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庄的副业 牛撇捺

增加 6,697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中庄的副业'''<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中庄的副业'''<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3328857/pexels-photo-13328857.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中庄的副业》'''是[[中国]]当代作家牛撇捺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中庄的副业===

农村、[[农民]]的主业,当然是种地,种粮食,种瓜种果种菜种油料作物种棉花。与农业有紧密联系的养羊业也可以归入大农业的范畴。

“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是领导人的设计,也是国家的基本方针。这里的“副”,即指副业。

什么是副业呢?我理解就是主业之外的事业。对农民来说,就是农业之外的,可以挣来钱以补贴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的其他[[事业]]。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庄比较落后,农民大多文化水平不高,没有经过任何专业技能的培训。木工与泥瓦工是少量的,至于有电焊、捆扎钢筋等等技能的人,绝无仅有。大多数人除了体力活,什么也干不了。生产队每年派出一部分壮劳力进县城省城,去搞建筑。一般是在工地上运沙子水泥,搬砖,干些小工活,或者在货场装卸一些散装货物,比如煤炭、砂石等等。干这些活,收入很低。那时的“大工”技术工人,每天3.85元,而小工呢,每天不到两元。这些收入,由施工单位与生产队结算,生产队给搞副业的社员记工分,并每天补贴几角钱。生产队所收入的这些钱,有时比卖公购粮卖黑瓜籽卖羊绒羊毛卖西瓜甜瓜赚来的钱还要多。

出门搞副业,相对于种田,是桩美差。干的活不比种田累;因为生产队补贴粮食和菜金,伙食比在家时好。还能见世面,从视觉上开开洋荤。能看到公路铁路,汽车火车,能用上电灯。村上一个郭姓小伙,虽比我大两三岁,但是我同级[[同学]]。在我离开中庄后的某年,他去搞副业,在为自己住的屋子去偷灯泡时,触电身亡。彼时的中庄大多数人,还不知道电与电灯是啥玩意儿。

因为搞副业有一定油水,所以我的族兄们基本没轮上去。印象里好像除了我四爹的老二是木匠,个人出去干活,在集体搞副业的机会也不多。在村上,我们朱家是小姓,只有三户,况且都不是贫下中农,干什么都不受重视。


有一种[[副业]],是在村旁进行的。从山沟里将沙子挖出,筛好,直接往买沙者车上装,叫“毛沙”,价格较低。将筛好的沙子用架子车拉到河边,冲洗一下,叫“洗沙”。有买主时,这种挖沙、筛沙、运沙、洗沙、装沙的副业,可以从仲春做到深秋。搞这种副业的人,也有一定的补贴,但少。

回忆起来,当年我们中庄第三生产队挖与卖的沙子,在娘娘庙旁红石山下的山沟里。那地界,属于郭家坪[[自然]]村,应该是人家四小队或者五小队的资源。如果往大了说,资源是国家的。但所谓靠山吃山,近水楼台先得月,也是人们的共识。可那时,人们没有资源意识、商品意识、主权意识。或者说这些意识不强。集体化运动,集体化意识,将人们熏染得几乎没有了自我。或者,相邻村庄的人们,同属一个大队,感觉那资源就是大家的,可以分享。权利意识相对开放,没有那么狭隘。

沙子的质量问题,直到今天,我心里还有一个疑问,即前些年看到[[报道]],说一些无良建筑商用海沙造楼,结果因为海沙中含有大量盐碱,使建筑物的地基与墙体起碱开裂。那么,我们那儿的河水是半咸水,至少是三分之一咸水,含有盐碱是肯定了的。当年的建筑单位为什么还要买要用半咸水洗过的沙子呢?那种沙能保证建筑质量吗?猜度起来,应该可以。那种水含有的盐碱量,不足以对混凝土产生破坏。否则在那个年代,不可能有那么多[[质量]]较好的楼房,我们中庄的“洗沙”也不可能卖那么久。

养羊是牧民的主业,对农民来说,便是副业。

农民养羊,主要目的是积肥,次要一点的目的是利用羊绒羊毛:交供销社卖钱,分给社员擀毡、捻毛线。居于第三的目的是吃肉。国家对农民有要求,有任务,要交售一定数量的羊只。这部分收入,应属副业收入。羊倌的劳动,便某种程度上属“副业”劳动。冬季羊倌赶羊“出圈”,会得到每天几角钱的补助。

生产队派人搞副业,不得不为。如果只靠卖农产品的收入,诸如添置骡马、大车、架子车、犁铧等等家当就没有钱。社员的工分值,就不是当时七八角钱,真可能只有一两角钱甚至一盒火柴(两分)钱。农民其实不比别人迟钝,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明白走出村庄,向城市进军的重要性与必然性。改革开放之后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并不具有创造性,而是“副业”的一种延续,一种发展。只是这时的“副业”,比那时自由、自主。收入归己,支配随意。所获也比原来丰厚得多。农民进城,工农商配合、融合,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业、能源建设等等的发展,推动了国家的整体进步。

回过头看, 那时的商品经济处于少儿水平,计划经济条件下,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已然很大。难为了当时的大小队干部,他们当时也许已经觉醒,也许没有什么[[经济]]理论支撑,对于进城务工懵懵懂懂,但他们冒着被治“投机倒把”“削弱农业生产”“走资本主义道路”等罪的风险,为了村民,为了可持续发展,为了孩子们能吃饱饭能上学读书,尽可能地多搞副业。他们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是有良心有担当的男人。他们在践行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维护党的形象与人民利益。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常能看到大小队干部不堪的行为与低俗的形象,但[[客观]]地说,绝大多数农村基层干部是称职的,[[形象]]是正面高大的。<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1096453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牛撇捺,一九五七年出生,[[甘肃]]皋兰人。。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7,47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