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9
次編輯
變更
荒诞派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center>'''荒诞派'''<b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200513%2Fff5fdea0553b42868eb5899aa286a8e5.jpeg&refer=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69951366&t=e90bd9eb6663a1569d3a85928f047ea8"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ohu.com/a/394789513_120065965 圖片來自搜狐网]</small> |}'''荒诞派'''文学,是西方二十世纪的 [[ 后现代主义文学 ]] 重要的 [[ 流派 ]] 之一,主要是指戏剧创作。
它采用荒诞的手法,表现了世界与人类生存的荒诞性。 [[ 荒诞派戏剧 ]] 于五十年代初诞生于法国 [[ 巴黎 ]] ,随后在欧美各国产生了广泛影响,统治西方剧坛长达二十年之久,七十年代初走向衰落。
==荒诞派文学==
荒诞派戏剧absurd theatre
后现代 [[ 戏剧流派 ]] 之一 。荒诞 (absurd )一词由拉丁文(sardus)( 耳聋 )演变而来 ,在哲学上指个人与生存环境脱节。
荒诞派戏剧一词最早见于英国戏剧评论家 [[ 马丁·埃斯 林1962 林]]1962 年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书。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它拒绝用传统的、理智的手法去反映荒诞的生活,而主张用荒诞的手法直接表现荒诞的存在。其艺术特点为:
①反对戏剧传统,摒弃结构、语言、情节上的逻辑性、连贯性。
②常用 [[ 象征 ]] 、 [[ 暗喻 ]] 的方法表达主题。③用轻松的喜剧形式表达严肃的悲剧主题。
代表作家及代表作:
阿达莫夫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1953)、《塔拉纳教授》(1953)、《大小手术》,尤内斯库的《秃头歌女》(1950)、《椅子》(1952),让·日奈(Jean Genet)的《女仆》(1947)、《阳台》(1956)、《黑人》(1958)
==荒诞文学特征==
“荒诞”一词最初来自拉丁语Surdus,后引申为人与人之间的不能沟通或人与环境之间的根本失调。在西方文学的脉络里,“荒诞”是一种古已有之的文学手段。
5、在一部荒诞性作品中,象征情境与故事情境必须是严格对应的,绝对不能为象征主人公随便安排一个背景环境。在对荒诞派文学的理解上,有一点是容易被人忽视的(尤其容易被中国作家忽视),就是在其令人战栗的绝望背后的价值关怀。
6、荒诞文学运动是一场抗议运动,一场不合作运动,而其运动宗旨却如加缪所说:“荒诞运动,反叛运动,凡此种种……其目的是同情……即是说,归根到底,是爱。所以,我们在荒诞作品一团漆黑的世界背后,总能看到一个反抗绝望的英雄,或者一个痛苦挣扎的灵魂。
7、荒诞的图景愈是荒诞绝伦愈是蕴含着一种 [[ 理想主义 ]] 的痛心疾首,一种天真而锐利的失望。
以上理论截取自北京大学当代最新作品点评论坛主持人邵燕君对国内某作品批判文章,割舍了对那部小说的具体评论文字。
高行健 代表作品《灵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