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6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news.gtimg.com%2Fnewsapp_bt%2F0%2F13669768555%2F1000.jpg&refer=http%3A%2F%2Finews.gtimg.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64717087&t=52ac739455a9a94e527afbb88dae6bb3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new.qq.com/rain/a/20210618a0c35q00 来自腾讯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创作年代:东晋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陶渊明
|}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作于赴任途中,而反复抒发对田园自由生活的深深怀念之情,反映了诗人出仕与复归的矛盾心理。全诗可分四段。首四句为第一段,自叙年轻时淡泊自持之志;次四句为第二段,对自己的出仕之缘由作了解释;接着八句为第三段,叙述诗人旅途所感;最后四句为第四段,叙写诗人今后立身行事的打算。此诗情景交融,语言看似平淡,实为精妙。
==原文==
{{cquote|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陶渊明集》}}
==译文==
年少寄情人事外,倾心只在琴与书。
身穿粗衣情自乐,经常贫困心安处。
机会来临且迎合,暂时栖身登仕途。
弃杖命人备行装,暂别田园相离去。
孤舟遥遥渐远逝,归思不绝绕心曲。
此番行程岂不远?艰难跋涉千里余。
异乡风景已看倦,一心思念园田居。
看云羞对高飞鸟,临河愧对水中鱼。
真朴之念在胸中,岂被人事所约束?
且顺自然任变化,终将返回隐居庐。
==作者简介==
陶渊明大约生于365年,出生在今天的[[江西省]][[宜丰县]]澄塘镇新安村的安成自然村。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父名史不载,存疑。)陶渊明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刺史王凝之的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后任彭泽县令,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公元393年陶渊明时年29岁,与妻及子离开南山陶家坪。此后陶渊明一家在浔阳居住了24年。其间,陶渊明因王氏妻亡,继娶浔阳翟氏。公元416年,陶渊明52岁,与妻翟氏带幼子佟回到宜丰故里,修葺南山旧宅而居之。11年后,陶渊明卒于星子栗里,后归葬康乐县义钧乡之七里山即今宜丰澄塘镇的七里山。
陶渊明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公元427年,陶渊明走完了他六十三年的生命历程(有关陶渊明的生年仍有待考证,因此此处的六十三年之说也有待考证),与世长辞。如今陶渊明的墓保存完好,墓碑由一大二小共三块碑石组成,正中楷书“晋征士陶公靖节先生之墓”,左刻墓志,右刻《归去来兮辞》,是清朝乾隆元年陶姓子孙所立。<ref>[https://www.lishik.cn/ti_feng_ma_/5477.html 陶渊明简介], 历史网,2021-03-21</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100 哲學總論]]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news.gtimg.com%2Fnewsapp_bt%2F0%2F13669768555%2F1000.jpg&refer=http%3A%2F%2Finews.gtimg.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64717087&t=52ac739455a9a94e527afbb88dae6bb3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new.qq.com/rain/a/20210618a0c35q00 来自腾讯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创作年代:东晋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陶渊明
|}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作于赴任途中,而反复抒发对田园自由生活的深深怀念之情,反映了诗人出仕与复归的矛盾心理。全诗可分四段。首四句为第一段,自叙年轻时淡泊自持之志;次四句为第二段,对自己的出仕之缘由作了解释;接着八句为第三段,叙述诗人旅途所感;最后四句为第四段,叙写诗人今后立身行事的打算。此诗情景交融,语言看似平淡,实为精妙。
==原文==
{{cquote|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陶渊明集》}}
==译文==
年少寄情人事外,倾心只在琴与书。
身穿粗衣情自乐,经常贫困心安处。
机会来临且迎合,暂时栖身登仕途。
弃杖命人备行装,暂别田园相离去。
孤舟遥遥渐远逝,归思不绝绕心曲。
此番行程岂不远?艰难跋涉千里余。
异乡风景已看倦,一心思念园田居。
看云羞对高飞鸟,临河愧对水中鱼。
真朴之念在胸中,岂被人事所约束?
且顺自然任变化,终将返回隐居庐。
==作者简介==
陶渊明大约生于365年,出生在今天的[[江西省]][[宜丰县]]澄塘镇新安村的安成自然村。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父名史不载,存疑。)陶渊明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刺史王凝之的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后任彭泽县令,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公元393年陶渊明时年29岁,与妻及子离开南山陶家坪。此后陶渊明一家在浔阳居住了24年。其间,陶渊明因王氏妻亡,继娶浔阳翟氏。公元416年,陶渊明52岁,与妻翟氏带幼子佟回到宜丰故里,修葺南山旧宅而居之。11年后,陶渊明卒于星子栗里,后归葬康乐县义钧乡之七里山即今宜丰澄塘镇的七里山。
陶渊明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公元427年,陶渊明走完了他六十三年的生命历程(有关陶渊明的生年仍有待考证,因此此处的六十三年之说也有待考证),与世长辞。如今陶渊明的墓保存完好,墓碑由一大二小共三块碑石组成,正中楷书“晋征士陶公靖节先生之墓”,左刻墓志,右刻《归去来兮辞》,是清朝乾隆元年陶姓子孙所立。<ref>[https://www.lishik.cn/ti_feng_ma_/5477.html 陶渊明简介], 历史网,2021-03-21</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100 哲學總論]]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