栗姬经常让宫女们在背后用巫术诅咒唾骂皇帝喜爱的妃子。刘启听后,对栗姬生出厌恶之心,但是因为以往和栗姬感情深厚,仍旧存有善念。后来,刘启生病时曾试探栗姬,说:“我百岁之后,你要善待其他妃子和她们的儿子啊。”栗姬当时怀有愤恨之心,不但没有答应刘启,反而口出恶言。刘启对栗姬彻底失望,但是隐忍没有发作。
前元六年(前151年)农历九月,刘启废黜皇后薄皇后。前元七年(前150年)夏四月乙巳日,王娡被立为皇后,同月丁巳日,王娡的儿子 [[ 刘彻 ]] 被立为太子。
  刘荣被废时,窦太后想趁机立梁王为嗣,但被大臣袁盎阻止。梁王派人杀了袁盎等人,景帝对梁王的不满达到极点,后因不忍窦太后伤心,并未处置梁王。
刘启很节省,在位时他极少兴建宫殿楼阁。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正月,刘启患病,病势越来越重,他自知不行了,于是病中为太子刘彻主持加冠(成年礼)典礼。
不久,刘启病死于长安未央宫,享年48岁。葬于阳陵(在今 [[ 陕西省 ]] 咸阳市渭城区正阳乡张家湾村北),谥号“孝景皇帝”。太子刘彻即皇帝位,是为汉武帝。
汉景帝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重用御史大夫晁错,大力推行削藩。平定“七国之乱”后,绝大多数诸侯王国仅领有一郡之地,其实际地位已经降为郡级,国与郡基本上趋于一致。诸侯王国领郡由汉高祖时的42郡减为26郡,而中央直辖郡由汉高祖时的15郡增加至44郡,使汉郡总数大大超过诸侯王国郡数。
汉景帝抑贬诸侯王的地位,剥夺和削弱诸侯国的权力,收回王国的官吏任免权,仅保留其“食租税”之权,并且收夺盐铁铜等利源及有关租税。
但是诸侯王势力并未彻底解决,以致后来汉武帝不得不继续采取相应的 [[ 措施 ]]
==军事==
景帝即位后,继续执行重农抑商这一既定国策。他多次下令郡国官员以劝勉农桑为首要政务。
景帝允许居住在土壤贫瘠地方的农民迁徙到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的 [[ 地方 ]] 从事垦殖,并“租长陵田”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同时,还多次颁诏,以法律手段,打击那些擅用民力的官吏,从而保证了正常的农业生产。景帝曾两次下令禁止用谷物酿酒,还禁止内郡以粟喂马。
景帝时期,继续采取黄老无为而治的手段,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恩威并施,恢复了多年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使人民负担得到减轻。
前元元年(前156年),景帝即位伊始就下令将田租减掉一半,也就是将十五税一降到了三十税一。从此,这一新的田租税率成为西汉定制。
在降低田租的第二年(前155年),景帝又下令推迟男子开始服徭役的年龄三年,缩短服役的 [[ 时间 ]] 。这一规定一直沿用至西汉的汉昭帝时代。
景帝即位之后,继续进行马政建设。他下令扩大设在西边(如北地郡)、北边(如上郡)的马苑,而且鼓励各郡国及民间饲养马匹。由于景帝时期养马业的大发展,军马生产颇具规模,属于官府的马匹发展到了40万匹,民间的尚且未计。
==文化==
景帝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及发展已达到相当的程度,所以统治阶级上自景帝,下至郡县官都逐渐重视文教事业的 [[ 发展 ]] 。景帝末年任命文翁为蜀郡太守,文翁开创了郡国官学。
对于思想,景帝也不再严厉禁止其他学派的发展。当时的西汉初期,朝廷流行的黄老学派,即以黄帝和老子命名的学派,主张无为而治,轻徭薄赋。景帝在提倡黄老的同时也让包括儒家学说的其他各派存在、发展,这为后来董仲舒学说的发展以及被汉武帝的重视采用提供了前提条件。
==外交==
外交方面,景帝继续采取和匈奴和亲的政策,对匈奴进行安抚。同时在匈奴的边界 [[ 地区 ]] 设立关市,和匈奴贸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匈奴的骚扰。
==历史评价==
曹植:景帝明德,继文之则,肃清王室,克灭七国,省役薄赋,百姓殷昌,风移俗易,齐美成康。
司马贞:景帝即位,因脩静默。勉人於农,率下以德。 [[ 制度 ]] 斯创,礼法可则。一朝吴楚,乍起凶慝。提局成衅,拒轮致惑。晁错虽诛,梁城未克。条侯出将,追奔逐北。坐见枭黥,立翦牟贼。如何太尉,後卒下狱。惜哉明君,斯功不录!
虞世南:景帝之拟周康,则尚有惭德。
苏辙:汉之贤君,皆曰文、景。文帝宽仁大度,有高帝之风。 [[ 景帝 ]] 忌克少恩,无人君之量,其实非文帝比也。帝之为太子也,吴王濞世子来朝,与帝博而争道,帝怒以博局提杀之。濞之叛逆,势激于此。张释之,文帝之名臣也,以劾奏之恨,斥死淮南。邓通,文帝之幸臣也,以吮痈之怨,困迫至死。晁错始与帝谋削诸侯,帝违众而用之,及七国反,袁盎一说,谲而斩之东市,曾不之恤。周亚夫为大将,折吴、楚之锐锋,不数月而平大难,及其为相,守正不阿,恶其悻悻不屈,遂以无罪杀之。梁王武,母弟也,骄而从之,几致其死。临江王荣,太子也,以母失爱,至使酷吏杀之。其于君臣、父子、兄弟之际,背理而伤道者,一至于此。原其所以能全身保国,与文帝俱称贤君者,惟不改其恭俭故耳。《[[春秋]]》之法,弑君称君,君无道也,称臣,臣之罪也。然陈侯平国、蔡侯般,皆以无道弑,而弑皆称臣,以为罪不及民故也。如景帝之失道非一也,而犹称贤君,岂非躬行恭俭、罪不及民故耶?此可以为不恭俭者戒也。
钱时:景帝嗣服虽不如文,而此数事所以厚民元气、养国命脉者,则能遵守无所变乱,是以相继四十年,海内富庶,风俗醇厚,而西都之盛独称文景欤。
胡寅:文、景养天下厚矣,稽诸仲尼之告冉有者,则亦富庶之而已,未有以教之也。班固日:“孝文恭俭,景帝遵业。 [[ 周云成 ]] 、康,汉言文、景,美矣。”窃以为不然。文帝宽厚长者,以德化人,无事则谦抑如不能,有难则英气奋发。景帝刻薄任数,以诈力御下,平居则诛赏肆行,缓急则惴惧失措。其大较悬绝如此。而又以无宠废正后,而夫妇之义薄;无罪废太子,而父子之恩睽;过爱梁王,轻许传位,而兄弟之好不终;信谗用私,诎申屠嘉,戮晁错,杀周亚夫,而君臣之道乖,其视乃考益相辽矣。独节俭不妄费、育民以致 [[ 丰富 ]] 一事,为克遵前业耳,夫岂可与成、康同得美称哉?
爱新觉罗·弘历:①错之罪在欲自守,然此际断不可诛之。至其赞画,纵不得为合宜,然其识过明代方(孝孺)、黄(子澈)辈甚远。景帝既与定计,旋为仇口所动,斩谋臣以谢叛人,及知其无济,而又悔之,其识见卑鄙,不更出建文下乎?②景帝之治,远不逮文,而失德之事屡矣。独其休息爱民,尚不失蒙业而安耳。史臣以之并拟成、康,未免失实。
父亲:汉文帝刘恒,西汉第五位 [[ 皇帝 ]]
母亲:文帝皇后窦氏(窦漪房),即窦太后。
薄皇后,薄太后侄孙女,无子失宠,被废。
王皇后王娡(原为金王孙之妻,生女金俗,王儿姁的姐姐),生汉武帝 [[ 刘彻 ]]
栗姬,生临江闵王刘荣、河间献王刘德、临江哀王刘阏于。
程姬,生鲁恭王刘馀、江都易王刘非、胶西于王刘端。
贾夫人,生赵敬肃王 [[ 刘彭祖 ]] 、中山靖王刘胜。
唐姬(唐儿),生长沙定王刘发。
皇八子胶西王刘端,母程姬。
皇九子中山靖王刘胜(蜀汉昭烈帝 [[ 刘备 ]] 先祖),母贾夫人。
皇十子汉武帝刘彻,原封胶东王,母王娡。
女儿
皇长女平阳公主,母王娡,嫁平阳侯曹寿,公主的封地在 [[ 阳信 ]] ,所以也称阳信公主。
皇次女南宫公主,母王娡,嫁南宫侯张坐。
汉景帝刘启葬在阳陵。阳陵,是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西安市高陵区三县区。
阳陵始建于汉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至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竣工,修建时间长达28年, [[ 陵园 ]] 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
==史书记载==
班固《[[汉书·卷五·景帝纪第五]]》
 
==影视形象==
== 参考来源 ==
<center>
{{#iDisplay:w0843bj8yxy|480|270|qq}}
<center>景帝因于谦打了胜仗,觉得高枕无忧皇位已坐稳,不料又遭公公提醒</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650 中國史料 ]]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