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朱兵

增加 2,70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朱兵| 圖像 = [[File:T01dc1333917a5f951c.jpg|缩略图|左|[https://p1.ssl.qhmsg.com/t01dc1333917a5f951c.jpg 原圖鏈結][https://baike.so.com/doc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896106-&sid=10493121.html来自360]]]| 朱兵,1953 出生日期 = 1953 年8月 | 逝世时间 =| 出 ,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员, 地点 = | 國籍 = 中国| 職業 =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所长 | 知名原因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生理学会理事、北京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知名作品 = 《[[针灸的科学基础]]》</br>《[[针刺镇痛的节段性机制与全身性机制]]》</br>《[[经络的研究]]》</br>}}'''[[朱兵]]'''<ref>[https://baike.so.com/doc/1163526-1230765.html 个人简历网 ] </ref>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 ''' 朱兵''',1953年8月生,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所长。
== 性 别简介 ==
'''职 出生日期1953年8月称''':研究员
'''职 毕业院校务''':中 巴黎大学(6)生命 中医 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所长
国 籍'''毕业学校''':法 巴黎大学(6)生命科学
'''学 职务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 历''': 研究 所所长
'''学 目录1简介2承担课题3获奖情况折叠编辑本段简介职 称位''': 研究员博士
职 务'''导师类别''':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 博士 研究 所 所长生导师
'''专 学校''': 法国巴黎大学(6)生命科学中西医结合基础
''' 术兼职''': 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 理学会理事、北京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科研简况及代表性成果''': 学 位:博士针刺镇痛的阶段性机制与全身性机制研究
导师类别: '''朱兵''',法国巴黎大学 博士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所原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 研究 生导师员。中外针灸关注问题分歧大
专 业: 由于临床证据不充分,西方针灸的病种局限在软组织病痛、头痛、失眠等疾病上。这类疾病多局部取穴,与 医经络理论关系不很紧密,导致中医理论受到 西 医结合基础方针灸学派的质疑。
学术兼职:中国中 由于这些疾病多以痛症为主,而体表刺激传入引起的对疼痛的节段性作用和全身性作用已是疼痛研究领域公认的两种理论。且这两种效应的产生与穴位关系并不密切,无论是穴位针刺还是旁开的非穴位针刺都能激活这两大疼痛调制系统,产生镇痛效应,因而“穴位”并不重要。这个问题导致 西 医结合 方针灸 会理事、中国 派对穴位存在与否的怀疑,同时认为 针灸 学会理事、中国生理学会理事、北京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只是“安慰”效应。
西方临床 简况及代表性成 究中常将“非穴位”作为安慰对照,既然穴位和非穴位针刺都能缓解疼痛,那么针灸的作用就相当于安慰剂作用的论点也就产生了。但是就同样的临床观察结 : ,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穴位和附近的“阿是穴”都能用于治疗多种痛症。  长期以来,我们过于强调穴位的特异性,这也是西方 刺镇痛 灸学派质疑的重点。其实只是我们把穴位 阶段 有效 机制与全身 当作了穴位的特异 机制 ,或是一个穴位比某个穴位效应好一点,仅此而已。 针灸疗效高却无助针灸国际化 西方在评价针灸临床疗效时质疑,我们疗效奇高,但研究设计又乏严谨。“双盲”方法的核心在于避免主观偏倚,盲患者易,而盲针灸医生才是克服主观偏倚的最重要对象;然而,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都重视不够。以针灸为职业或谋生手段的从业者很难克服这种主观偏倚。 同时,由于针灸的有效病种常缺乏客观指标,这都是造成我国针灸 研究论文水平较低、疗效自恃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引入中立的评价方介入临床研究是值得推荐的。 == 承担课题 ==
折叠编辑本段承担课题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1项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1项
== 折叠编辑本段 获奖情况== 参与和主持的研究课题先后获院、局级成果1、2、3等奖12项。部分如下:《针灸的科学基础》:获北京市 [[ 科技进步 ]] 三等奖;《针刺镇痛的节段性机制与全身性机制》: 获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进步二等奖;《经络的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针刺镇痛的阶段性机制与全身性机制研究"获2004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中国针灸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中医学院" [[ 楚天学者]]"特聘教授,上海 [[ 中医药 ]] 大学兼职教授。
撰写《针灸的科学基础》一部。
迄今为止,在国际SCI杂志发表论文26篇,《 [[ 中国科学 ]] 》发表论文2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
指导研究生简况:已毕业博士6人,硕士6人。在读博士6人。
研究方向: [[ 针灸效应机制 ]] [[ 针刺镇痛原理 ]] [[ 循经感传机制 ]] [[ 经脉-脏腑 ]] 相关联系研究。 == 参考资料 =={{reflist}}
2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