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海因茨·古德里安

增加 25,062 位元組, 1 年前
rollbackEdits.php mass rollback
[[File:古德里安1.jpg|缩略图|[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472309f790529822c4be7108dcca7bcb0b46d468?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268,limit_1/format,f_jpg 原图链接] 海因茨·古德里安 [https://www.sohu.com/a/194532206_99930900 来自搜狐]]]
{{Infobox military person
|name = 海因茨·古德里安<br>{{small|Heinz Guderian}}
|birth_name =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br>Heinz Wilhelm Guderian
|birth_date = {{Birth date|1888|6|17|df=y}}
|death_date = {{death date and age|1954|5|14|1888|6|17|df=y}}
|image       = [[File:古德里安1.jpg|缩略图|居中|[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472309f790529822c4be7108dcca7bcb0b46d468?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268,limit_1/format,f_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194532206_99930900 来自搜狐]]]
|image_size = 280px
|caption = 古德里安
|birth_place = [[普鲁士王国|普鲁士]][[海乌姆诺|库尔姆]]<br /><small>(今[[波兰]][[库亚维-波美拉尼亚省]][[海乌姆诺]])</small>
|death_place = [[巴伐利亚]][[施万高]]
|allegiance = (1918年前)<br />(1933年前)<br />(1945年前)<br/> (1945年后)
|serviceyears = 1907年–1954年
|rank = 大将
|commands = [[第2装甲师 (德国国防军)|第2装甲师]] <br />{{le|第16军 (德国国防军)|XVI Army Corps (Wehrmacht)|第16军}}<br />第19军<br />{{le|第2装甲军团|2nd Panzer Army|第2装甲军团/古德里安装甲军团}}
|battles = {{plainlist |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波兰战役]]
:[[法国战役]]
::[[色当战役 (1940年)|色当战役]]
:[[巴巴罗萨行动]]
::[[基辅战役 (1941年)|基辅战役]]
::[[莫斯科战役]]
}}
|awards = [[铁十字勋章|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lang-de|'''Heinz Wilhelm Guderian'''}},{{bd|1888年|6月17日|1954年|5月14日|catIdx=Guderian}}),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位著名的[[德意志国防军|德国陆军]]将领,最高军阶为[[大将]]。<ref>[https://www.sohu.com/a/194532206_99930900 二战德国名将:装甲“闪击战之父”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2017年9月26日 -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身为正规的德国国防军优秀将领的他还算清白,反对纳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更...</ref>
 
==简介==
 
著名军事家,“闪击战”的创始人,历史学家赞其“闪击战之父”。他同时也是[[装甲]]战、[[坦克]]战的倡导者,被誉为“德国装甲兵之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著名的德国陆军将领之一。<ref>唐译主编,军事百科 图文版,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05,第68页</ref>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与[[曼施坦因]]、[[隆美尔]]被后人并称为二战德国三大名将,也被称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帝国之鹰”。
 
古德里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提倡[[坦克]]与机械化部队使用于现代化战争的重要推动者,在他组织与推动理论下,德国建立了一支当时作战最具效率的装甲部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以新型战争型态:「[[闪电战|闪击战]]」并屡屡击败敌军,古德里安也是联合兵种作战和[[前线指挥]]等战争型态发展的推动者和先驱。
 
古德里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担任了装甲部队的指挥官,在[[波兰战役]]期间指挥了第19装甲军进行快速的突穿攻势,与苏联军队会师。在1940年的[[法国战役|西线战役]]中,古德里安担任[[A集团军]]第19装甲军军长,为西线主攻的装甲兵力矛头之一。
 
攻势发起后,古德里安指挥部队通过了被盟军认为战车难以横越的[[阿登森林]],直驶[[英吉利海峡]],将困于比利时的盟军包围消灭,这次军事行动的成功令德国乃至全世界体会到装甲部队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1941年6月德国发动「[[巴巴罗萨作战]]」入侵[[苏联]],古德里安出任[[中央集团军]]的[[第2装甲兵团]]司令,指挥德军装甲师完成多次包围歼灭战,直趋苏联首都[[莫斯科]],但在[[阿道夫·希特勒]]命令下,古德里安放弃其原先的目标,转而率军南下进行史上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基辅战役 (1941年)|基辅战役]]」,这场战役虽然以德军的胜利结束,但因为延误的时间而使德军必须在极不利的冬季状态下[[莫斯科|进攻莫斯科]],古德里安也因此被免职。<ref>张勤,杨承清编著,星级战将,航空工业出版社,2012.10,第128页</ref>
 
1943年德国于「[[史达林格勒战役]]」中惨败后,古德里安复出并被任命为[[装甲兵总监]],进行重建装甲部队的工作,进而发动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装甲战斗「[[库尔斯克会战|库尔斯克会战]]」,虽然德军在战场上佔尽优势,将3倍人数于德军的苏军打败,但是由于美军在[[西西里岛登陆战|西西里岛登陆]]迫使得希特勒下令德军回防。
 
1944年7月古德里安出任陆军参谋长,这是他所晋升到的最高职位,但于战争结束前不久被免职。
 
古德里安现今成为了德国发展装甲兵力的代表人物,被历史学家称作「闪击战之父」和「世界装甲车之父」 ,但同时也因为其急躁和直爽的个性而被部下取了个「急速海因茨」(''Schneller Heinz'')的绰号。<ref>[http://www.lizhijianghu.com/Jdyl/10980.html 古德里安的名言语录 .励志江湖网.2016-09-30[引用日期2016-09-30]]</ref>
 
== 背景与青年时代 ==
古德里安出生于现于波兰境内的[[普鲁士]]西边[[维斯瓦河]]旁的[[海乌姆诺|库尔姆]](''{{lang|de|Kulm}}'')一个军人家庭,父亲弗里德里希·古德里安(''Friedrich Guderian'')是1名陆军[[营|营级]]军官。母亲是克拉拉·基尔霍夫(''Clara Kirchhoff'')。{{sfn|Guderian|1937|p=7}}
 
1894年,六岁的古德里安在[[阿尔萨斯|阿尔萨斯州]][[科尔马 (上莱茵省)|科尔马]]入学读书,1901年-1902年,进入位于[[巴登]]的[[卡尔斯鲁厄]]军校。1903年-1907年,入读位于[[柏林]]附近的[[大利希特菲尔德]](''Groß Lichterfelde'')中央军官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驻在洛林州比奇的第十[[汉诺威]]轻步兵营,担任见习军官。随后被晋升为[[中尉]]并在1911年被分派至隶属[[普鲁士]]陆军通信兵团的第三通信兵营。1913年10月古德里安迎娶了妻子玛格丽特·格尔纳(''Margarete Goerne'')。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古德林先后历任电台台长,团部参谋以及营长等职。并参与过[[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 德国装甲兵的建立 ==
虽然古德里安出身于轻步兵,但是却命中注定地一直与“摩托化”问题发生密切关系。1922年1月,古德里安意想不到地被调往国防部运输兵监察处担任参谋。正是在这里古德里安开始了[[坦克]]与[[装甲兵]]作战理论。
 
1922年4月,于[[慕尼黑]]第七摩托化运输营实习数月后,古德里安到[[柏林]]向[[奇施维茨]](''Gen. Erich von Tschischwitz'')[[将军 (军衔)|将军]]报到,然而古德里安获得的工作不过是研究摩托化运输的各种问题,而不是他所期盼的如何运用为作战部队。
 
在踏上这个技术性军职的生涯后,古德里安只好奋力寻找出路。在经历了有关用摩托化车辆运输军队的计划后,他意识到了摩托化部队的实用性并全心投入该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受[[凡尔赛条约]]约束,不得拥有超过100,000人的军队,[[莱茵河]]以东50公里不得设防。因此,倘若新的战争发生,德国无险可守。古德里安认为,德国必须依赖机动性防御,而机动战中又需要对运输部队进行保护,进而引起对装甲车辆的需求。在与军中相关专家讨论和研究英国同行如富勒、[[李德哈特]]的著作后,古德里安学会了装甲兵的集中运用并因在军事刊物中发表相关文章而出名。
 
1925年,古德里安陪同运输兵总监[[纳茨默尔]](''Col. von Natzmer'')参观军事演习时,向运输兵总监建议在将来可以把摩托化部队由勤务兵种转变成战斗兵种时,这位总监却很粗鲁地回答到:“见鬼,什么战斗部队!它们只配装运面粉!”
 
1929年夏季演习中,虽然古德里安构想的装甲兵概念被拒,但是数月后却有机会出任第3摩托化营[[营长]]。在这里,他集中全力进行各种训练,然而摩托化运输仍然受到相当多的阻力,甚至连与同区其他部队演习也被拒。随后,古德里担任新总监鲁兹将军的参谋长,并与骑兵派系发生激烈的冲突。最终为摩托化部队赢得一席位置。之后,他便着手装甲兵的装备,训练和战术制定等问题,经过古德里安多方奔走,并在[[希特勒]]的直接支持下进行开发后,小型坦克[[一号战车|1号坦克]](''Panzer I'')面世并于1934年投入使用。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种原本作为训练之用的小型坦克一直都是德军装甲兵的标准装备。
 
==== 装甲战术 ====
德军在一战后期发明了渗透战术。这种战术依靠专门的突击部队以松散队形前进,而非集团冲锋,从而突破敌方的堑壕防线,绕过敌方据点,并渗透到敌方纵深处进行破坏。德军在1918年[[皇帝会战|皇帝会战]]里采用了这种战术,但机动性不足导致德军无法即时扩大战果,深入敌后。由于德军不能保持攻势的冲击力,它始终无法收获任何决定性的战果。
 
机械化部队是在敌军战线上维持一个缺口的关键。但做到这样所必要的高度机械化在1920年代之前都无法实现。苏联元帅[[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图哈切夫斯基]]也在探索纵深作战的理念,但他本人却在1937年斯大林的[[大清洗]]之中遭到处决。
 
在德国,古德里安是机械化,坦克,和利用装甲部队进行纵深作战的首要倡导者。他被视为德国装甲师的首席建筑师。古德里安开发了将装甲部队在集中在突破口一点以及纵深突破的战略,并大加发扬。他在著作“注意——坦克!”一书中描述了装甲攻击的成功要素:出其不意,兵力集中,和有利地形。
 
古德里安提倡步兵和炮兵和坦克在装甲师里协同行动,以发挥更大作用。他在回忆录“装甲指挥官”里写到他早在1929年已经”深信将坦克编入步兵师是错误的:我们需要融合了所有必要支援兵种的装甲师。”[[希特勒]]掌权以后德国重新建军,这恰恰赋予古德里安把思想投入实践的权力。
 
古德里安相信成功的要素之一是机动部队的指挥官需要能彼此沟通,也要能和属下部队沟通。古德里安在1933年坚持让德国坦克装备电台,对讲机和喉麦,以便每一位坦克车长和手下的乘员,以及连排内其他坦克通话。每辆德国坦克的乘员都是一个紧密合作的队伍,而车长能够和每一位成员沟通。
 
此外,德国坦克也能协同作战,彼此掩护并提升总体火力。[[赫尔曼. 巴尔克]]说“古德里安带来了现代军事思想的决定性革新,其体现不只在装甲部队上,还在通讯之上。”巴尔克认为古德里安的其中一项重大贡献是包括了专门的通信兵的五乘员制,以及组织师级通讯兵以便司令员无论身处那个部队都能指挥整个师。
 
由此,司令员能够在前线统领全师,这样在机动作战中起到关键作用。德军在1939到41年之间的胜利并非源自装备优势,而是源自运用这些装备的优良战术,以及优异的指挥体系让德国装甲部队实现更高的机动性与速度。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 波兰侵略战 ===
1939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古德里安担任[[费多尔·冯·博克]]辖下的第19装甲军军长(含第3装甲师),9月1日参加了[[波兰战役]]。第19装甲军作为[[德国]]北方集团军的开路将,一路如入无人之境。在随后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裡,古德里安和[[保罗·路德维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的装甲军的高速前进就使战术落后的[[波兰]]人陷入重围,德军步兵所起的作用就是俘虏包围圈里的敌军。在会战开始1个月零1天后[[波兰战役]]结束,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在整个战役中只阵亡150人,受伤700人。
 
古德里安于此役中首次实现了他装甲兵作战的战术理念,即在合适地形的战术方向上,以装甲集群作为火力,机动与防护三位一体的突击手段,集中于敌防线的某一点进行突破,成功后即向敌纵深迅猛发展,致敌无法重整集结,以再次构筑防线。在他的个人回忆录中,他不无骄傲地声称,他很有可能是人类战争史上第1位坐在装甲指挥车中利用无线电指挥部队,并随同1线战斗部队一起冲过敌人防线的高级指挥官。
 
=== 西线战场 ===
1940年5月古德里安参加[[法国战役]],并且再次成为攻击矛头:担任A集团军辖下第19装甲军军长。在[[埃里希·冯·曼施坦因]]的建议下,[[希特勒]]赞同并采纳了这位时任A集团军参谋长的攻击计划。计划中德国人将主要攻势从右翼[[费多尔·冯·博克]][[上将]]率领的以[[比利时]]北部[[列日|列日地区]]为攻击目标的B集团军转移到了中央地区的A集团军手中。并以[[阿登]]山脉:这个被认为是机械化部队无法通过的地区为突破口。他的第19装甲军仅用两天时间便成功穿越了阿登山脉110[[公里]]长的[[峡谷]]地带。在战役中优异的表现也令古德里安重塑了以往被认为只会纸上谈兵的印象。他的进攻速度不仅令对手,甚至他的上级[[格特·冯·伦德施泰特]]和[[希特勒]]都胆战心惊:在渡过[[马斯河]]后,古德里安就不再将坦克当自行火炮使用,而是尽可能地发挥其高速特性向纵深地区运动,从[[色当]]直到滨海的[[阿布维尔]]、 [[格拉沃利讷]], 完成了一个举世震惊的巨大包围圈。这个包围圈把[[法国]]北部和[[比利时]]的所有[[盟军]]都装进了口袋。在行军期间古德里安的部队甚至没有时间俘虏敌军,而是通过扩音器大叫:「我没有时间俘虏你们,你们要放下武器并且离开道路以免阻碍我们前进」,以此他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的最快的进攻速度,即在不到6天的时间裡他的装甲军长驱直入400多[[公里]]横贯法国,将坦克开到了[[大西洋]]岸边。
 
=== 苏德战争 ===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希特勒]]决定以3个集团军群对苏联发动迅速的攻击战,他们分别是[[威廉·冯·里布|勒布]][[德国元帅|元帅]]所率领的北方集团军群、[[博克]]元帅所率领的中央集团军群以及[[格特·冯·伦德施泰特]]元帅率领的南方集团军群。古德里安则是隶属中央集团军费多尔·冯·博克元帅辖下的第2装甲兵团司令。
 
7月9日上午分管第2装甲兵团的第2军团司令[[克鲁格]]元帅因为听说准备强渡[[第聂伯]]河而赶到他的驻地,准备进行阻止。随后古德里安成功的说服了克鲁格批准其渡过第聂伯向[[斯摩棱斯克]]发动攻击。到了7月11日德军已经几乎占领了[[白俄罗斯]]全境,向东推进了约450至600公里。
 
7月12日古德里安的装甲兵团包围了前往救援斯摩棱斯克的[[苏联红军]]第13军团的4个师和第20机械化师的部分力量。次日苏军进行了猛烈反击,苏联中央方面军总司令[[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铁木辛哥]]下令在[[戈梅利]]附近的总计20个师兵力向古德里安发动攻击,处在包围圈内的苏军亦开始了突围行动。激烈的战斗后,第2装甲兵团击退了反攻的敌人,得以继续向斯摩棱斯克前进。
 
7月15日凌晨,古德里安的先头部队:第71步兵团在天色掩护下经一条乡间小路占领了位于斯摩棱斯克外围防御圈中的炮后阵地。7月16日古德里安攻下了[[斯摩棱斯克]],次日希特勒在古德里安的[[铁十字勳章|骑士铁十字勋章]]上加授橡叶。
 
斯摩棱斯克战役结束后,古德里安建议陆军总部以[[莫斯科]]为目的地发起合围攻势。陆军总部并没有採纳古德里安以及[[博克]][[元帅]]等人的建议,而是由希特勒亲自批示採用伦德施泰特的构想-首要攻击目标为[[苏联红军]][[布琼尼]]的西南方面军以及[[乌克兰]]首府[[基辅]]。随后古德里安所在的第二装甲兵团被借调往伦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群,以协助[[基辅会战]]。
 
9月26日基辅会战结束,[[德军]]虽然赢得胜利,却同时给时间予苏联人构造以[[莫斯科]]为核心的纵深防御阵地。他们在莫斯科附近构筑了3条防御工事:[[维亚济马]]附近的[[维亚济马防线]]全长320公里、莫斯科以西的[[莫扎伊斯克防线]]全长140公里、最后则是沿莫斯科环城公路的4条弧形防线。
 
原本莫斯科驻军500,000人,却缺少重型武器以及战斗经验,随后[[斯大林]]下令在[[西伯利亚]]与[[日本]][[关东军]]对峙的25个步兵师以及9个装甲旅回防莫斯科。这些长期驻扎西伯利亚的军队对于恶劣的天气尤其适应,并在日后的反击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即[[莫斯科保卫战]]全面展开,战斗持续到10月中旬时苏德都损失严重。苏军防线后撤30公里—50公里,德军几乎所有步兵师都减员2,500人,装甲部队则只有不到50%的正常兵力。古德里安的部队尤其严重,每个团都减员500人以上,步兵部队的连队平均人数只剩下50人。
 
即使手下的王牌坦克旅艾贝尔巴赫坦克旅亦只剩下60辆[[坦克]],这也是满编时超过600辆坦克的第2装甲兵团仅剩的坦克。在面对恶劣的天气以及对苏军[[T-34]]坦克无能为力的情况下,不久德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战败。古德里安因建议撤退遭到[[希特勒]]拒绝,12月26日古德里安被调回陆军统帅部候命,职务则由[[鲁道夫·施密特]][[中将]]接任。
 
=== 战争后期 ===
在[[莫斯科保卫战]]战败1年多之后,古德里安出任装甲兵总监,负责装甲部队的生产、训练、战术制定及整编工作。上任后古德里安将德国原600辆不到的坦克与装甲车月产量提高到了1,955辆,其中包括当时德军的装甲主力4号战车、最新式的5号战车豹式及6号战车虎式。
 
1943年,希特勒不顾古德里安对于豹式坦克可靠性的忧虑,将刚换装成豹式的第1装甲师投入到代号卫城作战的[[库尔斯克]]战役中。这场战役是德军在东线最后一次重大攻势,也是德军为了夺回战略主动权的另一次企图。然而,苏军早已获悉德军的作战计划,并在长达数月的时间内建立了严密的纵深防御体系,以图逐步削弱来犯的装甲力量。
 
德军的作战计划违背了古德里安在《注意——坦克!》一书内提出的装甲作战原则。其一,地形必须开阔,且战场内不能筑有强大的防御工事;其二,攻势必须实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从苏军精心构筑的防御工事可见这次作战是对装甲力量的滥用,其结果是古德里安费尽心血重建的装甲部队受到重创。
 
古德里安曾经向希特勒反映库尔斯克作战毫无意义,并劝其放弃在东线战场发动战略攻势。他也曾驳斥[[国防军最高统帅部]]首脑凯特尔赋予库尔斯克的政治意义,说:你认为有多少人知道库尔斯克在哪里?全世界丝毫不重视我们守不守得住库尔斯克......
 
按原定计划,攻势将在五月开始,但却被推迟到七月。攻势持续了一个星期,之后因为苏军在北方向奥廖尔突出部施压以及西线盟军[[西西里岛登陆战役|登陆西西里岛]]而结束。苏军得以夺取主动权,并从此掌握战略主动。
 
古德里安建议在转入战略防御姿态时,应当选择用[[反坦克炮]]替代坦克成为防御主力,得到希特勒同意其可自行安排[[反坦克炮]]的生产和分配。不过由于时间及工业、经济、人事等因素在1944年[[苏联]]发动反击时仍只有33%的[[战防部队]]装备了突击炮。同时古德里安建议自[[东线战场]]撤回装甲部队,予以重新整编,遭到希特勒拒绝后又建议自[[德国国防军#西线战场|西线战场]]撤回装甲部队得到批准。
 
1944年6月6日[[同盟国|盟军]]发动[[诺曼底战役]]时,古德里安已经重新整编出10个装甲师和[[装甲步兵]]师。对于担任[[大西洋壁垒]]主要负责人[[隆美尔]]的防御计划,古德里安提出了异议,认为隆美尔将机动部队置放的位置与前线部队空间过大而与之发生争执。
 
在战争后期,古德里安与希特勒在战术战略见解上的分歧愈大,由是使得两人之间的矛盾也愈形激烈,并多次发生争吵,但古德里安出于对德国效忠的军人誓言,始终未加入政变推翻希特勒的密谋当中。
 
1944年[[7月20日事件]]发生,古德里安参与到负责审理工作的荣誉军人法庭,并被任命为陆军参谋长,而在1945年3月于德国战败前夕再次被希特勒以6星期病假做为健康疗养的名义斥退免职。被免职当天他回到家时他的妻子对他说:「今天你出去的时间真长得可怕呀」,他回答说:「是的,而这也就是最后一次了,我已经被免职了」<ref>[http://www.unitedcn.com/06jssj/02huiyilu/sjyx/12.htm 第十二章 最后的崩溃]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217173107/http://www.unitedcn.com/06JSSJ/02huiyilu/sjyx/12.htm |date=2007-02-17 }}</ref>。1945年5月10日向美军投降后被关押3年,因为在战争期间并未虐待战俘和屠杀平民而没有被列为战犯,于1948年被释放,之后一直在家中休养并撰写回忆录《一个士兵的回忆》。
 
1954年5月14日古德里安因病去世,埋葬于最早担任军职的[[戈斯拉尔]]。他所用的密码机陈列于英国CHICKSANDS的情报处博物馆。
 
他的儿子[[海因茨·君特·古德里安]](Heinz Günther Guderian,1914-2004)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任第116装甲师参谋,在[[鲁尔突围战|鲁尔口袋]]内投降,战后加入[[德国联邦国防军]],以少将身分退伍。
 
== 军人荣誉 ==
* 战功十字勋章 二级
* 带剑奥地利战争纪念勋章
* 带剑匈牙利战争纪念勋章
* 一级三军战斗荣誉勋章
* 战斗纪念勋章(1938年3月13日)占领奥地利后
* 布拉格城堡勋章(1938年10月1日)[[波兰战役|波兰侵略战]]后
* 荣誉骑士十字勋章
* 坦克突击勋章银质
* 铁十字勋章一级 1914版
* 铁十字勋章一级 1939版 (加授带)
* 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 骑士铁十字勋章 (1939年10月27日)
** 骑士铁十字勋章加橡叶 (1941年7月17日)
 
== 著作 ==
* 《注意!装甲兵》 1937年 英国货币杂志 ISBN 0-304-35285-3
* 《一个军人的回忆》 1952年 纽约达卡波杂志出版社 ISBN 0-306-81101-4
* 《西欧可以防御吗?》
* 《坦克-前进!》
* 《闪击英雄—古德里安大战回忆录》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13-3079-1
* 《古德里安将军战争回忆录》 2005年 解放军出版社 ISBN 7-5065-4845-3
* 《注意—战车!装甲部队的发展、战术与作战潜力》 2013年 雅图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ISBN 9789868918702
* 《注意,战车!装甲部队的发展、战术与作战潜力》 2017年 苍璧出版有限公司 ISBN 978-986-94276-2-3
 
==视频==
<center>
{{#ev:youku|XNDA3MjYxMjgxMg|640|inline|德国装甲兵之父”,更是“闪击战”的创始人 |frame}}
</center>
 
== 参考资料 ==
<references/>
=== 外部链接 ===
* {{en}} [http://www.achtungpanzer.com/gen2.htm 坦克先驱-古德里安]
* {{en}}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703121955/http://www.spartacus.schoolnet.co.uk/GERguderian.htm 古德里安]
* {{en}}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910045534/http://www.theeasternfront.co.uk/Commanders/german/guderian.htm 战役中的古德里安]
 
{{start box}}
{{succession box|before=[[库尔特·柴兹勒]]|title=[[国防军陆军总司令部]]总参谋长|years=1944年7月 - 1945年3月|after=[[汉思·阿道夫·克利布斯]]}}
{{end box}}
 
[[Category:德国人]]
[[Category:德国军政人物]]
[[Category:军事学家]]
39,1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