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蔡庄

增加 4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清凉寺曾用名清凉社、清凉监院,始建于明末。当时,蔡庄原名"胜福庄",因此,清凉寺史称"胜福庄清凉社"。明清交替时,战乱频繁,这座不甚出名的寺庙逐渐衰败,和尚出走,殿堂残存几毁。
清朝建立政权初期,许多地方汉人不服统治,满汉对立情绪严重。朝廷为了笼络人心,在 [[ 祭孔 ]] 尊儒的同时,令各地官员修庙敬佛,以安民心。通过这些庙宇,不仅宣扬与世无争的佛家思想,还敬奉中国古代忠于君王的模范人物,以调和汉人对满人的对立情绪。康熙十四年(1675年)前后,浙江籍进士邵岳斗任沭阳知县,他认为沭北一带需要重点设置"教化"百姓的基地,便大力支持复兴和扩建清凉社。经胜福庄村民及县内外诸多佛界信士全力捐资,第一次重建清凉寺大殿。邵知县调来许多能工巧匠,拆残庙建新寺,至康熙十六年(1677)秋建成。该寺分前大殿、中殿、后大殿,整个寺庙结构秀美、色调幽雅,殿脊上一律饰以金黄色琉璃瓦,在蓝天白云映衬下金碧辉煌,庄严富丽。三殿内共供有神像102尊,神像内容出现佛教和儒道调和的现象,既有佛像又有英雄神、文化神。其中,最大的神像是头顶殿梁的关云长。此外,僧堂、厨库等附属建筑。清凉社重建完毕时,邵知县还邀请监察御史徐越、翰林院学士陈延等人书写碑文以作纪念。
'''清凉寺'''
29,6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