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增加 3,193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玺 </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b215e5827ed…”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玺 </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b215e5827ed9a570.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396661&sid=5633890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玺,汉语二级字, [[读作]]玺(xǐ),指帝王的印:玉玺、掌玺大臣。 也作姓氏。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拼音;


繁体;


部首;


五笔;
QIGY

仓颉;
NFMGI

郑码;
RKCS

字级;
二级(4599)

注音;
ㄒ一ˇ

造字法;
形声:从玉、尔声

结构;
上下

总笔画;
5+5

异体字;
鉨 鉩 玺 鈢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玺xǐ(ㄒ一ˇ)

1、印,自秦代以后专指帝王的印:玉玺。掌玺大臣。玺书。玺节(印章)。玺绶。
=='''基本词义'''==
◎ 玺xǐ

〈名〉

(1) (形声。从玉,尔声。本义:印章。古时尊卑通用。自秦以后,多指帝王印玺)同本义 [seal;imperial seal]

玺,王者印也。所以主土。从土,尔声。籀文从玉。--《说文》

货贿用玺节。--《周礼·掌节》

玺书追而与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始皇九年四月,缪毐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作乱。--《史记·秦始皇本纪》

皇太子妃玺,以黄金,方一寸,龟钮。--《隋书·礼仪》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李商隐《隋宫》

(2) 又如:玺册(玺策。玉玺和册命文书);玺封(盖上玺印的文书封口)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玺【午集上】【玉部】康熙笔画:10画部外笔画:5画

《字汇》俗玺字。(玺)《广韵》斯氏切《韵会》想氏切,音徙。《说文》王者印也。本作玺。《玉篇》天子诸侯印也。《释名》玺,徙也。封物使可转徙,而不可发也。《韵会》信也。古者尊共之,秦汉以来唯至尊以为称。《左传·襄二十九年》公在楚,季武子使公冶问,玺书追而与之。《疏》此诸侯大夫印称玺也。《周礼·地官·司市》凡通货贿,以玺节出入之。《注》玺节印章,如今斗检封矣。《蔡邕·独断》皇帝六玺。《后汉·舆服志》玺皆玉螭虎纽。文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凡六。外有大蓝田玉玺。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正字通》又旧制,乗舆六玺,唐攺为宝,唐末亡失,周广顺中,诏作二宝,曰皇帝承天受命之宝,皇帝神宝。初太宗刻受命元玺,以白玉为螭首。文曰:皇天景命,有德者昌。武后攺诸玺皆为宝,中宗卽位复为玺。开元六年,复为宝。初攺玺书为宝书,再攺传国宝为承天大宝。

又姓。《姓谱》明有玺书。

又人名。《山海经》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

又国名。《山海经》玺㬇在昆仑墟东南,在流沙中。《字汇补》抱朴子有玺产国。㬇原字从奂作。(玺)
=='''字形书写'''==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ref>[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word&title=%E7%8E%BA 玺],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20,8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