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戴名世

增加 1,544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國籍 = 中国
| 别名 =南山先生
| 職業 = [[ 文学家 ]]
| 知名原因 = 《[[四书朱子大全]]》
}}
'''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别号忧庵,晚号栲栳,晚年号称南山先生<ref>[[ https://www.sogou.com/tx?ie=utf-8&pid=sogou-wsse-7f5a17b792b687fc&query=%27%27%27%E6%88%B4%E5%90%8D%E4%B8%96%27%27%27(1653~1713)%EF%BC%8C%E5%AD%97%E7%94%B0%E6%9C%89%EF%BC%8C%E4%B8%80%E5%AD%97%E8%A4%90%E5%A4%AB%EF%BC%8C%E5%8F%B7%E8%8D%AF%E8%BA%AB%EF%BC%8C%E5%88%AB%E5%8F%B7%E5%BF%A7%E5%BA%B5%EF%BC%8C%E6%99%9A%E5%8F%B7%E6%A0%B2%E6%A0%B3%EF%BC%8C%E6%99%9A%E5%B9%B4%E5%8F%B7%E7%A7%B0%E5%8D%97%E5%B1%B1%E5%85%88%E7%94%9F '''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别号忧庵,晚号栲栳,晚年号称 南山先生]] ,文言文-weixin.qq.com - 2019-03-20</ref>。死后,讳其姓名而称之为"宋潜虚先生" 又称忧庵先生<ref>[https://www.sogou.com/tx?ie=utf-8&pid=sogou-wsse-7f5a17b792b687fc&query=%E6%AD%BB%E5%90%8E%EF%BC%8C%E8%AE%B3%E5%85%B6%E5%A7%93%E5%90%8D%E8%80%8C%E7%A7%B0%E4%B9%8B%E4%B8%BA%22%E5%AE%8B%E6%BD%9C%E8%99%9A%E5%85%88%E7%94%9F%22%E3%80%82%E5%8F%88%E7%A7%B0%E5%BF%A7%E5%BA%B5%E5%85%88%E7%94%9F 死后,讳其姓名而称之为"宋潜虚先生"。又称忧庵先生 ],瓯居海中-weixin.qq.com - 2022-10-31</ref> 。江南桐城(今[[安徽]][[桐城]])人<ref>[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05419022140739306&wfr=spider&for=pc 戴名世—《[[南山集]]》冤案的受害者],  踏香闲钓苑中蝶 百家号2018-07-08</ref>。
[[康熙]]四十八年(1709)己丑科榜眼。 戴名世20岁授徒养亲,27岁所作时文为天下传诵,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应试,二十六年,以贡生考补正蓝旗教习,授知县,因愤于"悠悠斯世,无可与语",不就;漫游燕、赵、齐、 鲁、越之间。 康熙五十年(1711年),左都御史赵申乔,据《[[南山集·致余生书]]》中引述南明抗清事迹,参戴名世 "倒置是非,语多狂悖","祈敕部严加议处,以为狂妄不敬之戒"--由是,《[[南山集]]》案发,被逮下狱。五十三年三月六日被杀于市,史称"南山案",戴名世后归葬故里,立墓碑文曰"戴南山墓" <ref>[https://www.sogou.com/tx?ie=utf-8&pid=sogou-wsse-7f5a17b792b687fc&query=%E6%88%B4%E5%90%8D%E4%B8%96%E5%90%8E%E5%BD%92%E8%91%AC%E6%95%85%E9%87%8C%EF%BC%8C%E7%AB%8B%E5%A2%93%E7%A2%91%E6%96%87%E6%9B%B0%22%E6%88%B4%E5%8D%97%E5%B1%B1%E5%A2%93%22 戴名世后归葬故里,立墓碑文曰"戴南山墓" ],最桐城-weixin.qq.com - 2020-09-15</ref>
==人物生平==
《[[南山集]]》案
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十月,左都御史赵申乔以"狂妄不谨"的罪名弹劾戴名世,谓其"妄窃文名,恃才放荡,前为诸生时,私刻文集,肆口游谈,倒置 是非,语多狂悖,逞一时之私见,为不经之乱道,……今名世身膺异教,叨列巍科,犹不追悔前非,焚书削板;似此狂诞之徒,岂容滥侧清华?臣与名世,素无嫌怨,但法纪所关,何敢徇隐不言?……"
康熙皇帝命刑部审核此事。刑部官员从《[[南山集]]》的《[[与余生书]]》中找到了"罪证"。《[[与余生书]]》 戴名世写给他的 非,语多狂悖,逞 个门人余湛的。余湛曾偶然同僧人犁支交谈,说及南明桂王 事。犁支本是南明桂王宫中宦者,桂王被吴三桂所杀后 私见 他遂削发 僧,皈依佛教。犁支是亲自 历过南明朝 乱道 他所述之事应当比较可靠。戴 ……今 名世 得知此消息后 身膺异教 忙赶至余生处 叨列巍科 但犁支已离去 犹不追悔前非 二人未能晤面。戴名世于是嘱咐余生把所听到的情况写给他 焚书削板;似此狂诞之徒 岂容滥侧清华?臣 方孝标所著《[[滇黔纪闻]]》加以对照,考其异同,发现了一些可疑之处。于是戴 名世 又写信给余生 询问犁支下落 素无嫌怨 欲与其但法纪所关,何敢徇隐不言?……" 面谈共事"。这就是戴名世因而获罪的《[[与余生书]]》的由来。
其书中云:"……昔者宋之亡也,区区海岛一隅,仅如弹丸黑子,不逾时而又已灭亡,而史犹得以备书其 康熙皇帝命刑部审核此 事。 今以弘光之帝 刑部官员从《[[ 京,隆武之帝闽越,永历之帝两粤、帝滇黔,地方数千里,首尾十七八年,揆以春秋之义,岂遽不如昭烈之在蜀,帝昺之在崖州,而其事渐以灭没?……" 山集]]》的 《[[与余生书]]》 直接写出了南明政权弘光、隆武、永历三壬年号,且信 又将南明小王朝与三国时期偏居川中的蜀汉、南宋末年退守崖州的宋帝昺相提并论。这毫无疑问触动 找到 清统治者敏感的政治神经。康熙龙颜大怒,刑部遂穷究猛治,以" 大逆罪证" 定狱,提出了株连九族的惩办意见,拟将 。《[[与余生书]]》是 戴名世 凌迟处死,其"弟平世斩决,其祖、父、子孙、兄弟、伯叔父兄弟之子,俱解部立暂,其母女妻妾姊妹、子之妻妾、十五岁以下子孙、伯叔父兄弟之子, 功臣为奴"。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二月又下诏"法外施仁",把戴名世凌迟改为斩首,其家 他的一个门 等皆加恩宽免 余湛的 余湛
曾偶然同僧人犁支交谈,说及南明桂王之事。犁支本是南明桂王宫中宦者,桂王被吴三桂所杀后,他遂削发为僧,皈依佛教。犁支是亲自经历过南明朝之 人,他所述之事应当比较可靠。戴名世得知此消息后,忙赶至余生处,但犁支已离去,二人未能晤面。戴名世于是嘱咐余生把所听到的情况写给他,并与 方孝标所著《[[滇黔纪闻]]》加以对照,考其异同,发现了一些可疑之处。于是戴名世又写信给余生,询问犁支下落,欲与其"面谈共事"。这就是戴名世因而获罪的《[[与余生书]]》的由来。 其书中云:"……昔者宋之亡也,区区海岛一隅,仅如弹丸黑子,不逾时而又已灭亡,而史犹得以备书其事。今以弘光之帝南京,隆武之帝闽越,永历之帝 两粤、帝滇黔,地方数千里,首尾十七八年,揆以春秋之义,岂遽不如昭烈之在蜀,帝昺之在崖州,而其事渐以灭没?……"《[[与余生书]]》直接写出了 南明政权弘光、隆武、永历三壬年号,且信中又将南明小王朝与三国时期偏居川中的蜀汉、南宋末年退守崖州的宋帝昺相提并论。这毫无疑问触动了清统 治者敏感的政治神经。康熙龙颜大怒,刑部遂穷究猛治,以"大逆"定狱,提出了株连九族的惩办意见,拟将戴名世凌迟处死,其"弟平世斩决,其祖、 父、子孙、兄弟、伯叔父兄弟之子,俱解部立暂,其母女妻妾姊妹、子之妻妾、十五岁以下子孙、伯叔父兄弟之子,给功臣为奴"。康熙五十二年(公元 1713年)二月又下诏"法外施仁",把戴名世凌迟改为斩首,其家人等皆加恩宽免。 与此事有瓜葛被株连者甚众。为刻《[[南山集]]》出资的尤云鹗、刻《[[南山集·孑遗录]]》的方正玉、为《[[南山集]]》作序的方苞等人以绞刑论处。   后来康熙又出于收买人心的需要,将原定处死的近百人改为流徒黑龙江宁古塔,罚入汉军旗籍。这时余湛已先死于狱中。后来康熙得知方苞擅长古文,是   个难得的人才,遂又下令将其召回,赦免其罪,加以任用。又因《[[南山集]]》多采用方孝标《[[滇黔纪闻]]》中所载南明桂王明史事,遂牵连至方氏宗   族,一并治罪。当时方孝标已经去世,亦因《[[滇黔纪闻]]》文字案被剖棺戳尸,妻儿等人被发配流放于黑龙江(后亦被宽免),财产尽没入官。《[[南山集]]》案牵连人数达三百人之多,是清前期较大的一桩文字狱案。而戴名世、方孝标的所有著作及书板被清查以烧毁,列为禁书。戴名世死后,由其弟辅世自京扶梓回故里,葬于所居南山冈砚庄之南。
《[[南山集]]》一案的缘由
戴名世究为何故被赵申乔参劾,二人是否真如赵申乔在奏疏中所特意声明的"素无嫌怨"?《[[南山集]]》一案是否罚不当罪,又何故牵连人数如此之广?历 来说法纷陈。清末民国初人周贞亮在无名氏《[[记桐城方戴两家书案]]》辩证后所附"识语"说,戴名世会试时名列第一,殿试却屈居第二,仅为"榜眼",而状元赵熊诏就是赵申乔之子;且戴名世在士林中素享盛名,赵熊诏则才名不显,当时不少人传言赵因贿赂而为状元,赵申乔故先发制人,罗织罪名置戴于死地,以断他人追究之想、塞他人议论之口云云。这一传闻听来虽不为无理,但真凭实据却难以稽考。戴名世与明末清初时的一批遗民毕竟是不同的,他是清王朝科举进士,他早年与清廷不合作的态度到了后期已发生明显转变。他于桐城南山砚庄"隐而复出",就是他改变态度与清廷合作的突出标志,他已经开始积极为清政府服务了。
来说法纷陈。清末民国初人周贞亮在无名氏《[[记桐城方戴两家书案]]》辩证后所附"识语"说,戴名世会试时名列第一,殿试却屈居第二,仅为"榜眼", 而状元赵熊诏就是赵申乔之子;且戴名世在士林中素享盛名,赵熊诏则才名不显,当时不少人传言赵因贿赂而为状元,赵申乔故先发制人,罗织罪名置戴 于死地,以断他人追究之想、塞他人议论之口云云。这一传闻听来虽不为无理,但真凭实据却难以稽考。戴名世与明末清初时的一批遗民毕竟是不同的, 他是清王朝科举进士,他早年与清廷不合作的态度到了后期已发生明显转变。他于桐城南山砚庄"隐而复出",就是他改变态度与清廷合作的突出标志,他已经开始积极为清政府服务了。 《[[南山集]]》一案,究其原委,只是因为戴名世《[[与余生书]]》中叙弘光帝南京一段,并于文中书"永历"年号等;至于《[[孑遗录]]》,虽然记述了   明季桐城被兵乱始末,有弘光年号,但也并无特别直接触犯清廷权威的言论。对于南明年号问题,乾隆四年曾修明史,特别到了嘉庆朝,皇帝特谕:甲申   以后存福王年号,丙戍以后存唐王年号,戊子以后存桂王年号。这实际上已经不存在因写南明年号而获罪的问题了。《[[南山集]]》案之所以处置如此酷   烈,株连如此广泛,还是由当时清王朝的政治大气候所决定的,也就前文所说的清廷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钳制的需要。中国历史上许多王朝在创建不久,   几乎都要紧系文网,对文人进行弹压与恐吓,这似乎已成惯例,而清代尤甚。《[[南山集]]》案发时,明清之际的一批遗民如顾炎武、黄宗羲、冒辟疆等   人虽已故去,但他们提倡"反清复明"、讲究"夷夏之别"的影响仍然存在,其弟子布于天下。清廷兴"庄史《[[明史]]》案"、"《[[南山集]]》案",无非是   借此起到敲山震虎、杀一儆百之作用。由于清政府抓住此事大作文章,《[[南山集]]》案就由单纯的年号、明史事而渲染成了旨在谋反的叛逆之举,戴名   世也因此被推进了万劫不复的绝境,连清廷重臣大学士李光地亲自出面,"欲疏救于万死一生之地",也"卒不可得"。
==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
另外,戴名世品性高傲不羁,对达官贵族和那些欺世盗名的无耻文人非常痛恨。他在《[[南山集·北行日记]]》中就说自己常"酒酣论时事,吁嗟咄嘻,旁若无人"。这些犀利的言辞难免会触动一些人的"隐疾",遭到忌恨。他在《[[与刘大山书]]》中曾说自己"古文多愤世嫉俗之作,不敢示世人,恐以言语获罪"。即使这样,他最终还是"以言语获罪",这在当时也是一个正直文人悲剧性的必然命运。
==视频=====南山案:戴名世与赵申乔之间因第一名是否公平,而产生争执!2022年5月26日发布==={{#iDisplay:r33392iyf31|640|380|qq}}
==参考资料==
{{Reflist}}
30,7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