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50
次編輯
變更
杭州岳庙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杭州岳庙</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b6d74c3caa07a50b.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781659&sid=5994441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light| '''<big> 中文名称; 杭州岳 王 庙</big> '''
|}
岳庙,多称为 [[ 岳王庙 ]] ,位于 [[ 西湖 ]][[ 栖霞岭 ]] 南麓,始建于 [[ 南宋嘉定 ]] 十四年(1221),初称“ [[ 褒忠衍福禅寺 ]] ”,明天顺间改额“忠烈庙”;因 [[ 岳飞 ]] 追封鄂王而称岳王庙,历代迭经兴废,现存格局于清代重建后形成,分为墓园、忠烈祠、启忠祠三部分。
墓园坐西向东,忠烈祠和启忠祠坐北朝南;岳王庙大门,正对西湖五大水面之一的岳湖,墓庙与岳湖之间,高耸着“ [[ 碧血丹心 ]] ”石坊,寄托炎黄子孙对爱国英雄的敬仰之情。现 [[ 岳飞墓 ]] 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ref>[ http://news.sohu.com/a/575889985_121198937 杭州岳庙秦桧像跪了800年,其后人要求拆除,网友炸锅景区表态了], 搜狐 , 2022-08-11</ref>
==岳庙概况==
庙----杭州岳王庙位于西湖西北角,北山路西段北侧。
重檐歇山顶,檐间“ [[ 心昭天日 ]] ”匾额是 [[ 叶剑英 ]] 元帅于1979年岳王庙重建时题书的。
正殿西侧壁有 [[ 明代浙江 ]] 参政 [[ 洪珠 ]] 题写的“ [[ 尽忠报国 ]] ”四个大字,正殿中间为 [[ 岳飞塑像 ]] ,原是戴冕旒的帝王形象,“文革”时被毁。
武将装束的坐像高4.54米,头戴帅盔,身披战袍。像前高悬“还我河山”匾,传为岳飞手迹。
配殿启忠祠,原祀岳飞父母,今改作岳飞抗金史迹陈列室。岳墓,也称岳坟。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潜负其 尸,葬于北山之麓,宋孝宗即位后,以礼改葬于此。陵园入口处有“精忠柏亭”,亭北侧墙上,为 [[ 冯玉祥 ]] 书写 的石刻题词“ [[ 民族英雄 ]] ”。进墓园门,两侧是碑廊,陈列历代石碑125块。
北廊是岳飞诗词、奏札等手迹; 南廊是历代名人凭吊题咏、岳庙几次重建的碑记。 [[ 岳飞墓阙 ]] 是1979年整修时按南宋建筑风格设计的,墓道两旁陈列的石虎、石羊、石马和石翁仲,是明代的遗物。墓阙下有四个铁铸人像,反剪双手,面墓而跪 ,即陷害岳飞的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四人。
跪像背后墓阙上有楹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及其子岳云墓葬处。
1162年由 [[ 宋孝宗 ]] 安葬于此。墓以块石围砌,周围古柏森森,墓道 有石俑庄严,阶下有秦桧等四贼跪像。
岳王庙·公元1221年为纪念民族英雄岳飞,始建岳庙和岳坟。“文革” 时,岳庙曾遭破坏,1979年重修,岳庙共有忠烈祠、岳飞事迹陈列馆、碑廊及岳飞墓,墓前为奸臣秦桧等 四人的铁铸跪像。1961年岳墓被列为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早年以沙为纸,以(树)枝为笔,以(枯枝树叶燃烧)火为灯,苦学本领。传说岳母在他的背上刺四个字,让他铭记国仇家恨。曾经拜周侗为师学习武艺。且喜欢看《[[左氏春秋]]》、《[[孙子兵法]]》。
他亲眼目睹北宋灭亡前后的惨痛史实,和当时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坚决抗击女真贵族民族压迫,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和要求。
从十二世纪二十年代起,黄河南北、两淮之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民族战争。
岳飞和抗金名将 [[ 宗泽 ]] 、 [[ 韩世忠 ]] 等一道,站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可是,腐败的北宋统治集团,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1127年(靖康二年), [[ 徽宗赵佶 ]] 、 [[ 钦宗赵桓 ]] 被掳走后,继而接位的南宋小朝廷的头目 [[ 赵构 ]] ,同样是个投降派。他偏安于江南一地,沉醉于歌舞逸乐之中,没有真正组织抗金民族战争并把它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打算,所不同的是一面信用秦桧等投降派,通过他们出面进行一系列议和投降活动;一面则利用宗泽、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抵挡金军的凌厉攻势,以保住他的皇帝宝座和积累屈膝求和的资本。
到了十二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东自江淮、西至 [[ 陕西 ]] 一线的宋、金双方对峙的军事分界线形成后,赵构、秦桧统治集团,实际上已经成了南宋抗金斗争最大绊脚石;反过来,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则成了 [[ 赵构 ]] 、 [[ 秦桧 ]] 投降派活动的最大障碍。南宋朝廷内部抗战派与投降派的斗争,日趋尖锐。
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对 [[ 赵构 ]] 、 [[ 秦桧 ]] 的投降活动进行坚决斗争。1139年(绍兴九年),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 [[ 相国 ]] ” [[ 秦桧 ]] 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衔之(抱恨)”。和议达成后,高宗 [[ 赵构 ]] 得意忘形,颁下大赦诏书,对文武大臣大加爵赏。
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不受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衔)的爵赏和三千五百户食邑的封赐。
1139年(绍兴九年)夏,金兀术撕毁绍兴和议,倾巢而出;再度发动大规模的对宋战争。
在东、西两线军取得对金大捷的形势下, [[ 岳飞 ]] 挥兵从长江中游挺进,实施锐不可挡的反击”,他一直准备着的施展收复中原抱负的时机到来了。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忠义民兵的热烈欢迎。这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
岳飞亲率将土,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图”(侍卫亲兵)和“拐子马”(左右两翼钳攻的骑兵),把 [[ 金兀术 ]] 打得大败。岳飞部将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想活捉金兀术,可措没有找到,手杀敌人数百,身被几十处创伤,豪勇无比。
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敌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军阵容摇动。
郾城大捷后, [[ 岳飞 ]] 乘胜向 [[ 朱仙镇 ]] 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术集合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 [[ 颍昌 ]] 、蔡州、 [[ 陈州 ]] 、郑州、 [[ 郾城 ]] 、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全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
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复了。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破掉酒戒庆祝)”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但是,外敌难以撼动的岳家军,却遭到了南宋朝廷内部投降派的摧残。就在这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甘心充当儿皇帝的高宗赵构,因担心一旦中原收复,金人放回他的哥哥 [[ 钦宗 ]] ,他就保不住皇位,而急切地希望与金入议和。金人安插在南宋朝廷里窃取了宰相高位的内奸 [[ 秦桧 ]] ,也抓住高宗这个难言的心病大肆活动,破坏岳飞的抗战。他们狼狈为奸,密谋制订了全线撤军、葬送抗金大好形势的罪恶计划。他们首先命令东西两线收兵,造成岳家军孤军突出的不利态势后;即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名,连下十二道金牌(红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在要末“班师”、要末“丧师”的不利形势下,岳飞明知这是权臣用事的乱命;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 [[ 岳飞 ]] 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的抗金英勇斗争,至此被迫中断。岳家军班师时,久久渴望王师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拦道恸哭。岳飞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故意扬言明日渡河,吓得 [[ 金兀术 ]] 连夜弃城北窜,准备北渡黄河,使 [[ 岳飞 ]] 得以从容地组织河南大批人民群众南迁到襄汉一带,才撤离中原。这时,有一个无耻的书生,骑马追上金兀术扣马而谏:“太子(兀术)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兵且退矣!……自古没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金兀术这才又整军回到开封,并以不费吹灰之力,又把中原土地夺了回去。
岳飞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的精忠报国的业绩是不可磨灭的。正是他,表达了被压迫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并知道爱护人民的抗金力量,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国人民免遭金统治者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封建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 [[ 岳飞 ]] 不愧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岳飞死后二十年,即1162年6月(绍兴三十二年五月)宋孝宗 [[ 赵昚 ]] 继位,七月下令给 [[ 岳飞 ]] 平反昭雪,“追复原官”,并以五百贯的高价购求岳飞遗体,“以礼改葬”。
《[[满江红]]》(宋)岳飞
岳王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一二二一),初称“褒忠衍福禅寺”,明天顺间改额“忠烈庙”;因岳飞追封鄂王而称岳王庙,历代迭经兴废,今存墓、庙为清代重建格局,大致分为忠烈庙、启忠祠、墓园三部分,忠烈祠有门楼、正殿各一,配殿二,殿前庭园空旷,古木萧森。正殿为重檐歇山顶。
忠烈庙西侧旧为启忠祠,祭祀 [[ 岳飞 ]] 父母及其五子(云、雷、霖、震、霆)、五媳玉女银瓶,现辟为 [[ 岳飞 ]] 纪念馆,以实物、图片等介绍岳飞气贯日月的一生和巨大影响。展品中有一尊在墓前出土的南宋石翁钟,证实了这里确实是以礼改葬岳飞处。
位于栖霞岭南麓,初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原称忠烈庙,经历了元、明、清、民国时兴时废,代代相传一直何存到。1978年重新整修,使岳庙更加庄严肃穆。
人进岳庙参观,头门是一座二层重檐建筑,巍峨庄严,继而是一个天井院落,中间是一条青石铺成的甬道,两旁古木参天。大殿正中是彩色岳飞塑象,身着紫色蟒袍,臂露金甲,显示了武将的英雄气概。岳飞生前是无资格穿蟒袍的,因后封鄂王,所以身着蟒袍。左右两边各悬一块“碧血丹心”与“浩气长存”横匾,是佛教协会会长 [[ 赵朴初 ]] 和已故西泠印社社长 [[ 沙孟海 ]] 写的,正殿后面两旁是 [[ 岳母 ]] 刺字等巨幅壁画,展示了 [[ 岳飞 ]] 保卫国家的英雄业迹。
正殿西面有一组庭园,入口处有精忠柏亭,内有枯柏8段,传说这棵柏树原在大理寺风波亭边上,岳飞遇害后,树就枯死了,后来就移放在岳坟边上,称为精忠柏。现经鉴定,此枯柏并非南宋古柏,而是属于松柏科的植物化石,其历史有一亿二千万年以上了。入庭园,南北各有一条碑廊,北面碑廊陈列的是岳飞的诗词、奏札等手迹,南面是历代修庙的记录以及历代名人凭吊 [[ 岳飞 ]] 的诗词。庭园中间有一石桥名精忠桥;过精忠桥便是墓阙,造型古朴,是1978年重修时按南宋的建筑风格造的。墓阙边上有一口井名忠泉。进墓阙重门就是岳飞墓园,墓道两侧有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石俑三对正中便是岳飞墓,墓碑上刻着“宋岳鄂王墓”,左边是岳云墓,墓碑上刻着“宋继忠侯岳云墓”,两墓保持宋代的式样。墓前一对望柱上刻有一副对联:“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此乃石破天惊之语,字字千钧,是铁笔青史。(刘振凯语)
墓阙后面两侧跪着今4个铸铁像,供人唾骂,遗臭万年。墓阙后重门旁有对联一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墓园一侧,另有一组庭园,现已成岳飞纪念馆,供游人瞻仰。
==建筑特色==
位于西湖西北角的岳湖畔,始建于公元1221年,是为纪念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而建的。内有忠烈庙、启忠祠和 [[ 岳飞墓 ]] 。
岳飞是南宋初抗击金兵的主要将领,但被 [[ 秦桧 ]] 、 [[ 张俊 ]] 等人以“莫须有”罪名诬陷为反叛朝廷,陷害至死。 [[ 岳飞 ]] 遇害前在供状上写下“ [[ 天日昭昭 ]] , [[ 天日昭昭 ]] ”八个大字。岳飞遇害后,狱卒隗顺冒着生命危险,背负 [[ 岳飞 ]] 遗体,越过城墙,草草地葬于九曲丛祠旁。2l年后宋孝宗下令给岳飞昭雪,并以五百贯高价悬赏求索岳飞遗体,用隆重的仪式迁葬于栖霞岭下,就是岳坟的所在地。嘉泰四年(1204年)即岳飞死后63年朝廷追封为鄂王。
忠烈庙内的岳飞塑像,上悬“还我河山”巨匾为岳飞手迹。启忠祠原祀岳飞父母、妻儿,现辟为岳飞纪念馆,陈列岳飞的生平事迹。
岳飞墓园在忠烈祠西侧,墓碑刻有“宋岳鄂王墓”字样。旁有其子岳云墓。墓前建有墓阙,阙前照壁上镌“尽忠报国”四字。
墓道两侧有明代刻存的文武俑、石马、石虎和石羊;墓道阶下有陷害岳飞的四个奸臣 [[ 秦桧 ]] 、 [[ 王氏 ]] 、 [[ 万俟禼 ]] 、 [[ 张俊 ]] 跪像,反翦双手,长跪于地。墓阙门框上镌有石刻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墓园内有南北碑廊,陈列着岳飞手迹和后人凭吊岳飞的诗词碑刻127块,具有重要的文史价值。1961年,岳飞墓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早上7:30杭州市区上门接,乘空调旅游大巴赴西湖风景区游览西湖(含游船)、三潭印月(含上岛费) ( 约 1.5 小时 )、远观雷峰塔,看断桥美景,赏苏堤杨柳依依、花港观鱼、岳王庙(约45分钟)、龙井问茶、飞来峰、灵隐寺(自选、自理门票)祈福(约50分钟)、虎跑梦泉、车游杨公堤、丝博文化、黄龙吐翠(约30分钟)。17:00-17:30结束返回市区结束旅程。
== 相关视频 ==<center>{{#iDisplay:a31344asmri|480|270|qq}}<center>民国初年杭州岳王庙,秦桧跪像、碧血丹心牌坊都是清朝遗物</center></center>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220 佛教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