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南京鼓楼公园

增加 453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FF2400" align= center| '''<big>南京鼓楼公园</big>'''|-|<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99367b7e608f234c.jpg width="300"></center><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444034&sid=6657715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File:align= light| 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中文名称;南京鼓楼公园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占地面积;3.6722公顷
|-始建时间;明代洪武十五年(1382) 地理位置;南京
| align= light|开放时间;1959年10月1日
景点;龙凤亭,八角亭
|}
南京鼓楼,位于 [[ 南京 ]] 市中心 [[ 明城墙内 ]] 中央的鼓楼岗上,始建于 [[ 明朝 ]][[ 洪武 ]] 十五年(1382年),是旧时南京城的报时中心,也是催促文武百官勤于政务,提醒百姓辛于劳作,京师迎王、接诏书、选妃等重大庆典的重要建筑,是明朝京师的重要建筑和象征,也是中国古代官式砖构建筑的代表  南京鼓楼与南京钟楼相对,明朝时期规模宏大、规格极高,城楼后因遭战火而被毁;清朝时期鼓楼仅剩下城阙,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南巡时曾登临四望,树碑建楼,更名“碑楼”,并保存至今;民国十二年(1923年),被辟为'''南京鼓楼公园''';民国十七年(1928年),五条主干道在此交汇,形成环岛交通枢纽
1957年8月30日 南京鼓楼与南京钟楼相对,明朝时期规模宏大、规格极高,城楼后因遭战火而被毁;清朝时期鼓楼仅剩下城阙,[[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南巡时曾登临四望,树碑建楼,更名“[[碑楼]]” 江苏省人 并保存至今; 政府公布 国十二年(1923年),被辟为''' 南京鼓楼 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公园''';民国十七年(1928年),五条主干道在此交汇,形成环岛交通枢纽。
1957年8月3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南京鼓楼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16日,国务院公布南京鼓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f>[ ], , --</ref>
==历史沿革==
元朝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 [[ 朱元璋 ]] 在南京设太史监,明太史监首任太史令是刘基。次年,南京明城墙开始建造,据史书记载,“上命基补新宫于钟山之阳……故筑新城五十余里”。南京明城墙有内十三、外十八之说,即内有十三座城门,外有十八座城门,现存南京明城墙为应天府即京城,而鼓楼就建在城市的中央。
明朝 [[ 洪武 ]] 十五年(1382年),南京鼓楼始建, [[ 朱元璋 ]] 为了在全城统一时间而修建了鼓楼这个报时机构,由掌管报时的官吏专门掌控。
清朝时期,南京鼓楼只遗留下城阙,直到 [[ 康熙 ]] 皇帝南巡时,在此登临四望,地方官才在鼓楼基座上树碑建楼,并更名为“ [[ 碑楼 ]] ”,故鼓楼有“ [[ 明鼓清碑 ]] ”之称。
清朝康熙年间钟楼被毁,只留卧钟,后被迁至大钟亭,同时鼓楼城楼不存,只剩城台。清朝 [[ 康熙 ]] 二十三年(1684年)十一月初一,康熙皇帝为根治黄河、整顿吏治来到江宁,初二登上鼓楼城台凭高远眺,纵览金陵风貌。初四康熙返京前一再告诫官员“洁己爱民,奉公守法,激浊扬清,体恤民隐”。清朝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两江总督 [[ 王新命 ]] 等将圣谕刻石,在鼓楼城台正中树“戒碑”,为了保护碑,又在它上面建楼,因此,清代南京鼓楼又称碑楼。由于康熙曾登鼓楼城台,重建后的鼓楼名为“ [[ 畅观楼 ]] ”。
晚清太平天国战火后,再次维修改建,改建的楼中为大殿,周边有柱础回廊。
==特点==
南京城墙的设计者是 [[ 刘伯温 ]] ,为了体现 [[ 朱元璋 ]] [[ 皇权神授 ]] ”的统治地位,他在规划南京城垣时,将南京城垣设计成北斗星与南斗星的聚合形,一条贯穿整个城市的中轴线,此轴线的走向正是“西北—东南”,将明代的南京城,分为“南斗星”、“北斗星”两部分。
鼓楼的朝向和明代中轴线平行,从明代地图上看,鼓楼和钟楼就位于这条中轴线的一侧,其“西北—东南”的朝向正与中轴线一致。明代南京钟楼鼓楼位置的选择也有玄机,它们距离朝阳门(中山门)、仪凤门、聚宝门(中华门)的距离大致相等,可以算是当时城市的中心位置。由此可见,明代南京鼓楼的朝向,其实就是由于南京城墙外形决定的。南京城墙的外形不规则,不是古代城墙常见的方形或者矩形,导致了其中轴线也不可能是南北走向。“西北—东南”的城市中轴线,形成了南京鼓楼看似怪异的布局和朝向,同时也反映了南京这座明代都城在城市规划上的特殊寓意。
南京鼓楼现存台座顶上正中三开间重檐歇山顶的木构建筑,是清朝 [[ 康熙 ]] 二十三年(1684年)所建。上层的木结构殿宇中摆放有大鼓、小鼓、云板、点钟、牙杖四、铜壶滴漏、三眼画角等,用来昼夜报时和迎王、选妃、接诏等,极尽奢华。
==城台==
==戒碑==
康熙戒碑记载的是清朝 [[ 康熙 ]] 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皇帝南巡,经江宁(南京)返京启程时,目睹数十万江宁民众夹岸送行,各级政府官员着官服在两岸跪送等排场和气势,不悦反忧,他告诫大小政府官员:不能追求享受和做表面文章,应洁己爱民,奉公守法,惩治腐败,弘扬正气,体察百姓的实际困难,做到本分务实,使百姓生活有保障,人心稳定,以不辜负我的期望。次年,当时的两江总督将“圣谕”刻石,竖碑于鼓楼台座正中,并建楼保护。因碑文内容是皇帝对官员们的告诫,故该碑也被称为“廉碑”。
==古亭==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