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增加 11,97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Douglas MacArthur,{{bd|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catIdx=M}}),或譯'''道格拉斯·麦克亞瑟''',是[[美国]]著名军事将领,1937年出任菲律宾陆军總司令 编辑,1944年授衔[[五星上将]],[[华人]]常称其为“'''麦克阿瑟元帅'''”,簡稱“'''麦帅'''”。1930年代担任[[美国陆军参谋长]],是[[太平洋战争]]中盟军主要指挥官之一。他因在[[菲律宾战役 (1944年至1945年)|菲律宾战役]]中的表现获颁[[荣誉勋章]],他和父亲[[小亚瑟·麦克阿瑟]]是史上第一对都获得过荣誉勋章的父子。 == 早年生活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Douglas·MacArthur,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 出生 在美国 于[[ 阿肯色州 ]][[ ]]的陆军军营 美国著名军事家,1944 他的父亲[[小亚瑟·麦克阿瑟]]因参加[[南北战争]]曾获荣誉勳章。 1903 ,道格拉斯· 麦克阿瑟 自[[西点军校]]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成绩是西点军校创办一百年来最好的,总平均成绩为98.14分。后被任命为[[少尉]]军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美军]]第四十二师师长,1919年 授予 任命为美国西点军校第三十一任校长,是[[美国 陆军 五星 ]]史上最年轻的西点军校校长,之后更以少将军衔跳级出任 上将 军阶的[[美国陆军参谋长|陆军参谋长]]。1937年退役 。  == 太平洋战争及佔领日本 == 1941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爆发 期历 ,麦克阿瑟被征召回到[[菲律賓]],担 任美国远东军 司令 ;[[珍珠港事變]]後,1941年由於低估[[日軍]]力量,菲律賓的[[同盟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遭受嚴重打擊,1942年3月搭[[潛艇]]逃至[[澳洲]] 在[[小羅斯福]]力保下繼續擔任[[远东]]军总司令,并受[[澳大利亚总理]][[约翰·柯廷]]委任指挥澳大利亚军队。 在澳洲的麦克阿瑟建立了 西南太平洋 区盟军 司令 部,部署所属的盟军部队抵抗日军南进并组织反攻。当时麦克阿瑟属下军队主要由澳军和美军组成,但也包括少量撤退[[荷属东印度]]部队、英军和其他部队。 1944年12月麦克阿瑟晋升[[五星上将]]。[[太平洋战争]]后期,指挥美军在西南[[太平洋]]执行“[[跳岛战略]]”,选择性攻佔有利于美军推进的岛屿,包括[[菲律宾群岛]]及[[冲绳岛]],直到[[大日本帝国]]于1945年8月[[无条件投降]]。  战后 自1945年8月至1951年间担 [[駐 盟軍總司令]],统筹[[ 盟军 佔领下的日本|对日本的军事佔领]]。在战后处置方针上,麦克阿瑟反对废除[[天皇制]]或将[[昭和天皇|昭和天皇裕仁]]交付[[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认为这可能导致[[日本人|日本人民]]激烈反抗,为此他对[[杜鲁门]][[美国总统|总统]]表示,若是一定要追究[[日本天皇]]的战争责任,请再调派100万名[[士兵]]的[[部队]]来日本维持局势。  终麦克阿瑟领导的盟军总司令部得以在保存[[君主立憲制]]、不追究[[天皇]]责任的客观条件下,对[[日本政府]]进行改造,包括制定《[[日本国宪法]]》及确立现行[[日本行政机关|日本政府组织架构]]的基础。此外,盟军总司令部一度下令自[[日本政治]][[官僚制|官僚体系]]中全面清除战前[[军国主义]]协力者、解散[[财阀]],但是因美国与[[苏联]]的[[冷战]]对抗升 ,美国需要既存政经势力合作以迅速重建日本的策略性考量而未彻底实施。 == 朝鲜战争 ==1950年6月25日,在[[苏共总书记]][[斯大林]]默许下,[[北韩]][[部隊]]越過[[三八線]],进攻[[南韩]][[首都]][[汉城]](今[[首尔]])在6月28日被攻下,6月27日,[[杜鲁门]]下 美军参加朝鲜作战,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透过美国起草的决议,组织 [[联合国军 (韩战)| 联合国军 ]] 参加朝鲜战争,由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任 总司令 等职。1964年4月5 。[[韩战]]期间,以[[仁川登陆]]将朝鲜人民军拦腰切断,战争形势急转直下,[[毛泽东]]接受金日成的请求,决定出兵[[朝鲜半岛]],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0月19 ,美军攻佔[[平壤]],此时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分三路秘密进入朝鲜,强力打击联合国军队。 1950年7月下旬[[朝鲜]]战局对美极为不利 ,麦克阿瑟 提議動用[[核武]]和直接攻入中國境內<ref name="朝鲜战争">{{Citeweb|url=http://book.people.com.cn/GB/180741/11428291.html |title=美国要往中国扔原子弹 毛泽东不吃这一套}}</ref>,1950年10月15日杜鲁门总统 沃尔特·里德陆军医院( 威克岛接见麦克阿瑟,只让他打一场有限的战争。往后期间,麦克阿瑟公开反对杜鲁门的决定,派侦察飞机飞入中国领空。 1951年4月11日,杜鲁门以“未能全力支持 美国 陆军医疗中心)因胆结石去世 和[[联合国]]的政策”为由将他撤职,由[[马修·李奇微]]接任。当麦克阿瑟知道这件事时,悄悄的跟妻子说:“珍 享年84岁 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麦克阿瑟 回到美国后, 菲律宾战役中 华盛顿受到了万人空巷 表现获颁荣誉勋章,和父亲 英雄式欢迎。许多大城市都爆发了支持麦克 阿瑟 · ,反对杜鲁门的遊行示威活动,杜鲁门支持率下降到了26%。四个州的议会通过了决议,要求杜鲁门总统收回成命。1951年4月19日, 麦克阿瑟 在国会大厦发表了题为《老兵不死》的著名演讲。 {{Cquote 2|我即将结束五十二年的军旅生涯。我从军是在本世纪开始之前,而这 我童年的希望与梦想的实现。自从我在西点军校的教练场 宣誓以来,这个世界已经过多次变化,而我的希望与梦想早已消逝,但我仍记着当时最流行的一首军歌词,极为自豪地宣示“老兵不死,只会慢慢的凋零而已”。}} 1952年麦克阿瑟参与[[共和黨 (美國)|共和党]]总统初选,唯未獲得提名,另 对同时获 位獲 荣誉勋章 美國人尊崇 父子 [[艾森豪]]將軍勝出  克阿瑟 將軍 近代美軍將領中,文武俱佳的高階將領之一,除了上述的《老兵不死》之外,在其著作的《麥帥回憶錄》(Reminiscences)<ref>{{cite book|title=Reminiscences|author=Douglas MacArthur|url=http://trove.nla.gov.au/work/6518916}}</ref>中可見其用筆精鍊的文句,此些文句常被以用見於各式報章雜誌上。其中又以〈為子向主祈禱〉(常見名稱為「[[s:麥帥為子祈禱文|麥帥為子祈禱文]]」)為其代表,亦被收錄於[[中華民國]]教育部的國高中國文課本教材中。 == 生平 == * 1880年1月26日,誕生於美國[[阿肯色州]][[小岩城]]。* 1899年,进入[[ 美国 陆海空三 事学院]]([[西点军校]])学习。* 1903年6月11日,以全校第一名毕业,然后被委任为工程技术兵团[[少尉]]。* 1904年4月23日,晋升为[[ 获得勋章最 尉]]。* 1905年—1906年,在菲律宾作为副官追随其父[[小亚瑟·麦克阿瑟]]。* 1907年,任[[美国]][[西奥 ·罗斯福]][[总统]]的军事副官。* 1911年2月27日,晋升为[[上尉]]。* 1914年,被部队派遣到[[墨西哥]]的[[韦拉克鲁斯]]。* 1917年—1919年,进入有“[[彩虹师]]”的美誉 第42步兵师,先后出任过参谋长,84步兵旅旅长,和42师师长。* 1918年6月26日,晋升为[[准 ]]。* 1919年,被任命为美国西点 校校长。* 1922年—1930年 也是 赴[[菲律宾]]任[[马尼拉]]军区和23旅的指挥官。* 1925年1月17日,晋升为[[少将]](正规军)。* 1925年1月,返回 美国 中唯一一个 长。* 1928年,率领美国队 参加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奥运会,然后返回马尼拉任菲律宾地区总指挥。* 1930年10月,第九军团指挥官。* 1930年11月1日—1935年,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 1932年,约2万名[[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 |一 和朝鲜 ]]退伍[[军人]]在美国政府拒绝发放其 时服役[[薪金]]的要求后展开示威活动,是为[[酬恤金进军事件]],后遭到由麦氏指挥的武装联邦部队镇压,造成数名退伍军人被杀,数百人受伤。该事件为麦克阿瑟最具 议性的军事行动之一。* 1935年,出任菲律宾共和国政府 军事顾问。* 1937年12月31日,从美国陆军退役,出任菲律宾陆军元帅。* 1937年4月,与[[琼妮·麦克阿瑟]]结婚 * 1938年2月21日,[[亚瑟· 麦克阿瑟 四世]]出生。* 1941年7月26日,重新返回,以少将军衔负责{{le|USAFFE计划|United States Army Forces in the Far East}}(United States Army Forces in the Far East),即美国在远东的军队部署。* 7月27日,晋升为陆军中将。* 1941年12月18日,晋升为[[上将]]。* 1942年2月22日,由于[[太平洋战争]]中美国防御的失败, 美国 最年轻 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命令麦克阿瑟撤离菲律宾。离开时他发誓:“我会回来 ”(I shall return)* 1944年12月18日,晉陞[[五星上 、西点 ]]<ref name="history.army.mil 5star">{{cite web|accessdate=12 May 2010|url=http://www.history.army.mil/faq/faq-5star.htm|title=Five-Star Generals and Dates of Rank|publisher=Website Operations Activity, [[United States 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location=Fort Lesley J. McNair, Washington, D.C.|date=4 August 2009|archivedate=2010-05-2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525055353/http://www.history.army.mil/faq/faq-5star.htm|deadurl=yes}}</ref>。* 1945年2月5日,麦克阿瑟履行其誓言,光复菲律宾[[马尼拉]]。* 1945年8月12日,被杜鲁门总统任命为驻日美 年轻 高司令,负责[[盟军佔领下的日本|对日军事佔领]]和日本 校长、美 重建工作。* 1950年7月8日,出任[[朝鲜战争]]中联合 总司令。* 1950年7月31日,麥克阿瑟從[[東京]]飛到台北<ref name="大500802">{{cite news|title=〈麥克阿瑟飛台灣搗鬼 大言不慚說要阻止解放台灣〉|date=1950-08-02|work=《[[大公報]]》|location=香港|publisher=大公報社}}</ref>。蔣介石兩度接見會談,並分別發表聲明,蔣發表談話謂與麥帥會談已奠定中美共同保衛台灣與軍事合作之基礎<ref name="年表">{{cite book|title=中華民國百年紀事|author=馬全忠|publisher=聯經出版事業公司|date=2011年6月24日|origyear=2011|pages=296頁|isbn=978-957-083-825-1}}{{rp|228}}</ref><ref>{{林正義、李明、胡春惠、張恕、戴安石,<韓戰四十週年--杜魯門、麥克阿瑟與韓戰>,《歷 月刊》,第28期,民79.05,頁33-34}}</ref>。麥克阿瑟在台北 機前,宣布他已經商定阻止共黨攻擊台灣之辦法<ref name="大500802"/>。他說:「我此次訪問台灣的首要目的,是對台灣(包括澎湖列島在內)防禦可能攻勢之潛力,作短促的考察。在目前情況下,不容對台灣(包括澎湖列島在內)有軍事侵略的行為,這個政策是早就聲明了的,我的責任和堅決的目的是執行這一決定。我在此間與各級人員的會商,在各方面說來,都非常友好融洽。所討論的問題中,其一是中國政府迅速而慷慨地建議派軍參加朝陽的聯合國軍隊。可是,各有關方面均深信,這樣的行動在目前會嚴重地損及台灣的防禦是不適宜的。現已完成我所指揮的美軍與中國政府的軍隊有效合作的辦法,以對付敵軍愚蠢到竟然企圖發動的任何攻擊。照我看來,這樣的企圖很少成功的機會。我有機會會見了我在上次大戰的多 戰友蔣介石[[委員長]],心裡非常愉快。他的抗拒共產主義統治的不屈不撓的決心,引起我真誠的仰慕。他的決心,與美國人與太平洋區一切人民獲得自由,不為奴隸這一共同興趣和目的,是平行一致 。」<ref name="大500802"/>* 1950年9月15日,策划[[仁川登 ]],亲临指挥。* 1950年10月15日,麦克阿瑟告知[[白宫]]由於亲临指挥[[朝鲜战争]],不能回[[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之后,在[[威克岛]]会见美国总统[[哈利·S·杜鲁门]]。* 1951年4月11日,麦克阿瑟主张对[[中国东北]]的 事目标进行打击,必要时动用[[核武器]]。杜鲁门恐此举会导致[[苏联]] 谋长 战及波及中國大陸而不同意 麦克阿瑟 公开指责白宫政策后,杜鲁门解除其一切职务。* 1951年4月19日,在[[ 美国国 民称 会]]会议 为“ 前的告别演说中,发表了著名演说——《老兵不死》(Old soldiers never die)。* 1951年5月3日在高等法院軍事外交合作委員會作證, 最後以五星上将军衔从美国陆军退役。* 1952年,参与[[美国共和党]]总统初选,但未胜出。* 1962年,在其生涯最后 代老 次参访[[西点军校]],在校方颁赠给麦克阿瑟将军勳章和奖状,并于参加阅 庆典后,发表以[[西点军校]]校训为题的著名演说——《责任、荣誉、国家》。* 1964年4月5日,於[[華盛頓]][[沃爾特里德陸軍醫療中心]]逝世,享壽84歲 。 ==参考资料=={{Reflist}}
17,89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