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心理治療

移除 5,161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
*建立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當事人(或稱案主、個案)處理心理問題、減輕主觀痛苦經驗、醫治精神疾病及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
*心理治療一般是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 實證研究]] (主要是諮商心理學、[[ 臨床心理學]] 和精神病學)而建立的治療系統,以建立關係、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行為改變等的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例如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或減輕精神疾病症狀等。
*心理治療是一個改變的歷程,此過程中,由受過心理專業訓練的治療師和您共同合作,建立一個互信合作的關係並設定目標,並透過這樣的關係,以達成增進自我了解、減少心理/行為症狀、增強心理功能,進而達到心理健康的目標。
*心理治療的過程通常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心理師會讓您了解心理治療的安全性、做法以及功效,幫助您判斷您是否需要接受心理治療;此外,這個階段心理師也會了解您對治療的期待與目標。
*第二階段--心理師會深入地探索與了解您想要解決的問題,並且依據心理學的理論與技術,以及您所要達到的目標,設計適合您個人的治療計畫,這個計畫可能包括學習調節身心反應的技術(例如:[[ 肌肉放鬆技術]])、改變適應不良的想法或行為模式(例如:悲觀、負面的想法)、增加自信與開發潛能等,心理治療計畫多是具體可行的計畫,讓您能在生活中可以感受或見到改變的成效。
*第三階段--心理師會跟您一起檢驗治療的效果,整合治療的經驗與所學,然後,結束治療。
*心理治療是一種有理論依據、有目標、有計畫、可檢驗效果的專業治療關係。
*受助者及其受助的方面是受限的; 這一受限的性質是其“心理性”,主要表現為(1)來訪者之所以求助是因為某些方面的心理功能受損,並導致其出現生活、學業或事業方面的適應困難;(2)治療的焦點是協助來訪者作出心理行為方面的改變,恢復或重建期受損的心理功能。
===心理治療的治療法===
*與人建立關係,言語溝通是十分重要的,不僅能建立彼此信任和表達想法,當我們在表達和抒發感受時,同時也在維護內在的心理健康。每個人都需要有個傾聽對象,而[[ 談話治療]] (Talking therapy)就是跟專業的諮商心理師或臨床心理師對話,俗稱心理諮商,本文將列出五種心理治療方法。
*心理諮商有許多種方式,各有不同的名稱,甚至不同的心理治療師的進行方式也會不一樣,英國精神健康基金會(Mental Health Foundation)提醒,每種治療方式都有其適用的情況,目的是幫助個案了解和釐清自己正在面對的困難,鼓勵克服和改變,這尤其對面壓力事件的人來說很重要。
*1. 認知行為治療--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簡稱 CBT)由治療師或諮商師帶著個案,了解自己的觀點,以及其想法所要表現的行為,包括駁斥負面思想、嘗試新方法、因應技巧。
*5. 心智化模式療法--心智化模式療法(Mentalisation-based therapy)可促思想和價值觀的反思,尤其對邊緣型人格疾患(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有益。
**英國國民保健署(National Health Service)也指出,若搭配冥想、瑜伽,或其他身心運動(Mind-body exercise),能避免一直陷入憂鬱中。 <ref name="Hello 醫師">{{cite web |url=https://helloyishi.com.tw/mental-health/other-mental-health-issues/3-types-of-talking-therapy/ | title= 傾聽與表達:談話治療的 5 種心理療法 | language=zh | date=2020-07-06 | publisher=Hello 醫師 | author=黎佳燊 | accessdate=2022-09-22}}</ref>
https://static01www.nytcosmopolitan.com.hk/imagesvar/2013cosmopolitanhk/03storage/26images/sciencecosmobody/26CONS_SPANhow-to-treat-social-phobia/26CONSshutterstock-jumbo.jpghttps:1151100476//cn.nytimes.com/health/20130805/c05therapy/zh4427257-1-chi-hantHK/===心理治療與心理諮商不相同===*當你腦海中時常出現一些奇怪的想法,突然一天的早上開始,你莫名焦慮,覺得這些想法好像即將成真,你開始難過,開始不安,每天工作心不在焉,事情卡住了,你好像在自己想像的世界中,被某個沒有臉的人叫住了,他好像在你耳邊低語,最後你有一種震驚,有一種生活已經被掀起某種波浪的畏懼感。*有時候我們憂鬱,有時候我們焦慮,總之好像想法出了錯。*這種心神不寧的狀態,在資訊這麼發達的現在,我們或許在內心考量著是否應該尋求某種專業者的協助,這時你拿起電話,或許找了個熟悉的人對他娓娓道來你的不安,他不一定會叫你去醫院吃顆藥就好了,她多多少少的會跟你說「或許你應該去給人諮商看看」,如果更熟練一點,他可能會說「這樣的問題可能需要心理治療」。*我們都知道心理或是腦海裡的問題,可以透過「談話」來達到某種改善且平靜內心的效果,我們時常會說這叫做「做心理諮商」(counselling),也或許會說這叫做「做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但不論如何,做諮商或做治療,我們交換著用,也搞不清楚有什麼樣的差異,反正都叫做「去解決那從內心揚起的問題」。*這時候你或許身邊會有一些念了心理學的朋友,他是你眼中的內行人,他告訴你什麼是門道,這時候他會好好跟你解釋心理諮商或許跟心理治療會有些不同,當然在一個號稱的外行人眼中,這樣的不同一直都很微弱,不都是用「談話」來解決某種內心問題嗎?那差異是主題不一樣嗎?*還是手段不一樣呢?實在搞不太清楚。*那自認為內行人的臨床心理師,或是諮商心理師,這些念了心理所、諮商輔導所的專業者們,內心有一種對於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的差異想像,但卻不一定能讓他們眼中的素人真正地感受到差異。*在他們過往的訓練過程中,這種差異很容易被凸顯,但真的要解釋的時候,卻有很難真正的說明,因為素人的心沒那麼細膩,或許無法像專業者一樣把某種服務拆解成不同構成的方式。看到兩者之間的相同事實上比相異來得容易得多了。*你如果上網看許多心理師們的說明,他們會嘗試地去解釋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工作背景的不同,意指這兩種工作是不一樣的,可能是主題上的不一樣,也可能是處理事情方式的差異;*你可能也會看到許多心理師們,說著這兩者之間其實是一樣的,他本質上沒有差異,而或許對大眾來說講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都可以。*但弔詭的是,我們國家的法律卻是把兩者拆開來的,甚至在法規上有一種暗指心理諮商的工作方法比較表層,心理治療的工作方法表較深入的用意,不論這樣的分類是否正確,這確實讓更多人對這兩個用語搞不清楚是有什麼差別,也讓服務方式用語上的歧異使服務有時候難以推廣說明。*有什麼不同Shutterstock--為了要追溯這兩者之間的差異或相通,其實應該回頭看看這個用「對話」為基礎的處理心理問題方法,在歷史上是如何演變的。*一切可以追溯回來自於佛洛伊德(Freud)以降的精神分析學派,以及過往的訓練方法,在早先,這類型的訓練是與精神科訓練綁定在一起的,而所謂的心理治療也是由醫療訓練背景下的精神科專業進行。*臨床心理學在後續因為行為主義的興起,開始從測驗中走出,另外尋找出處遇治療個案的方法模式,但都可以稱為某種心理治療。*不論是精神科或是臨床心理學,都將從醫療模式下的疾病診斷出發,產生某種應對問題的方案,而這些應對問題的方案也都被通稱心理治療,一種改善、修復、疏通心理疾病的處理方法。*從歷史的演變下,心理治療的開端是醫療模式的,是一種對症下藥的邏輯,只是這個「藥」是某種對話方法,是某種梳理問題的漫長過程。1151100476_img_750_h.jpg*反過來心理諮商的開端則沒有這樣的醫療態度,在當時心理學的主流,行為主義非常興盛,因此孕育而生對其的批判,希望改善在這種行為科學邏輯下看待事物的缺陷,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是病人,也不是只有負面的問題值得被標認出來。*在1954年開始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作為人本心理學的開端,認為人不只是只能由自身的問題來認識,而人應該是一個自我實現的存在者,而在自我實現的過程中,人獨特的潛能是可以被科學的認識的。 <ref name="關鍵評論">{{cite web |url=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7430 | title= 心理「諮商」還是「治療」?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差別? | language=zh | date=2019-05-03 | publisher= 關鍵評論 | author=Pinsoul | accessdate=2022-09-22}}</ref>
==參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Category:415 西醫學]]
6,5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