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
次編輯
變更
邓子龙
,创建页面,内容为“'''邓子龙'''(明朝将领) 邓子龙(1528年—1598年,一说1531年—1598年),江西丰城(今江西丰城新庄镇邓家村)人,字武桥,…”
'''邓子龙'''(明朝将领)
邓子龙(1528年—1598年,一说1531年—1598年),江西丰城(今江西丰城新庄镇邓家村)人,字武桥,号大千,别号虎冠道人,明朝名将、杰出的抗倭将领、军事家、民族英雄。
邓子龙先于福建、广东沿海抗倭,由小校升至把总。后又参与镇压江西、广东等地的农民起义军。万历年间,又平定了金道侣起义和五开卫兵变。万历十一年(1585年)于攀枝花痛击缅甸军队,升任副总兵,后因偏袒军卒导致军卒叛变而被夺职。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邓子龙参加万历朝鲜战争,于露梁海战中战死。
邓子龙善书法、好吟咏,著有《风水说》、《阵法直指》和《横戈集》等,他还自题“月斜诗梦瘦,风散墨花香”在书房匾额上,足见文武双全。
https://gss1.bdstatic.com/-v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c0%3Dbaike80%2C5%2C5%2C80%2C26/sign=13632ad095510fb36c147fc5b85aa3f0/d8f9d72a6059252d2184796d3f9b033b5ab5b9cc.jpg
https://baike.baidu.com/pic/%E9%82%93%E5%AD%90%E9%BE%99/307217/0/d8f9d72a6059252d2184796d3f9b033b5ab5b9cc?fr=lemma&ct=single
姓 名 邓子龙
字 号 字 武桥 号 大千
别 号 虎冠道人
所处时代 明朝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丰城(江西丰城新庄镇邓家村)
出生时间 公元1528年
去世时间 公元1598年
主要作品 《横戈集》、《阵法直指》等
主要成就 击缅甸、抗倭寇、破贼兵
官 职 左军都督上柱国金紫光禄大夫
'''参考资料'''
1. 《明史·卷二百四十七·列传一百三十五》:江西贼起,掠樟树镇。子龙应有司募,破平之。累功授广东把总。
2. 《明史·卷二百四十七·列传一百三十五》:万历初,从大帅张元勋讨平巨盗赖元爵。已,从平陈金莺、罗绍清。贼魁黄高晖逸,子龙入山生获之。迁铜鼓石守备。寻擢署都指挥佥事,掌浙江都司。被论当夺职,帝以子龙犯轻,会麻阳苗金道侣等作乱,擢参将讨之。大破贼,解散其党。五开卫卒胡若卢等火监司行署,挞逐守备及黎平守。靖州、铜鼓、龙里诸苗咸响应为乱。子龙火其东门以致贼,而潜兵入北门,贼遂灭。
3. 《明史·卷二百四十七·列传一百三十五》:十一年闰二月,缅甸犯云南。诏移子龙永昌。木邦部耿马奸人罕虔与岳凤同为逆,说缅酋莽应里内侵,虔从掠千崖、南甸。已,引渡查理江,直犯姚关,湾甸土知州景宗真及弟宗材助之。子龙急战攀枝树下,阵斩宗真、虔,生获宗材。虔子招罕、招色奔三尖山,令叔罕老率蒲、人药弩手五百阻要害,子龙饵蒲人以金,尽知贼间道。乃命裨将邓勇等提北胜、蒗渠诸番兵,直捣贼巢,而预伏兵山后夹击。夜半上,生擒招罕、招色、罕老及其党百三十余人,斩首五百余级,尖山巢空,乃抚流移数千人。会刘綎亦俘岳凤以献。帝悦,进子龙副总兵,予世荫。
4. 《明史·卷二百四十七·列传一百三十五》:无何,缅人复寇猛密,把总高国春大破之。子龙以犄角功,亦优叙。自是,蛮人先附缅者,多来附。
5.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陇川用兵,邓子龙不能驭军,因饷稍缓,大噪作乱,鼓行至永昌、大理,过会城,巡抚萧彦调土汉兵夹击之,乱始定。
6. 《明史·卷二百四十七·列传一百三十五》:永昌、腾冲夙号乐土,自岳、罕猖乱,始议募兵,所募多亡命,乃立腾冲、姚安两营。刘綎将腾军,子龙将姚军,不相能,两军斗。帝以两将皆有功,置不问。既而綎罢,刘天俸代;天俸逮,遂以子龙兼统之。子龙抑腾兵,每工作,辄虐用之,而右姚兵。及用师陇川,子龙故为低昂,椎牛飨士,姚兵倍腾兵,腾兵大不堪,欲散去。副使姜忻令他将辖之,乃定。而姚兵久骄,因索饷作乱,由永昌、大理抵会城,所过剽掠。诸兵夹击之,斩八十四级,俘四百余人,乱始靖。子龙坐褫官下吏。
7. 《明史·卷二百四十七·列传一百三十五》:先是,猛广土官思仁烝其嫂甘线姑,欲妻之,弗克。偕其党丙测叛归缅,数导入寇。二十年攻孟养,犯蛮莫,土同知思纪奔等练山。子龙击败之,乃去。
8. 《明史·卷二百四十七·列传一百三十五》:十八年,孟养贼思箇叛。子龙方对簿,巡抚吴定请令立功自赎,帝许之。命未至,定已与黔国公沐昌祚遣将却之。无何,丁改十寨贼普应春、霸生等作乱,势张甚。定大征汉土军,令子龙军其右,游击杨威军其左,大破之,斩首一千二百级,招降六千六百人。帝为告谢郊庙,宣捷受贺,复子龙副总兵,署金山参将事。子龙寻被劾罢归。
9. 《明史·卷二百四十七·列传一百三十五》:二十六年,朝鲜用师。诏以故官领水军,从陈璘东征。倭将渡海遁,璘遣子龙偕朝鲜统制使李舜臣督水军千人,驾三巨舰为前锋,邀之釜山南海。子龙素慷慨,年逾七十,意气弥厉,欲得首功,急携壮士二百人跃上朝鲜舟,直前奋击,贼死伤无算。他舟误掷火器入子龙舟,舟中火,贼乘之,子龙战死。舜臣赴救,亦死。事闻,赠都督佥事,世荫一子,庙祀朝鲜。
10. 《明史·卷二百四十七·列传一百三十五》:事闻,赠都督佥事,世荫一子,庙祀朝鲜。
邓子龙(1528年—1598年,一说1531年—1598年),江西丰城(今江西丰城新庄镇邓家村)人,字武桥,号大千,别号虎冠道人,明朝名将、杰出的抗倭将领、军事家、民族英雄。
邓子龙先于福建、广东沿海抗倭,由小校升至把总。后又参与镇压江西、广东等地的农民起义军。万历年间,又平定了金道侣起义和五开卫兵变。万历十一年(1585年)于攀枝花痛击缅甸军队,升任副总兵,后因偏袒军卒导致军卒叛变而被夺职。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邓子龙参加万历朝鲜战争,于露梁海战中战死。
邓子龙善书法、好吟咏,著有《风水说》、《阵法直指》和《横戈集》等,他还自题“月斜诗梦瘦,风散墨花香”在书房匾额上,足见文武双全。
https://gss1.bdstatic.com/-v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c0%3Dbaike80%2C5%2C5%2C80%2C26/sign=13632ad095510fb36c147fc5b85aa3f0/d8f9d72a6059252d2184796d3f9b033b5ab5b9cc.jpg
https://baike.baidu.com/pic/%E9%82%93%E5%AD%90%E9%BE%99/307217/0/d8f9d72a6059252d2184796d3f9b033b5ab5b9cc?fr=lemma&ct=single
姓 名 邓子龙
字 号 字 武桥 号 大千
别 号 虎冠道人
所处时代 明朝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丰城(江西丰城新庄镇邓家村)
出生时间 公元1528年
去世时间 公元1598年
主要作品 《横戈集》、《阵法直指》等
主要成就 击缅甸、抗倭寇、破贼兵
官 职 左军都督上柱国金紫光禄大夫
'''参考资料'''
1. 《明史·卷二百四十七·列传一百三十五》:江西贼起,掠樟树镇。子龙应有司募,破平之。累功授广东把总。
2. 《明史·卷二百四十七·列传一百三十五》:万历初,从大帅张元勋讨平巨盗赖元爵。已,从平陈金莺、罗绍清。贼魁黄高晖逸,子龙入山生获之。迁铜鼓石守备。寻擢署都指挥佥事,掌浙江都司。被论当夺职,帝以子龙犯轻,会麻阳苗金道侣等作乱,擢参将讨之。大破贼,解散其党。五开卫卒胡若卢等火监司行署,挞逐守备及黎平守。靖州、铜鼓、龙里诸苗咸响应为乱。子龙火其东门以致贼,而潜兵入北门,贼遂灭。
3. 《明史·卷二百四十七·列传一百三十五》:十一年闰二月,缅甸犯云南。诏移子龙永昌。木邦部耿马奸人罕虔与岳凤同为逆,说缅酋莽应里内侵,虔从掠千崖、南甸。已,引渡查理江,直犯姚关,湾甸土知州景宗真及弟宗材助之。子龙急战攀枝树下,阵斩宗真、虔,生获宗材。虔子招罕、招色奔三尖山,令叔罕老率蒲、人药弩手五百阻要害,子龙饵蒲人以金,尽知贼间道。乃命裨将邓勇等提北胜、蒗渠诸番兵,直捣贼巢,而预伏兵山后夹击。夜半上,生擒招罕、招色、罕老及其党百三十余人,斩首五百余级,尖山巢空,乃抚流移数千人。会刘綎亦俘岳凤以献。帝悦,进子龙副总兵,予世荫。
4. 《明史·卷二百四十七·列传一百三十五》:无何,缅人复寇猛密,把总高国春大破之。子龙以犄角功,亦优叙。自是,蛮人先附缅者,多来附。
5.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陇川用兵,邓子龙不能驭军,因饷稍缓,大噪作乱,鼓行至永昌、大理,过会城,巡抚萧彦调土汉兵夹击之,乱始定。
6. 《明史·卷二百四十七·列传一百三十五》:永昌、腾冲夙号乐土,自岳、罕猖乱,始议募兵,所募多亡命,乃立腾冲、姚安两营。刘綎将腾军,子龙将姚军,不相能,两军斗。帝以两将皆有功,置不问。既而綎罢,刘天俸代;天俸逮,遂以子龙兼统之。子龙抑腾兵,每工作,辄虐用之,而右姚兵。及用师陇川,子龙故为低昂,椎牛飨士,姚兵倍腾兵,腾兵大不堪,欲散去。副使姜忻令他将辖之,乃定。而姚兵久骄,因索饷作乱,由永昌、大理抵会城,所过剽掠。诸兵夹击之,斩八十四级,俘四百余人,乱始靖。子龙坐褫官下吏。
7. 《明史·卷二百四十七·列传一百三十五》:先是,猛广土官思仁烝其嫂甘线姑,欲妻之,弗克。偕其党丙测叛归缅,数导入寇。二十年攻孟养,犯蛮莫,土同知思纪奔等练山。子龙击败之,乃去。
8. 《明史·卷二百四十七·列传一百三十五》:十八年,孟养贼思箇叛。子龙方对簿,巡抚吴定请令立功自赎,帝许之。命未至,定已与黔国公沐昌祚遣将却之。无何,丁改十寨贼普应春、霸生等作乱,势张甚。定大征汉土军,令子龙军其右,游击杨威军其左,大破之,斩首一千二百级,招降六千六百人。帝为告谢郊庙,宣捷受贺,复子龙副总兵,署金山参将事。子龙寻被劾罢归。
9. 《明史·卷二百四十七·列传一百三十五》:二十六年,朝鲜用师。诏以故官领水军,从陈璘东征。倭将渡海遁,璘遣子龙偕朝鲜统制使李舜臣督水军千人,驾三巨舰为前锋,邀之釜山南海。子龙素慷慨,年逾七十,意气弥厉,欲得首功,急携壮士二百人跃上朝鲜舟,直前奋击,贼死伤无算。他舟误掷火器入子龙舟,舟中火,贼乘之,子龙战死。舜臣赴救,亦死。事闻,赠都督佥事,世荫一子,庙祀朝鲜。
10. 《明史·卷二百四十七·列传一百三十五》:事闻,赠都督佥事,世荫一子,庙祀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