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赣县客家文化城

增加 642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 赣县客家文化城 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城区的东南面,南依逶迤而过的贡江水,对望风水祖师杨救贫隐居地杨仙岭,远眺赣南名山</big>'''|--峰山,山、水、城相互映衬,是一个得天地之灵气的风水宝地。文化城总投资6000万元,于2003年2月开始规划设计,6月9日举行奠基仪式,9月4日主体工程正式动工。2004年10月12日,数万名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6703131d88013fa7.jpg width="300"></center><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3207937&sid=3380777 来自 海内外 呢图网 嘉宾与赣南人民欢聚客家文化城,举行了竣工典礼。图片]</small>|-|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赣县客家文化城|-
地理位置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 align= light|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中文名称;赣县客家文化城
地理位置;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占地面积;600 亩 规划设计;2003年2月|} '''赣县客家文化城'''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城区的东南面,南依逶迤而过的[[贡江水]],对望风水祖师[[杨救贫]]隐居地杨仙岭,远眺赣南名山--峰山,山、水、城相互映衬,是一个得天地之灵气的风水宝地。文化城总投资6000万元,于2003年2月开始规划设计,6月9日举行奠基仪式,9月4日主体工程正式动工。2004年10月12日,数万名来自海内外的嘉宾与赣南人民欢聚客家文化城,举行了竣工典礼。<ref>[https://www.sohu.com/a/25812624_217984 赣县客家文化城唯一座反映客家文化景区 ] ,搜狐 2015-08-05 </ref> ==简介== 赣县客家文化城整体设计外方内圆,整个建筑风格既秉承了传统文化建筑理念,又结合了浓郁的地方人文特色,集祭祀庆典、文博展览、商贸活动、休闲娱乐为一体,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客家文化建筑群,是一座展示客家文化的"大观园",也是一座客家人的"精神家园"。赣南是历史上客家人的重要集散地和当今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历史上一直处于赣南中心的赣县,其地居赣江源头,籍舟楫之利,北扼中州,南抚百粤,东接八闽,西连三湘,加之地势开阔、土地肥沃、物阜年丰,成了最早接纳南迁中原汉人的重要一站,是客家人的主要发祥地、中转站、大后方之一。赣县于汉高祖6年初建县,因《[[山海经]]》所记"南方有赣巨人"而得县名,《[[山海经]]》上有关于赣县上洛山一带有"木客"的叙述,是人类对客家赣南最早的记载。作为赣闽粤金三角客家源头行政建制第一县,世代客家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在长期艰苦创业中孕育了"团结、勤俭、文明、开放"的客家精神和光辉灿烂的客家文化。 600 赣县客家文化城是十九届世客会的重要参观点之一,中国(赣州)客家文化节主会场,中国客属第三届恳亲联谊大会主会场。城内包括[[客家宗祠]]、太极广场、[[杨公祠]]、艺术长廊、[[客家博物馆]]、风情街、[[九曲迎恩桥]]等主要景点。
规划设计2003年2月==主要景点==
目录1简介2主要景点3优惠政策折叠编辑本段简介赣县 === 客家 文化城整体设计外方内圆,整个建筑风格既秉承了传统文化建筑理念,又结合了浓郁的地方人文特色,集祭祀庆典、文博展览、商贸活动、休闲娱乐为一体,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客家文化建筑群,是一座展示客家文化的"大观园",也是一座客家人的"精神家园"。赣南是历史上客家人的重要集散地和当今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历史上一直处于赣南中心的赣县,其地居赣江源头,籍舟楫之利,北扼中州,南抚百粤,东接八闽,西连三湘,加之地势开阔、土地肥沃、物阜年丰,成了最早接纳南迁中原汉人的重要一站,是客家人的主要发祥地、中转站、大后方之一。赣县于汉高祖6年初建县,因《山海经》所记"南方有赣巨人"而得县名,《山海经》上有关于赣县上洛山一带有"木客"的叙述,是人类对客家赣南最早的记载。作为赣闽粤金三角客家源头行政建制第一县,世代客家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在长期艰苦创业中孕育了"团结、勤俭、文明、开放"的客家精神和光辉灿烂的客家文化。牌坊===
赣县 客家文化城 是十九届世 有[[城门牌坊]]、[[路门牌坊]]各一。客家文化城城门牌坊,又称[[三和坊]],为六柱五间三层的结构。"三和"即[[太和]]、[[中和]]、[[保和]],寓意天地人和谐。它宽29米、高14.9米," 家文化城"城名由中国书协主席[[沈鹏]]题写。城门刻字全部为阴刻,上涂金粉,反衬整个牌坊 灰色色调,显得庄严、厚 要参观 。 三和坊石柱上共镌刻着六副对联,全部为名家手笔,内容反映追念先氏、缅怀祖德、传承客家薪火、再创客家辉煌的深刻内涵。文化城内共有名家撰、题的石刻、木刻对联近四十副,是文化城的一大亮 之一 大家可尽情鉴赏。请看这三副对联:"高映诸天,峰山耸翠,贡水推波,家乡无处不诗画;先民遗盛德,后世青蓝,儒林藻彩,人杰逢时逾晋唐。"这副对联是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成立撰写、 中国( 书法家协会会员赵永全书写的,上联是说客家 州) 县如诗如画般壮美,气势雄伟的文化城就建在着这片土地上的风景秀丽之处,对望青翠的群山,近临滔滔东来的贡水;下联是说客家先民创造了灿烂的 客家文化 节主会场 打造了内涵丰富的客家精神,世世代代的客家人承前启后,人才辈出,如今时逢盛世,客家更是人文蔚起,兴旺发达。"徙千里而溯三江为后代安身,昔日偶成萍水聚;拓六荒能育四宝,令先民驻足,此山应有鹧鸪啼。"这副是 中国 客属第三届恳亲 谊大 学会副秘书长刘庆华撰写、中国书法协 理事、河南省书协 会场 席李刚回书写的,说的是,当年中原汉人南迁,溯赣江而上,在赣县这块美丽富饶之地繁衍生息,尔后又沿章贡二江向外发展 "公元前置县含鹭村古韵湖岛新风光耀祖地史册;新世纪围 内包括 展章贡波澜杨仙灵性铸融 客家 宗祠、太极广场、杨公祠、艺术长廊 丰碑。"这副是[[胡国铤]]撰写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权希军]]书写的,意思是说,赣县历史悠久, 客家 博物馆、风情街、九曲迎恩桥等主要景点 文化底蕴深厚,在这片热土上建设这座文化城,是功在千秋的伟业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景点折叠客家 牌坊客家文化城 的大门两旁 城门牌坊、路门牌坊各 对[[麟麟]] 客家文化城城门牌坊 麟麟与龙一样 又称三和坊,为六柱五间三层的结构。"三和"即太和、 是传说 和、保和,寓意天地人和谐。它宽29米、高14.9米,"客家文化城"城名由中国书协主席沈鹏题写。城门刻字全部为阴刻,上涂金粉,反衬整个牌坊 灰色色调 神兽 显得 象征着威武 庄严 、厚重。 三和坊石柱上共镌刻着六副对联 全部为名家手笔,内容反映追念先氏、缅怀祖德、传承客家薪火、再创客家辉煌 寄予了近邪吉祥 深刻内涵 寓意 文化城内共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 名家撰、题的石刻、木刻对联近四十副 牌坊 文化城 两边低中间高 一大亮点,大家可尽情鉴赏。请看这三副对联:"高映诸天,峰山耸翠,贡水推波 家乡无处不诗画;先民遗盛德,后世青蓝,儒林藻彩,人杰逢时逾晋唐。" 副对联是 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成立撰写、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赵永全书写 有一定 含义:牌坊层层向 联是说客家赣县如诗如画般壮美 气势雄伟的文化城就建在 蕴含 这片土地上的风景秀丽之处,对望青翠的群山,近临滔滔东来的贡水;下联是说客家先民创造了灿烂的客家文化,打造了内涵丰富的客家精神,世世代代的 客家人 承前启后,人才辈出,如今时逢盛世, 积极向上、 客家 更是人文蔚起, 兴旺发达 的良好祈愿 "徙千里而溯 路门牌坊的设计与 江为后代安身 和坊风格一致 昔日偶成萍水聚;拓六荒能育四宝,令先民驻足,此山应有鹧鸪啼。"这副是中 正面城名由全 楹联学会副秘书长刘庆华撰写 人大常委 中国书法协会理事 [[香港]]著名实业家 河南省书协主席李刚回书 客家乡贤[[曾宪梓]]题 说的是,当年中 背面城名由 最高 南迁,溯赣江而上,在赣县这块美丽富饶 民检察院检察长[[刘复 地繁衍生息,尔后又沿章贡二江向外发展 ]]题写 "公元前置县含鹭村古韵湖岛新风光耀祖地史册;新世纪围城展章贡波澜杨仙灵性铸融客家丰碑。"这副是胡国铤撰写、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权希军书写的,意思是说,赣县历史悠久, 牌坊的4根柱子上都刻有反映浓厚 客家文化 底蕴深厚,在这片热土上建设这座文化城,是功在千秋 内涵 伟业 楹联
牌坊的大门两旁有一对麟麟。麟麟与龙一样,是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威武庄严,寄予了近邪吉祥的寓意。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牌坊是两边低中间高的,这其中有一定的含义:牌坊层层向上,蕴含着客家人积 ===太 向上、客家兴旺发达的良好祈愿。路门牌坊的设计与三和坊风格一致,正面城名由全国人大常委、香港著名实业家、客家乡贤曾宪梓题写,背面城名由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复之题写。牌坊的4根柱子上都刻有反映浓厚客家文化内涵的楹联。广场===
折叠太极广场
太极广场面积6900平方米,是集会、举办大型活动和市民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地面由不同颜色的花岗岩砌成太极图案,体现的是"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和生存理念。
太极图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圆,二是圆中的黑白两部分,三是黑白两部分之间的白、黑点。因代表"太极",即宇宙形成之前的状态。"太极生两仪",两仪即是阴阳,在太极图中用黑、白两个近似鱼形两部分代表。阳鱼在上,表示阳气在上,阴鱼在下,表示阴气在下。在"鱼头"部分,黑色之中有白点,白色之中有黑点,表示"阴中存阳"、"阳中存阴",阳阴"互存""互根""互生"。
八卦是由四象的 [[ 太阴 ]] [[ 少阴 ]] [[ 太阳 ]] [[ 少阳 ]] 演化而形成的八个符号。天、地、水、火、风、雷、山、泽是为乾坤坎离震兑八卦的基本象征物。据说,原始社会杰出人物伏氏经过对宇宙天体、地理形态、气象物候以及人体和各种生物生命现象的认真研究,终于创出了八卦,这也就是人们能从简单的八卦图形内发掘出有关社会、自然、人伦、生物等的缘故了。 ===南迁柱===
折叠南迁柱
客家先民南迁柱位于气文化城南面、太极广场左边,是五根石雕艺术柱。分别记述了客家历史上的五次大规模南迁经历。建筑主色调为青灰色,显得凝重。每根柱子用简洁、抽象的图案,通过浮雕、沉雕、浅雕等方式简炼地将五次南迁背景、意义、特征艺术性地体现出来。图文都将相关的时代、迁徙线路和迁至地域、历史事件、历史名人考虑进去。柱基座刻铭文,内容为叙述客家南迁历史的四言诗体。
客家民系是在客家先民的迁徙运动中形成的。客家先民第一次大迁徙:西晋永康元年引发了"八王之乱",继而又爆发了人民反晋王朝的斗争,这时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氏、羌等少数民族趁虚而入,使中原陷入"五胡乱华"的动荡局面。西晋王朝灭亡后,中原、成了胡人天下,不堪奴役的汉人大举南迁,这股南迁潮流持续170多年,迁移人口达一、二百万之众。在柱子上刻有一个醒目的"晋"字,表明迁徙的朝代,"衣冠南渡"表明该次迁的主体是衣冠士族、官宦大户,他们经南阳,进入襄樊,沿汉水入长江迁向 [[ 湖北 ]] [[ 安徽 ]] [[ 江苏 ]] 一带,朝东则到鄱阳湖,或顺赣江进入赣南山区,这在柱上都有相关关键词体现。柱子上主要是垦殖图,表征客家先民创业的艰难。
客家先民第二次大迁徙:我们可以看到柱子上刻有"唐"、"安史"、"黄"和"赣闽粤"等字,简洁的文字叙述的是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势由盛而衰,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不久,爆发了先后由王仙芝、 [[ 黄巢 ]] 领导的农民起义。战乱所及,唯有赣南、闽西南和广东东北堪称"乐土",于是客家先民由江州溯赣江而上,来到今天的 [[ 赣南 ]] [[ 粤东 ]] [[ 闽西 ]] 三角地带定居。这次南迁,延续到唐后的五代时期,历时90余年。图案有"行军"、"马踏征程"和生产生活图案,与内容相配合。
客家先民第三次大迁徙即客家民系形成中的大迁徙:拉上的" [[ 靖康]]"" [[ ]]"、" [[ 开封]]"、" [[ ]]"等文字,叙述的是北宋都城开封,于公元1127年被金兵攻占后,宋高宗南渡,在 [[ 临安]](今杭州)建立南宋王朝。随高宗渡江南迁的臣民达百万之众。元人入侵中原后,强占氏田,推行奴隶制。处于黄河流域的汉族人民,为躲避战乱又一次渡江南迁。随后由于元兵向南进逼,赣闽粤交界处,成为宋、元双方攻守的战场。文天祥起兵抗元,率义军进抵梅州,客家儿女纷纷从军,转战于闽粤各地,早先迁入此地的客家人,为寻求安宁的环境,又继续南迁。图案有放牧图、劳作图等,都是跟文字互相补充的。
第四次客家大迁徙:柱上的"满飞""清"、"蜀"等文字叙述的是客家第四次迁徙原因有二,一是受满族入主中原的影响。二是客家人口膨胀,赣闽粤边区的客家人,乃思向外发展。适逢 [[ 清政府 ]] [[ 康熙 ]] 年间发起" [[ 移湖广 ]] [[ 填四川]]"的移民运动。于是,由中原移居两湖两广的汉民,又大量入川。图案包括"工业生产圈"、"男耕女织图"等,说明客家在这个时期已有了长足的发展。
第五根柱子记述的是第五次客家大迁徙:清朝 [[ 咸丰 ]] [[ 同治 ]] 年间, [[ 洪秀全 ]] 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客家人为基本队伍,辗转征战十余年。在此期间,粤中地区发生了持续12年的土客械斗。动乱使得客家人开始了又一次的大迁徙,分别迁到 [[ 海南 ]] [[ 广西 ]] ,甚至飘洋过海到海外去谋生。这些内容从柱的文字和图案都反映出来了,客家"根在中原","裔播四海",是一个生命非常旺盛的民系。
柱子由低到高排列,寓意着客家人每一次迁徙,都使自身得到进一步繁荣。不断迁徙,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客家人永远追求和平幸福。与客家南迁柱共筑风景的是中间的一座塔--济和塔。"济和"二字意为客家人和哀共济,同谋发展。柱与塔的构架明显有些众主捧月的态势--五根南迁拄呈弧形拱卫着济和塔。细细一追究,却原来这里面包蕴着一层深意:历尽沧桑的客家人,认为有今天的兴旺发达,除人力因素外,还缘于有神明在暗中庇护。为了表现对神明的敬畏,故以济和塔来彰显。
折叠 === 客家宗祠=== 客家宗祠是客家文化城的主体建筑,祠名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 叶选平 ]] 题写。我们看到,它座北朝南,整个建筑借鉴了客家的"九井十八厅"设计理念,采用的是典型的客家宗祠的外观形象,整个建筑风格及布局显得 [[ 古朴 ]] [[ 气派 ]] [[ 庄重 ]] ,整个宗祠占地3996平方米。
在客家宗祠的大门两旁各有两个小门,从左到右分别刻有" [[ 经文]]"、" [[ 纬武]]"、" [[ 入孝]]"" [[ 出弟]]"字样,代表的是客家人文武双全,表现了客家人敬祖睦邻、崇文尚武的传统和经国济世的才略。大门口两旁有一对抱鼓石,抱鼓石具有修饰、支撑门柱和辟邪镇宅的作用。"蔚和平景象,振国是风声,发扬章贡英灵崆峒秀气;恢家族规模,建民治基础,光大楚丘宏业阀阅宗功。"此联系孙中山先生于民国九年为夏府戚氏聚顺堂再建时赠联,原刻于聚顺堂中厅的上柱正面。夏府的戚坦天对辛亥革命作出过巨大贡献,在重修该祠时,孙文欣然赠联。
客家宗祠分为前庭、中堂、后殿三个部分。照壁上一个大大的"福"字,它书画合一,意境深远,原题写在在千年客家古村--白鹭古民宅照壁上,人称"客家第一福"。细看这个"福"字,它的一部分笔画己演变为展翅的蝙蝠、深情的回头鹿、驾着祥云的仙鹤。蝙者,福也;鹿者,禄也;鹤者,寿也。福、禄、寿齐全,"三星"高照是为"福"。为什么最后这个"田"字却工工整整呢?客家人传统的观念里,田乃福之源,有不变的田才有恒久的福;再则,鹿(禄)望田,田即百姓,百姓为本,为官若忘本,则福去。这个"福"字表达了客家人千年来对"福"的理解和追求,也祝每一个走进宗祠的人"福禄绵长,鹤寿同春"!
前庭是客家名人展和客家花灯展。展厅四周墙体悬挂名人画像以及相关文字介绍,展示历史上的 [[ 政治 ]] [[ 经济 ]] [[ 军事 ]] [[ 文化 ]] [[ 科技 ]] 等各个领域的客家名人100名。客家人在迁徙、繁衍、文明、进步的千余年履程中,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涌现出了一代代名人贤士。他们是客家文化最精粹的内容,是数千万客家人的楷模,是数百代客家精神得以 [[ 昭展 ]] [[ 光大 ]] 的领袖人物,他们的成长史、功名史,像一面面招展的旗帜,鲜艳夺目,鼓舞后学,影响当世,名垂千古。
赣南客家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尤其是赣县客家艺术花灯,更是享誉海内外,其灯彩集 [[ 剪纸 ]] [[ 纸雕 ]] [[ 彩绘 ]] [[ 填绣 ]] [[ 挤粉 ]] 等众多民间艺术于一体,造型奇特,制作细腻,装饰精巧,堪称"江南一绝"。客家花灯,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最早是由中原地区传承而来,当时是客家先民节日喜庆的一种形式。其源流可以追溯到汉代,皇宫和一些达官贵人,正月十五晚上便在自家门口挂几盏宫灯,借以炫耀门楣。后来民间有钱之人也竞相仿效。唐宋时,花灯艺术已有相当造诣。唐代诗人崔液作诗:"神灯佛火百轮张,刻象图形七宝装,影里如开金口说,空中似放玉毫光。"赣县花灯秉承了中原灯彩艺术之精华。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经过历代老艺人的实践创作,使花灯这一古老的客家民间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赣县客家花灯可分为:宫灯式、花瓶式、楼阁式、牌楼式、花篮式、古亭式、牌坊式、象征式、花,船式、鼓灯式、禽式、兽式、虫式、鱼式、花草、树木、珠式、球式、香包式、吊牌式、器皿式、龙灯式、走马式、提龙式、架花式等数十个品种。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的烛灯己一去不复返,如今的花灯多用电灯取光,既方便美观,又安全可靠。赣县民间艺人刘盛涵被称为" [[ 花灯王]]",他与花灯结下了半个世纪的情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民间工艺美术家"的称号。在艺术创作上,他把现代的高科技与古老的花灯艺术融为一体。在2000年创作的百米巨龙,更是让客家花灯艺术登峰造极,轰动整个江南。
从客家宗祠大门沿中轴线到宗祠的中堂,共有11副对联。这些对联是从众多的征集作品中由国家级文化名家精心挑选出来的,无不取客家文化精粹,展示客家创业历史,彰显客家精神。并延请地方知名墨客和国家级书法大师书写,这些大师们的墨宝用笔或遒劲,或圆润,或柔美,异彩纷呈,让人在领略到对联艺术的同时,也感受到书法之美。
前殿是一个客家建筑特有的"天井"设计,屋檐四水归堂,意思是"聚财"。赣南民间的天井很有讲究,上纳天光,下接地气,集蓄风、采光、排水、调节冬夏气温、营造家庭山水多种作用。一般天井地下暗沟直通自家田土,所谓"肥水不留外人田"。
天井之后是中堂,中堂是族谱展厅,在展厅两边的封闭式玻璃柜里陈列的就是族谱。我国的族谱,作为记载民族世系的志书,源远流长。因家有国史,省县有地方志,家族有族谱,三者纵横交错构建完整的中国历史学大厦,缺一不可。它不仅是一个宗族的历史,又是世界史、国家史、民族史以及地方志、 [[ 社会学 ]] 、历史学、 [[ 经济学 ]] 、人口学、 [[ 民俗学 ]] 、教育学等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或参考资料。这里的每一本族谱都非常珍贵。在展厅的两边我们还各放置了一台触摸式电脑,内存有我们客家宗祠已有族谱上记载的详细资料。如果游客在族谱柜中发现了自己的姓氏族谱,可以在电脑上触摸查询,了解一下自己的家庭历史。
中后殿之间回廊的墙上,按逆时针方向嵌有159块姓氏源流牌,以新百家姓顺序展示客家百姓源流、分布和发展情况。中华民族的姓氏有五六千年的悠久历史,从古到今,中华民族使用的姓氏到底有多少,尚无权威统计,然而,姓氏的演变,实际上就是多民族交融团结的历史过程,它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一条真理,那就是:华夏一体,百姓一家。
谒祖堂中堂供奉的是炎黄帝的座像,它高3.6米,用实心椴木雕刻,外饰纯金金铂;在炎黄帝座像两边设的是神台,供奉了160个姓的祖牌,全部都是用椴木雕刻而成的,我们看到,每个祖牌都制作得非常精致,顶似宝盖、加底座,四面边框以镂空雕龙装饰。为了便于寻牌祭祖,设置了电钮,只要按一下电钮,相应祖牌前的蜡烛就会亮起来,游客就可以开始祭拜自己的祖先。在神台设有留言簿和功德箱,各位游客可以在留言簿上写上您的感受,在功德箱里放进您的心意。
折叠 === 济和塔=== 
济和塔位于客家宗祠右侧有塔,塔分为九层,塔与四周的花草石椅构成一景,甚美。在"济和塔"一侧,有序的排列着一排石柱,石柱上刻着浮雕,石柱底座上刻字,介绍各个时期客家先民南迁之胜况。
折叠 === 客家艺术长廊=== 
艺术长廊总长100米,廊名由中国文联副主席高运甲题写。它借用客家古代风雨桥风格,古朴雅致,外观独特。
艺术长廊中央有一堵 [[ 艺术壁 ]] 。对外的一面是客家诗墙--历代名贤咏赣南诗文荟萃,集千古风雅于一廊,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另一面则为以长卷形式反映传统客家百姓生产、生活场景、情态的客家民俗百态图,艺术地再现了客家人农事、生诞、成长、求学、婚嫁、仕宦等情景  艺术长廊下有一口喷水孔塘,名天泉池,出自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守仁)在天泉桥向其弟子[[钱德洪]]和[[王畿]]所作说教的典故。王阳明晚年时,其弟子将他的道德修养学说概括为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钱德洪和王畿在理解这四句教时产生了分歧。[[嘉靖]]六年(1527),[[王阳明]]奉命去广西镇压农民起义,钱、王二人为其送行时便请教了这一问题。王阳明解释说,他的教法本来有两种,"[[四无说]]"是为上根人从本体上立教,使人一悟本体即是功夫,但上根人不易得,若轻易用此教法,难免会养成虚寂之气;"[[四有说]]"是为中根以下者从功夫上立教的,上天这种人有习心在,所以要求他们在意念上实践一番为善去恶的功夫。他认为,物有阴阳,事有善恶人要"[[以仁为本]]",[[去物欲之蔽]],不可以"[[尽性]]"、"[[知命]]"、"[[穷理]]"、达到"与物浑然一体"的境界
艺术长廊下有一口喷水孔塘,名天泉池,出自明代哲学 ===客 王阳明(守仁)在天泉桥向其弟子钱德洪和王畿所作说教的典故。王阳明晚年时,其弟子将他的道德修养学说概括为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 "钱德洪和王畿在理解这四句教时产生了分歧。嘉靖六年(1527),王阳明奉命去广西镇压农民起义,钱、王二人为其送行时便请教了这一问题。王阳明解释说,他的教法本来有两种,"四无说"是为上根人从本体上立教,使人一悟本体即是功夫,但上根人不易得,若轻易用此教法,难免会养成虚寂之气;"四有说"是为中根以下者从功夫上立教的,上天这种人有习心在,所以要求他们在意念上实践一番为善去恶的功夫。他认为,物有阴阳,事有善恶人要"以仁为本",去物欲之蔽,不可以"尽性"、"知命"、"穷理"、达到"与物浑然一体"的境界。馆===
折叠客家博物馆博物馆占地1935平方米,建筑面积1116平方米,直径39米。馆名由中国文联副主席高运甲题写。博物馆借用了客家建筑艺术的瑰宝--围屋(其中的圆圆)的外观特征。客家围屋有圆圆、方围和围龙屋三种形式。客家是南迁过来的民系,经常受到野兽的侵袭和当地土著欺辱,因此把房屋设计成围屋样式,一个围屋居住的一般是一个家族或一个姓氏。有外敌入侵就团结对外。围屋的外墙很坚固,而且设置了 [[ 雕楼 ]] [[ 炮眼 ]] [[ 枪眼 ]] ,想攻进去,那是非常困难的,最巧妙的是门上的机关,如果敌人用火攻,放火烧门,机关里会有水流出来把火扑灭。现在的墙体是青砖混凝土结构,而原始建筑是用米浆、细沙混和砾石砌墙,目的为确保墙体的坚固。相传为了预防敌人长期围攻时断粮,在围屋的内墙还用 [[ 糯米 ]] 、红糖、 [[ 蛋清 ]] 、蕃薯粉来粉刷,如国围内断粮还可以把墙壁剥下来吃。
客家博物馆沿墙设有上下两层走马廊,为展厅,正北面设有古戏台。一楼展览区内处处悬挂花灯,渲染出强烈的客家文化与喜庆氛圈,平时用于举办各类主题展览。世客会期间,这里是个人收藏精品辰, [[ 古币 ]] 、古籍、 [[ 古玩 ]] 、古董、 [[ 古字画 ]] 以及其他文物等等,琳琅满目的富有浓郁赣南客家色彩的收藏品在这里大展风采。
"不大点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这几个角色能文能武能圣贤"。这是唐朝诗人李群玉撰写的楹联,如今镌刻在仿古戏台的舞台两侧,颇有些复古的韵味。在这里可以欣赏到极具地方特色的采茶戏和东河戏。
二楼展览以"客家摇篮"为主题,展出客家生产生活用具、服饰、教育、民间工艺、饮食、客家古建筑、名胜风光等实物、模型、图片、文字材料,全方位地展示客家人的昨天的辉煌历史与今天的继往开来。同时,馆内还配置了录像放映设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停下脚步欣赏原汁原味的客家风情风貌。
折叠 === 杨公祠=== 客家文化城对面的有一座山叫杨仙岭,因风水大师杨筠松(救贫)而得名。传说,五代卢光稠称霸虔城的时候,杨救贫帮助卢光稠筑城,特意去海边搬山运石,回来的路上用仙术把山石变成黑猪驱赶,一路上,却总有跟不上队、被凡人识破的"猪"掉落人间,杨仙岭就是 [[ 杨公 ]] 故意遗留下的山石。 [[ 杨救贫 ]] 曾在山上筑庐隐居、著书立说、授徒传艺,山上原有杨仙庙,现在还有遗址。建立杨公祠就是为了纪念杨仙,客家文化城选址在杨仙岭下,也是考虑到对面的杨仙岭这一要素的。
相传将风水术带入客家地区的主要是杨筠松。杨筠松又叫杨救贫,属唐末避乱南迁的客家先氏。他在堪舆学理论上力主峦头形势为上,强调困地制宜、因龙择穴,著有《撼龙经》、《疑龙经》、《疑龙十问》等,都收入了《 [[ 文渊阁四库全书 ]] 》。他由长安来到赣南以后,就在 [[ 杨仙岭 ]] 隐居下来,在为当地氏众堪定阴阳宅址,为人排忧解难,遍阅赣南的名山大川的同时,授徒传艺,使原来长期禁锢于皇宫密室的堪舆学广传氏词。他继承和发展了风水术中的形法理论,创立了"江西形势派",即"赣南派"。后来,堪舆学广为传播,世代相传,风水观念则作为一种文化积淀深深浸透于客家人心灵中,杨救贫也因此成了风水术士共同尊奉的祖师。其后辈弟子又将民间风水带回宫廷,十三陵即为其后代传人廖均卿所设计。
客家人从中原背井离乡而来,在赣南这块秀丽的土地上扎根,然后裔播四海。他们希望永久平安,不再受战火牵连,不再有灾难降临,于是企求生活居所与自然和谐,世代昌盛,人才辈出。这一人文化的建筑理念,决定了客家人格外地重视风水。在客家地区许多山水、村落间,这种风水意识体现得自然天成,总可以在这个祠堂前发现一口聚风蓄水的池塘,在那个豪宅前找到一块遮风挡雨的照壁,或是在某个正对巷口的墙壁上看几一枚"泰山石敢当"的镶字碑石!这都体现了客家人重视"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
在杨公雕像后墙上,镶嵌着一个超大型的罗盘,直径300厘米,可谓世界之最。在罗盘的左右边墙上挂着反映杨公生平事迹的四幅木雕版画,分别是"虔城立说"、"授徒传艺"、"救贫行善"、"风水行世" 。祠外陈列着历代风水大师画像、生平事迹、成就、风水建筑模型、风水理论书籍、风水实践的演绎方法和工具。
折叠 === 客家风情街=== 
在客家文化城的东面、北面、西面的是风情街,风情街半围合文化城,其马头墙的造型象龙背一样,犹如一条龙围护着文化城。风情街总占地12525平方米,长835米,进深15米,建筑面积约30000平方米,总投资1100万元。风情街共有300多间店面,全部为仿古建筑,灰砖青瓦,雕花格窗,廊檐下灯笼高挂,酒旗飘飘,体现浓郁的古街市风情,洋溢着客家的祥瑞气氛。这里集中了客家特有的美食、服饰、风物土产、旅游纪念品等。游人步入其中,就知步入客家风土人情的故园,可以随意与俏丽的客家妹闲聊对话,购买客家土特产品,品尝客家美味,体味客家风情。说到吃,赣南客家的是最有讲究了,有名的客家特色菜有:赣江小炒鱼、客家宴席必不可少的"荷包炸"、毛泽东命名的"四星望月"等;小吃有黄粘、鱼条、灯盏糕等等;还有醇醇的米酒、香喷喷的擂茶……
折叠 === 客家风情园=== 客家风情园 位于客家文化城南面,贡江岸边,面积16340平方米,长约440米,为敞开式园林,整个建筑融生态休闲和防洪功能为一体,植有绿树、鲜花、碧草,其间置有"舞龙灯"、"鲤跃龙门"、"三叠龟"等石雕。靠杨仙大道的缓坡绿化带宽约20米,中间草地问种榕树、黄花槐、红叶李等,并夹种 [[ 海棠球 ]] 、杜鹃、 [[ 女贞 ]] 、迎春花、拼色块图案。坡顶为鹅卵石,碎花岗岩铺彻的石径,宽4米。靠水面斜坡绿化带分两段,上段宽9.8米,植红棒木配假连翘拼成隶书"客家文化城"五字,间种 [[ 桂花树 ]] [[ 白玉兰 ]] [[ 铁树 ]] 等。上段与下段中间有一3米小径。下段种杨柳和篁竹。正对牌坊大门缓坡用火烧板铺路可上坡顶,再经麻条石台阶下河滩游玩。在风情园边的贡江河段筑一大型橡胶坝,开辟一个多功能水上游乐场,游人可驾皮艇一展水上健将风采;也可在沙滩上嬉戏,沐清风,赏佳景,夏日即到贡江击水;抑或到浮桥上与同伴闲步畅谈,也可徒步直上杨仙岭,览名城之全貌,发思古之幽情。在城南二期工程中,风情园将拓展,西邻赣州时间公园,东接充满现代感的梅林大桥而至森林公园;风情园北边的开阔地带,兼具食宿、娱乐、购物等功能的客家宾馆和一大片商住楼将拔地而起,与青山、绿水、名城共筑人与自然新家园。而以客家文化城为点,近依周边秀美山水和日新月异的梅林县城,乃至宋城赣州,延伸至以储浮--湖江、回村--白鸳为两翼的客家文化旅游线路业已形成。 == 相关视频 ==<center>{{#iDisplay:d0397cbaxgn|480|270|qq}}<center>赣县樱花客家文化城航拍</center></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670 折叠编辑本段优惠政策"白衣战士"前线鏖战,江西老区人民特别感恩、倍加牵挂。为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广大医护工作者表达敬意,江西所有5A、4A级景区及234家其他景区对全国医护工作者免门票。优惠时间为景区恢复运营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医护工作者凭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医师证或护士证,可享江西省390个景区门票免费优惠政策。中國地方志總論]]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