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53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苜蓿 - 豆科苜蓿属植物 </big>'''
|-
|<center><img src= 图片地址 https://img1.baidu.com/it/u=1594286570,3871891207&fm=253&fmt=auto&app=138&f=JPEG?w=500&h=667 width="300"></center><small>[ 图片网址 https://img1.baidu.com/it/u=1594286570,3871891207&fm=253&fmt=auto&app=138&f=JPEG?w=500&h=667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野苜蓿(学名:Medicago falcata L.)是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0)40-100(-120)厘米。全株被淡黄色绢毛;茎直立,圆柱形。托叶狭三角形,锥尖,全缘,小叶倒卵形至倒心形,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阔楔形,上面几无毛,下面被细绢毛,总状花序腋生,密被绢毛;苞片小,披针状锥尖,萼钟形,萼齿披针状三角形,比萼筒短,子房线形,荚果扁平,种子肾形,5月开花。[[花期]]6-8月,果期7-9月。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欧洲]]盛产,中亚各国,世界各国有引种栽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适应性较广,土壤pH值在5-8.5都可种植。野苜蓿适应能力强,耐寒抗旱,耐盐碱,抗病虫害,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野生牧草。但荚果熟时自然开裂,种子收获量低,故在大田栽植尚有一些技术问题,主要是用来和紫苜蓿杂交培育优良的地区性新品系== 基本信息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20)40-100(-120)厘米。主根粗壮,[[木质]],须根发达。茎平卧或上升,圆柱形,多分枝。茎平卧或上升,圆柱形,多分枝。羽状三出复叶;托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基部戟形,全缘或稍具锯齿,脉纹明显;叶柄细,比小叶短;小叶倒卵形至线状倒披针形,长(5)8-15(-20)毫米,宽(1)2-5(-10)毫米,先端近圆形,具刺尖,基部楔形,边缘上部四分之一具锐锯齿,上面无毛,下面被贴伏毛,侧脉12-15对,与中脉成锐角平行达叶边,不分叉;顶生小叶稍大。
[[花序]]短总状,长1-2(-4)厘米,具花6-20(-25)朵,[[稠密]],花期几不伸长;总花梗腋生,挺直,与叶等长或稍长;苞片针刺状,长约1毫米;花长6-9(-11)毫米;花梗长2-3毫米,被毛;萼钟形,被贴伏毛,萼齿线状锥形,比萼筒长;花冠黄色,旗瓣长倒卵形,翼瓣和龙骨瓣等长,均比旗瓣短;子房线形,被柔毛,花柱短,略弯,胚珠2-5粒。荚果镰形,长(8)10-15毫米,宽2.5-3.5(-4)毫米,脉纹细,斜向,被贴伏毛;有[[种子]]2-4粒。种子卵状椭圆形,长2毫米,宽1.5毫米,黄褐色,胚根处凸起。花期6-8月,果期7-9月。==主要变种==草原苜蓿(MedicagofalcataL. var.romanica(Brandza) Hayek):该变种茎直立,密被黄色绒毛。小叶线形,先端急尖或截形,叶缘仅具2-3锯齿,叶上面被稀疏贴伏毛,下面被密毛,侧脉5-7对。荚果挺直。与原变种不同。分布于新疆。生于偏旱的山坡、草原。欧洲东部至中亚、西伯利亚西部均有分布。该变种抗旱能力强,产量高,在大田栽植方面价值较大。==生长环境==野苜蓿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适应性较广,土壤pH值在5-8.5都可种植,能耐一定[[酸性]],有灌溉条件的红壤坡地上可以生长;耐瘠性弱,在肥沃的土壤或适当的施肥条件下,生长良好;对海拔要求不严,在禄丰县海拔1300-2290米的地区种植生长良好;喜潮湿,宜在排水良好的水田种植;在土壤持水量为60-70%,生长最佳;积水的田块要先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并配合施用磷肥时才可种植。黄花苜蓿耐旱性较差,应选择有灌溉条件的地块种植才能提高产量。==分布范围==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各地。欧洲盛产,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伊朗等亚洲地区分布也很广泛,世界各国都有引种栽培。<ref>[ https://wenda.so.com/q/1643805213215041 苜蓿 - 豆科苜蓿属植物], 360 国学 问答 ,</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