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Melinis nerviglumis

移除 7,732 位元組, 1 年前
rollbackEdits.php mass rollback
'''Melinis nerviglumis'''一種來自南非的小型半常綠冷季草,形成一英尺高的整齊叢生。它有藍綠色的葉子,在秋天變成紫紅色,艷麗的粉紅色花朵在春天和夏天從葉子上方升起一英尺,花朵在冬天仍然有吸引力。最好在充足的陽光下,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定期澆水,但可以忍受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沒有灌溉和靠近海邊的條件。<ref>Melinis nerviglumis[https://www.smgrowers.com/products/plants/plantdisplay.asp?cat_id=5&plant_id=1696&page=3]</ref>
 
== 两个「日不落帝国」 ==
=== 西班牙帝国 ===
[[File:Spanish Empire-World Map.png|thumb|350px|图1.'''[[西班牙帝国]]'''400多年来的版图,详情请点击地图]]
[[File:Flag of New Spain.svg|30px|left]]
{{main|西班牙帝国}}
 
'''西班牙帝国'''是世界上第一批[[全球帝国]]之一,也是第一个被冠以「日不落帝国」称号的国家。
 
[[File:Philip II.jpg|150px|right|thumb|[[肺力二世 (西班牙)|肺力二世]]时期是西班牙帝国的极盛期]]
 
15世纪末,[[收复失地运动]]成功后,西班牙统一,迅速走向海外扩张道路。16世纪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的先驱,并在各大海洋开拓贸易路线,使得贸易繁荣,西班牙横跨[[大西洋]]到[[美洲]],从[[墨西哥]]横跨[[太平洋]],经[[菲律宾]]到[[东亚]]。西班牙征服者推翻了[[阿兹特克]]、[[印加]]和[[玛雅文明|玛雅]]文明,并对南北美洲大片领土宣称拥有主权。西班牙王室与欧洲各王室联姻,取得了大片领地的继承权。[[卡洛斯一世 (西班牙)|卡洛斯一世]]时期,西班牙王位和[[神圣罗马帝国]]皇位合二为一,使西班牙在欧洲的影响力迅速提高。卡洛斯一世更打败或阻挡最强大的敌人[[法国]]和[[奥斯曼帝国]],西班牙遂开始称霸欧洲。这表现在1525年俘虏法王的[[帕维亚之战]]、1527年擒获[[教宗]]的[[罗马之劫 (1527年)|罗马之劫]],确立西班牙在[[西欧]]与[[南欧]]的[[霸权]]地位。
 
16世纪中期开始,[[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利用美洲采矿所得的金银取得更多军费,以应付在[[欧洲]]和[[北非]]的长期战争。[[肺力二世 (西班牙)|肺力二世]]时期(1556-1598年在位),虽然西班牙与神圣罗马帝国分治,但[[哈布斯堡王室]]的力量并没有削弱,反而于1580年兼并[[葡萄牙帝国]](于1640年失去),并获得了后者广阔的殖民地,把半个[[尼德兰]]、半个[[亚平宁半岛]]、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和几乎整个[[中美洲|中]]、[[南美洲]]归为己有,还包括[[亚洲]]的[[菲律宾群岛]],甚至还一度包括[[台湾]]。自此,西班牙一直维持著世上最大的帝国(见图1)。16世纪至17世纪的西班牙正处于[[西班牙黄金时期|黄金时期]],是欧洲无可争议的霸主,缔造了被后世称为「[[西班牙治下的和平]]」时代。1800年的[[西班牙帝国]]国土面积达1600万平方公里。
 
虽然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惨败于[[英国]],西班牙帝国开始衰弱,其海上[[霸权]]逐渐被[[荷兰]]、[[英国]]等新兴海权抗衡压制,但其仍不失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但[[三十年战争]]后,西班牙一蹶不振,从其伟大的顶点迅速跌落下来,虽然保住了美洲殖民地,但它从此在欧洲政治舞台上不再唱主角,不再成其为一个大国。[[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和[[半岛战争]]使这个老态的帝国雪上加霜,之后其美洲殖民地纷纷独立。[[美西战争]]更给西班牙以最后一击,昔日的「日不落帝国」已经日薄西山。
 
=== 大英帝国 ===
[[File:Flag of the United Kingdom.svg|40px|left]]{{main|大英帝国}}
[[File:Anachronous map of the British Empire.png|thumb|350px|图2.时间交错的'''[[大英帝国]]'''全球地图。地图上的各种颜色的意义说明如下:
<br />
1.粉红色:1945年的[[英国]]殖民地。<br />
2.橘红色:英国[[自治领]]。<br />
3.橘红色边包围着的粉红色:自治领的殖民地。<br />
4.深红棕色:1920年丧失的地区。<br />
5.紫色:英国[[保护国]]和在[[印度]]的[[土邦]]。<br />
6.淡紫色:1705年[[英格兰]]丧失的地区。<br />
7.斜线:英国[[势力范围]]。]]
 
[[西班牙帝国]]衰弱后,第二个获得“日不落帝国”称号的是'''大英帝国'''。
[[File:Queen Victoria bw.jpg|150px|thumb|right|[[维多利亚女王]]时期是大英帝国的极盛期]]
{{main|第二次百年战争}}
自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英国]]逐渐追上[[西班牙]],成为新兴的海上[[强权]],开始不断扩张海外[[殖民地]]。虽然之后[[英国]]的海上势力大起大落(1609年被[[荷兰]]超越),但17世纪下半开始,相继在[[英荷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到[[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一系列战役,与最强劲的对手[[荷兰]]和[[法国]]进行拉锯战的角力。在英法[[第二次百年战争]](1689-1815年)中,英国不断在海战获胜,并先后夺取法、荷两国的大片殖民地,确立其海上第一[[霸权]]的地位。也就是在[[七年战争]]胜利后的1763年,英国首次骄傲地自称「日不落帝国」。不过二十年后因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失败,英国被迫收起自傲心,暂时取消日不落帝国的自称。
 
1815年[[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胜利,又进一步巩固了它的国际政治军事强权地位,[[工业革命]]更让[[英国]]成为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因此1815年彻底打赢[[第二次百年战争]]后,英国又开始自称日不落帝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英帝国]]步入了全盛时期,1938年人口达4.58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1922年通过[[一战]]获得[[德国殖民地]]后,国土面积达到3367万平方公里,约为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4.75%,从[[英伦三岛]]蔓延到[[香港]]、[[威海卫]]、[[冈比亚]]、[[纽芬兰]]、[[加拿大]]、[[纽西兰]]、[[澳洲]]、[[直布罗陀]]、[[福克兰群岛]]、[[马来亚]]、[[缅甸]]、[[印度]]、[[乌干达]]、[[肯尼亚]]、[[南非]]、[[尼日利亚]]、[[马耳他]]、[[新加坡]]以及无数[[岛屿]],地球上的24个[[时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英国]]霸权领导下的国际秩序被称为“[[不列颠治下的和平]]”。[[英国]]出版的[[大英帝国]]全球地图通常用[[红色]]把帝国的领土标出(见图2),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这个庞大的帝国在全球的影响力。
 
然而对帝国的扩张也有批评的声音。19世纪的[[政治家]][[罗伯特·盖斯科因-塞西尔,第三代索尔斯伯利侯爵|索尔斯伯利勳爵]]在1861年抱怨[[英国]]每年支出150万英镑保卫殖民地,“仅仅滋养了一大堆军事驻地的和一种‘日不落帝国’的自满情绪。(英语:to furnish an agreeable variety of stations to our soldiers, and to indulge in the sentiment that the sun never sets on our Empire.)”一家[[斯里兰卡]]的[[新闻]][[报纸]]引用了[[科尔文·R·德·西尔瓦]]所做出的著名回答:“那是因为[[上帝]]不信任黑暗中的英国人。(英语:That's because God does not trust the British in the dark.)”<ref>[http://www.lankanewspapers.com/news/2005/3/1063.html ''Peter's denial: Tiger by the tale'']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113010313/http://www.lankanewspapers.com/news/2005/3/1063.html |date=2007-01-13 }}. Sri Lanka News. Sunday, 13 March 2005. </ref>
 
但到了20世纪中叶,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全球[[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和[[英国]]国力的日渐式微,其殖民地纷纷独立,与此同时,新兴霸权国家[[美国]]的掘起,加速了[[大英帝国]]的瓦解。如今,[[英国]]和它的大部分前殖民地国家组成了一个[[国际组织]]——[[英联邦]]以取代[[大英帝国]]。但是与[[大英帝国]]不同的是,[[英国]]再也无法在[[政治]]、[[外交]]和[[经济]]等各个方面直接影响[[英联邦]]的其他成员了。
== 植物簡介 ==
39,1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