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01
次編輯
變更
燥湿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XXX'''<b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XXX'''<b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029/bdefc928b58e47339ba9987263fa9cc3.jpe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ohu.com/a/201001898_657815 圖片來自搜狐网]</small>
|}'''燥湿'''
1.苦温燥湿“:因中焦为寒湿所阻,胸闷呕吐、恶心、腹胀、大便清稀 、苔白腻,用厚朴、半夏、白蔻仁、茯苓等。
2、“苦寒燥湿”:因中焦为 湿热所阻,腹痛腹胀,大便稀薄而热臭,舌苔黄腻,用黄连、黄芩、枳壳 、猪苓等。
==分类==
1、“苦温燥湿“:因中焦为寒湿所阻,胸闷呕吐、恶心、腹胀、大便清稀 、苔白腻,用厚朴、半夏、白蔻仁、茯苓等。
2、“苦寒燥湿”:因中焦为 湿热所阻,腹痛腹胀,大便稀薄而热臭,舌苔黄腻,用黄连、黄芩、枳壳 、猪苓等。
==燥湿简介==
燥湿:是中医祛湿法之一。主要运用苦燥的药物组方以祛除湿邪。用于脾胃及肠道的湿盛之证。根据疾病寒热性质的不同,燥湿法可分为苦温燥湿与苦寒燥湿两类。
苦温燥湿:是用苦温而燥的药物组方以祛除寒湿病邪(或湿邪而不兼有热象)的治法。适用于湿邪或寒湿阻于中焦脾胃的证候。常用苍术、厚朴、陈皮、白豆蔻等药物组成方剂,代表方剂如平胃散等。
苦寒燥湿(又称清热燥湿):是用苦寒而燥的药物组方以祛除湿热病邪的治法。适用于温热病证。常用黄连、黄芩、龙胆等药物组成方剂,代表方剂如龙胆泻肝汤等。燥湿法常与芳香化湿、健脾化湿等治法配合使用。
==苦寒燥湿==
苦寒燥湿治疗学术语。指用苦寒药物祛除湿热病邪的方法。用于胃肠湿热所致腹痛腹胀,大便稀烂热臭,舌苔黄腻等症。常用黄连、黄芩、黄柏、枳壳、猪苓等药。
==参考文献==
|<center>'''XXX'''<b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029/bdefc928b58e47339ba9987263fa9cc3.jpe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ohu.com/a/201001898_657815 圖片來自搜狐网]</small>
|}'''燥湿'''
1.苦温燥湿“:因中焦为寒湿所阻,胸闷呕吐、恶心、腹胀、大便清稀 、苔白腻,用厚朴、半夏、白蔻仁、茯苓等。
2、“苦寒燥湿”:因中焦为 湿热所阻,腹痛腹胀,大便稀薄而热臭,舌苔黄腻,用黄连、黄芩、枳壳 、猪苓等。
==分类==
1、“苦温燥湿“:因中焦为寒湿所阻,胸闷呕吐、恶心、腹胀、大便清稀 、苔白腻,用厚朴、半夏、白蔻仁、茯苓等。
2、“苦寒燥湿”:因中焦为 湿热所阻,腹痛腹胀,大便稀薄而热臭,舌苔黄腻,用黄连、黄芩、枳壳 、猪苓等。
==燥湿简介==
燥湿:是中医祛湿法之一。主要运用苦燥的药物组方以祛除湿邪。用于脾胃及肠道的湿盛之证。根据疾病寒热性质的不同,燥湿法可分为苦温燥湿与苦寒燥湿两类。
苦温燥湿:是用苦温而燥的药物组方以祛除寒湿病邪(或湿邪而不兼有热象)的治法。适用于湿邪或寒湿阻于中焦脾胃的证候。常用苍术、厚朴、陈皮、白豆蔻等药物组成方剂,代表方剂如平胃散等。
苦寒燥湿(又称清热燥湿):是用苦寒而燥的药物组方以祛除湿热病邪的治法。适用于温热病证。常用黄连、黄芩、龙胆等药物组成方剂,代表方剂如龙胆泻肝汤等。燥湿法常与芳香化湿、健脾化湿等治法配合使用。
==苦寒燥湿==
苦寒燥湿治疗学术语。指用苦寒药物祛除湿热病邪的方法。用于胃肠湿热所致腹痛腹胀,大便稀烂热臭,舌苔黄腻等症。常用黄连、黄芩、黄柏、枳壳、猪苓等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