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哈羅德·雷德利(眼科醫生)

增加 132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早年生活==
===出生背景與學業===
哈羅德·雷德利出生於萊斯特郡的Kibworth Harcourt,父親 Nicholas Charles Ridley 尼克拉斯·查理斯·雷德利,母親 Margaret,née Parker 瑪格麗特·尼·帕克,有一個弟弟-奧爾登。雷德利雖然生來 [[ 口吃 ]] ,但並不影響表達能力。小時候,他的母親有位密友名弗洛倫斯·南丁格爾非常疼愛他,稚嫩的雷德利喜歡坐在她的腿上撒嬌。
1924 年至 1927 年學生時代的雷德利在查特豪斯 [[ 學校 ]] 接受 [[ 教育 ]] ,之後在 [[ 劍橋 ]] 彭布羅克學院學習,1930 年在聖托馬斯醫院完成了他的醫學培訓。隨後,在倫敦的 St Thomas' 和Moorfields 眼科醫院擔任外科醫生,專攻眼科。1938 年,被任命為 Moorfields 醫院的 [[ 外科 ]][[ 醫生 ]] 和顧問,1946 年被任命為外科醫生顧問。
==眼科專家==
===白內障手術和人工晶狀體===
二戰期間,雷德利目睹了皇家 [[ 空軍 ]] 軍官在戰爭中眼睛受傷,包括 601 中隊的中隊長 Gordon “Mouse” Cleaver。他觀察到,當 [[ 飛機 ]] 駕駛艙頂篷上的丙烯酸塑料碎片卡在傷官的 [[ 眼睛 ]] 裡時,並沒有像玻璃碎片那樣引發炎症排斥反應。當時雷德利 Ridley 產生了使用丙烯酸作為人工晶狀體的想法,植入了這種晶狀體來治療白內障以恢復視力。他使用相同材料製造的晶狀體——品名Perspex(ICI製造)——1949 年 11 月 29 日在聖托馬斯醫院實現了第一個人工晶狀體植入物,是永久固定在眼睛中的人工晶狀體,直到 1950 年 2 月 8 日才移開。當時手術的第一個鏡片由位於東薩塞克斯郡 Brighton & Hove 的Rayner公司製造,至今該公司仍在生產和銷售小切口人工晶狀體。
=== 美國第一個人工晶狀體植入手術 ===
1952 年他在 [[ 美國 ]] 進行了第一個 [[ 人工晶狀體 ]] 植入手術:面對醫學界長期的強烈反對,雷德利開先例創造這種治療方法,在費城威爾斯眼科醫院植入了 Ridley-Rayner 晶狀體。他努力克服併發症,並在 1960 年代後期改進了他的技術,在他和學生 Peter Choyce 不斷努力下,這項技術獲得了全世界的支持與肯定,人工晶狀體被批准為“安全有效”,並於 1981 年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開始在美國使用。第一批獲得美國食藥署 FDA 批准的鏡片——由 Rayner 製造的 Choyce Mark VIII 和 Choyce Mark IX 。而今人工晶狀體植入的 [[ 白內障 ]] 摘除手術成為最常見的眼科 [[ 手術 ]]
==行醫足跡==
===戰時服役和眼科研究===
二戰初期,雷德利在英格蘭東南部的民用醫院服務,當時他看到英國戰役中受傷的飛行員。在戰爭的中後期,他在RAMC(皇家陸軍醫療隊)服役,並被派往西非和東南亞。
===治療盤尾絲蟲病(河盲症)===
在[[非洲]]期間,雷德利駐紮在[[黃金海岸]](現在的[[迦納]])擔任盤尾絲蟲病的部分戰爭服務期間,他領導了重要的研究 。1941 年,當他在首都阿克拉擔任兼職衛生官員時,他遇到了AMS 陸軍準將 GM Findlay,這激發了雷德利研究[[河盲症]]的興趣,這是該國部分地區的一種地方病。為了尋找盤尾絲蟲病患者,雷德利離開了沿海城市,與約翰霍爾登船長一起陸路前往迦納西北部。他在上西區佤東區的Funsi工作兩週,用裂隙燈檢查患者,該裂隙燈使用 12 伏電池。大多數(90%)患有盤尾絲蟲病;其中10%是盲人。當地醫療條件很原始,雷德利通過 [[ 水彩畫 ]] 和攝影記錄了他對 [[ 視網膜 ]] 眼底的觀察。他的眼底畫(有時稱為盤尾絲蟲病的“雷德利Ridley 眼底”),在他從 Funsi 返回後在阿克拉完成。“他對這種疾病的關注構成了主要貢獻之一。他的專著《眼盤尾絲蟲病》於 1945 年發表在[[英國]][[眼]]科學雜誌的增刊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蛇毒眼炎追蹤治療===
他以 Harold Ridley 少校的身份寫作,於 1944 年在英國眼科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關於吐蛇的短文,並介紹了蛇毒的一般成分和作用。根據他在黃金海岸的親身經歷,描述了一名名叫 Gogi Kumasi 的 30 歲勞工在割草時被一條黑頸 [[ 眼鏡蛇 ]] 所感染。它從草叢中抬起頭,從四五尺外,將毒液強行噴向那人的右眼。大約一周後,雷德利治療了這名男子後續並仔細追蹤狀況,直到眼睛完全康復為止。在討論了蛇毒的治療用途後,他推測在未來的某些眼科手術中,稀釋的毒液或抽取毒液中的成分可能會用作強效麻醉劑。
===改善營養性弱視===
1942在迦納待了 18 個月後,1944 年被轉移到印度,然後至緬甸,在那裡他學習和治療營養不良的前戰俘。為他撰寫傳記的作者大衛•阿普爾報導了雷德利的話:“在加爾各答,我們基本上與沒有任務無關——這種情況在轉移到加爾各答附近的帕拉根後繼續存在。最後,我被轉移到緬甸仰光,在那裡重新開始了生活。我在 [[ 仰光 ]] [[ 新加坡 ]] 治療了200多名被釋放的盟軍戰俘,他們患有 [[ 營養 ]] [[ 弱視 ]] ,而 [[ 日本 ]][[ 戰俘 ]] 。其中許多戰俘曾在 [[ 緬甸 ]][[ 鐵路 ]] 工作過。飢餓和虐待,他們突然出現中央暗點,如果可以的話,可以通過良好的 [[ 飲食 ]] 來緩解。一些人出現視 [[ 神經 ]] 萎縮,其中一些人在釋放後六週內部分恢復。然而,儘管給予富含 [[ 維生素 ]] [[ 飲食 ]] ,晚期病例是不可逆轉的。我隨後寫了一篇關於營養性弱視的文章。”
===發現視覺通路的障礙===
以上他自述的行醫經歷於 1945 年放入論文發表,“目前尚不確定視覺通路的障礙是起源於視網膜還是起源於視神經。皮層毛細血管未能滋養黃斑處的視網膜外層可能很重要。” 不得不說其觀察結果具有先見之明。他使用的療法預計今天在ARMD中使用多種維生素患者。由於問題是由 [[ 營養不良 ]] 引起的,這是一種合乎邏輯的療法,使用了多種維生素療法,使人們恢復正常飲食,然後他注意到囚犯的狀況有所改善。 [[ 緬甸 ]] 戰區允許對營養性弱視患者進行首次大規模 [[ 人口 ]] 研究:他所在地區共有 500 多人,其中約 200 人由他親自檢查和治療。
==成立論壇==
===國際眼內植入物俱樂部===
國際眼內植入物俱樂部由雷德利和彼得喬伊斯 Peter Choyce 於 1966 年創立,旨在促進人工晶狀體 IOL 植入領域的研究。當時業界普遍反對使用人工晶體。身為創始人的雷德利將俱樂部視為一個論壇,允許學術言論自由和有關人工晶狀體 IOL 植入手術技術的想法可以不受阻礙地交流,因此創始成員國際化,並為當時新興的 [[ 國家 ]] 協會在每個國家發展眼內植入外科醫生設定了家長和顧問的角色。然而,這一全球性角色僅在 1975 年 7 月更名中得到承認,當時眼內植入物俱樂部更名為"國際眼內植入物俱樂部"。
==創立基金會==
===雷德利眼科基金會===
1967 年創立雷德利眼科基金會,現由雷德利的兒子尼古拉斯擔任主席。成立基金會目的是為 [[開 中國家 ]] 的白內障手術和治療可避免的失明籌集資金。根據英國法律註冊的慈善機構,該組織仍然活躍,特別是在中東。
[[Category:科學技術醫學人物]]
[[Category:醫學家]]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