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温暖地想起(30)尘土

增加 6,804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温暖地想起(30)'''<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温暖地想起(30)'''<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1067709/pexels-photo-11067709.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4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温暖地想起(30)》'''是[[中国]]当代作家尘土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温暖地想起(30)===

窗外的星空悠远明净,月光清朗。夜深了,打开今天刚收到的一本[[杂志]],读着发表的拙作《城市屋檐下的光阴》,心中便有了一分成功的喜悦,更有了一缕难言的感激。这样的夜晚能唤醒我的诸多回忆,有些人和事猝不及防地就在我的心里[[苏醒]]了,挡都没法挡。

1985年,我在泾水之畔的彬县师范学校就读二年级。张老师二十来岁,刚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不久。他既是我们的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张老师上课激情饱满,风采独具,说话音韵铿锵,抑扬顿挫,剖析课文更是口若悬河,旁征博引,极具诱惑力。他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深深地吸引着我。

语文老师一般都爱好文学。张老师经常胳膊肘夹一本杂志,《中篇小说选刊》或《收获》。那个时候,文学大行其道,有时候我们上晚自习,他就坐在讲台上捧着杂志静静地读,不出声,嘴皮子却微微地一张一翕,像一条小鱼。我能闻到杂志散发出的墨香。有一次,读到《在困难的日子里》时,他兴奋地站起来,在教室里转圈,连声说,“写得好,写得好!”一教室的脑袋都抬了起来。他告诉我们,这是作家路遥的作品,还推荐我们阅读路遥的另外一篇作品《人生》,都写得很好。张老师通过这种方式不断传递出的文学情怀深深地[[影响]]了我。我确信,文学是神圣的,要用毕生的努力去追求,那是一个遥远的梦想,把我引入一个美好的境地,让我展开了飞翔的翅膀。

张老师善于开发我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灵气,并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引导我们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从而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记得那年秋天的一个星期日,张老师组织我们全班同学登上了校园后面的紫薇山。清新的空气,满眼的秋色,让人陶醉。张老师指点着,评说着,我和同学们的心里涌动着大自然美的旋律。回校后,晚自习我一气呵成地写了一篇散文《登山散记》,并且在学校举办的征文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我暗暗兴奋了好久。通过一次次的实践[[活动]],我深切体会到深入生活和写作的关系,初步领悟了一点作文的小窍门。

张老师为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和写作能力,特地创办了油印小刊物《紫薇山》,选发学生优秀习作,刊登写作知识。他经常牺牲休息时间,审阅修改稿件,甚至亲自编排校对,对这株新苗的培育,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这个刊物办得红红火火,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在他的影响下,我对文学的兴趣愈来愈浓。我还当上了校办刊物《泾水》及校团委刊物《团内生活》的主编,并兼任班级通讯组组长,习作也经常刊登在《泾水》及《紫薇山》上。尤其是八五级新生入学学校就采用了我写的《欢迎辞》。张老师大加鼓励,还别出心裁地授予我“写作能手”的称号。

最让我难忘的是我把自己的习作自选集《山溪》刻版油印,张贴在一张大木牌上,摆放在学校阅报栏前,出尽了风头,美美过了一把文学瘾,在全校赢得了一点声誉。我还把装订好的《山溪》送给张老师一册。没想到不久,他把我叫到办公室,把《山溪》递给我。翻开一看,好家伙!密密麻麻,圈圈点点,空白处都写满了旁批、评语和提示。特别是祭父亲去世五周年的那篇散文《哭坟》一文后,还附了六页稿纸,工整地写着评语和[[修改]]意见,竟比我的原文还长。我的心里热乎乎的,泪水蒙住了双眼。这时,张老师拿出几本书,开导我说:“红军,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和多写。多读,就是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又可以学习别人的写作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刻苦实践,坚持不懈。这几本书拿去好好看看。你才十几岁,只要自己肯下功夫,就一定能成功。”过了几周,当我给张老师还书时,他又给我列了一份阅读的书单。我按照书单依次到校图书馆借阅,果真获益匪浅。后来,我在好些报刊上看到了张老师的[[文章]],我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俨然成了我心中的偶像,我对写作更是着了迷。

岁月飞逝,不知不觉我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十五个春秋。从教以来,我一直效法着张老师,赛教中也曾获奖,也曾获得“教学能手”的殊誉,也曾指导学生作文在全国获奖。教学之余,夜半秉烛爬格子,竟有豆腐块文字散见于多种报刊。

2005年8月,我被借调到一家媒体[[工作]],我独立策划撰稿的电视专题超过百部,担任过两个电视栏目的撰稿和编导,通过全国统一考试拿到了新闻记者证,也加入了中国散文家协会和陕西省作家协会。我创作的多部新闻作品及文学作品获得了各级各类奖项,出版了散文集《仰望苍穹》《繁华的背影》,曾被评为市级十佳新闻工作者、全国教育电视先进工作者,还当选为市职工作协副主席。

人生要遇到那么多的人,记住的却没有几个,但张老师是无法[[忘记]]的。我常常这样认为,我之所以粗通文墨,能够取得小小的成绩,都应当归功于张老师的教育和培养。张老师,是他,在一点一滴中,在平常日子里扶我走上教书育人之路、写作之路,他,不愧是我为师为文的启蒙老师,我一直敬仰、怀念的人。徜徉在记忆的河畔,张老师的容颜清晰地在眼前浮现,还有过去的岁月和往事,便能在寒冷时节生出温暖,在幽暗的角落拢住光明。<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1096453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尘土,原名宋红军,陕西省作协会员,咸阳市职工作协副主席。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9,22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