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拓片

增加 4 位元組, 1 年前
起源
拓片即是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紋拓印在紙上。除有凹凸紋飾的器物外,[[甲骨文]]字、[[銅器]][[銘文]]、[[碑刻]]、[[墓誌銘]]、[[古錢]]幣、畫像磚、畫像石等,都是使用此法記錄保存一些珍貴文物,如碑、版、印章邊款、[[鎮紙]]、臂擱、筆筒、扇骨、墨水匣、銅鏡、瓦當、畫像磚以及錢幣等器物,時間長了會受自然因素侵蝕毀損,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文物,人們將其拓印下來,使之傳承後世子孫,於是便產生了拓印技術。<ref>[https://www.sohu.com/a/306718983_584699 拓片是怎麼做出來的? ]搜狐</ref>拓片製作手法不同。簡單可將紙覆蓋在刻有欲拓內容的硬平面上,傾斜鉛筆頭,輕輕塗畫,使圖文的凹凸不平之處複製到紙上。主要拓印對象是石碑、甲骨、青銅器皿上的書法文字,另有少量的花紋圖案。
==起源==
中國拓片技藝分南、北兩大派系,派下又分支系。古時的石刻書法作品多以拓片形式存在於世。《隋書.經籍志》有「其相承傳拓之本,猶在祕府」的記載,則至少在此之前已有製作拓片的技術,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最早拓片,則是唐代(618-907)的拓本。自[[ ]] 代起,「北碑南帖」簡單地概括了南北派系的主要分歧。南派著重於帖學([[ 墨跡]][[書法]]),北派則注重碑學([[石刻]]書法)。南北二派在五胡亂華時期因政治原因隔離開來,南派通過[[東晉]]、[[劉宋]]、[[南齊]]、[[梁朝]]、[[陳朝]]前後五朝,北派以[[後趙]]、[[前燕]]、[[前秦]]、[[北魏]]、[[東魏]]、[[北齊]]、[[北周]]、[[隋朝]]一脈相承,至 [[ ]][[ ]] 二派形成現狀。南派以蘇派為代表, [[ 金春剛 ]] 是蘇派技法的代表大師。
==文物價值==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