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6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桃花源诗</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桃花源诗</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n.sinaimg.cn%2Fsinakd20200515ac%2F221%2Fw640h381%2F20200515%2F1e57-itriats4531916.jpg&refer=http%3A%2F%2Fn.sinaimg.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67138385&t=2fdf303c7276d3adb477f301a5c44566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ina.com.cn/ 来自新浪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桃花源诗》
创作年代:东晋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陶渊明
|}
'''《桃花源诗》'''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诗人的口吻讲述桃花源中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诗人以自己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突破了个人狭小的生活天地,从现实社会的政治黑暗、人民生活苦难出发,结合传说中的情形,描绘了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立自由、幸福的理想社会。全诗内容丰富,语言质朴,描写具体。诗附于《桃花源记》之后,两者珠联璧合,又相互独立,并无重复之感。
==原文==
{{cquote|
桃花源诗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桃花源诗》|《陶渊明集》}}
==译文==
秦王暴政乱纲纪,贤士纷纷远躲避。
四皓隐居在商山,有人隐匿来此地。
往昔踪迹消失尽,来此路途已荒废。
相唤共同致农耕,天黑还家自休息。
桑竹茂盛遮浓荫,庄稼种植按节气。
春蚕结茧取长丝,秋日丰收不纳税。
荒草遮途阻交通,村中鸡犬互鸣吠。
祭祀仍遵古礼法,衣裳没有新款式。
儿童欢跳纵情歌,老者欣然自游憩。
草木花开知春到,草衰木凋知寒至。
虽无年历记时日,四季推移自成岁。
欢快安逸乐无穷,哪还需要动智慧?
奇踪隐蔽五百岁,一朝开放神奇界。
浮薄淳朴不同源,转眼深藏无处觅。
请问世间凡夫子,可知尘外此奇迹?
我愿踏乘轻云去,高飞寻找我知己。
==作者简介==
陶渊明大约生于365年,出生在今天的[[江西省]][[宜丰县]]澄塘镇新安村的安成自然村。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父名史不载,存疑。)陶渊明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刺史王凝之的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后任彭泽县令,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公元393年陶渊明时年29岁,与妻及子离开南山陶家坪。此后陶渊明一家在浔阳居住了24年。其间,陶渊明因王氏妻亡,继娶浔阳翟氏。公元416年,陶渊明52岁,与妻翟氏带幼子佟回到宜丰故里,修葺南山旧宅而居之。11年后,陶渊明卒于星子栗里,后归葬康乐县义钧乡之七里山即今宜丰澄塘镇的七里山。
陶渊明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公元427年,陶渊明走完了他六十三年的生命历程(有关陶渊明的生年仍有待考证,因此此处的六十三年之说也有待考证),与世长辞。如今陶渊明的墓保存完好,墓碑由一大二小共三块碑石组成,正中楷书“晋征士陶公靖节先生之墓”,左刻墓志,右刻《归去来兮辞》,是清朝乾隆元年陶姓子孙所立。<ref>[https://www.lishik.cn/ti_feng_ma_/5477.html 陶渊明简介], 历史网,2021-03-21</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100 哲學總論]]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桃花源诗</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n.sinaimg.cn%2Fsinakd20200515ac%2F221%2Fw640h381%2F20200515%2F1e57-itriats4531916.jpg&refer=http%3A%2F%2Fn.sinaimg.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67138385&t=2fdf303c7276d3adb477f301a5c44566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ina.com.cn/ 来自新浪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桃花源诗》
创作年代:东晋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陶渊明
|}
'''《桃花源诗》'''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诗人的口吻讲述桃花源中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诗人以自己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突破了个人狭小的生活天地,从现实社会的政治黑暗、人民生活苦难出发,结合传说中的情形,描绘了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立自由、幸福的理想社会。全诗内容丰富,语言质朴,描写具体。诗附于《桃花源记》之后,两者珠联璧合,又相互独立,并无重复之感。
==原文==
{{cquote|
桃花源诗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桃花源诗》|《陶渊明集》}}
==译文==
秦王暴政乱纲纪,贤士纷纷远躲避。
四皓隐居在商山,有人隐匿来此地。
往昔踪迹消失尽,来此路途已荒废。
相唤共同致农耕,天黑还家自休息。
桑竹茂盛遮浓荫,庄稼种植按节气。
春蚕结茧取长丝,秋日丰收不纳税。
荒草遮途阻交通,村中鸡犬互鸣吠。
祭祀仍遵古礼法,衣裳没有新款式。
儿童欢跳纵情歌,老者欣然自游憩。
草木花开知春到,草衰木凋知寒至。
虽无年历记时日,四季推移自成岁。
欢快安逸乐无穷,哪还需要动智慧?
奇踪隐蔽五百岁,一朝开放神奇界。
浮薄淳朴不同源,转眼深藏无处觅。
请问世间凡夫子,可知尘外此奇迹?
我愿踏乘轻云去,高飞寻找我知己。
==作者简介==
陶渊明大约生于365年,出生在今天的[[江西省]][[宜丰县]]澄塘镇新安村的安成自然村。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父名史不载,存疑。)陶渊明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刺史王凝之的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后任彭泽县令,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公元393年陶渊明时年29岁,与妻及子离开南山陶家坪。此后陶渊明一家在浔阳居住了24年。其间,陶渊明因王氏妻亡,继娶浔阳翟氏。公元416年,陶渊明52岁,与妻翟氏带幼子佟回到宜丰故里,修葺南山旧宅而居之。11年后,陶渊明卒于星子栗里,后归葬康乐县义钧乡之七里山即今宜丰澄塘镇的七里山。
陶渊明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公元427年,陶渊明走完了他六十三年的生命历程(有关陶渊明的生年仍有待考证,因此此处的六十三年之说也有待考证),与世长辞。如今陶渊明的墓保存完好,墓碑由一大二小共三块碑石组成,正中楷书“晋征士陶公靖节先生之墓”,左刻墓志,右刻《归去来兮辞》,是清朝乾隆元年陶姓子孙所立。<ref>[https://www.lishik.cn/ti_feng_ma_/5477.html 陶渊明简介], 历史网,2021-03-21</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100 哲學總論]]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