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塔拉·韦斯托弗

移除 16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塔拉·韦斯托弗 Tara Westover''',1986年,Tara 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的一个摩门教生存主义者家庭。 成长在大山里,家里有7个孩子, 她的 父母不相信任何公立机构,不给孩子办出生证明,不送孩子上学,从来不去医院,即使是出了车祸、严重烧伤,也只在家里用草药医治。在17岁之前, 塔拉 对于世界的所有认知,几乎都来自于父亲。身为犹太人,她对二战时期的犹太人大屠杀全无了解,甚至不认识“屠杀”这个词。<ref>[http://product.dangdang.com/1179490314.html 自学成才 Educated: A Memoir ] 当当网 </ref>
==居山上自学成才 出山下成剑桥博士==
塔拉 来自美国北部的深山,受到父亲宗教观念的影响,没念过小学、初中、高中。之后, 却在17岁时自学考上了[[杨百翰大学]](BYU),后获得剑桥博士学位,并担任哈佛访问学者。然而,这并不是一个陈腔滥调“学渣逆袭成学霸,走上人生巅峰”的故事,而是一个用教育挣脱观念束缚,并最终找到自我的极端案例。<ref>[https://mp.weixin.qq.com/s/RTiaIRCCllyv77UShmPL2A 她被父亲困在深山16年,靠祈祷治病,却成为剑桥博士,故事登上《纽约时报》,激励了千万人!] 微信-LinkedIn ,2019-1-29 </ref>
== 受教 Educated: A Memoir ==
=== 自传 ===
这本书是 塔拉 的自传,她在书中记录了家庭带给她的爱和伤害。在受教育的过程中, 对自己的成长经历不断进行反思,不断增进对家庭和自我的认知,期间也经历了很多的自我怀疑,以及与家庭的冲突和撕扯。到书的末尾, 塔拉 基本上实现了对自我的悦纳,获得了内心的平静;但遗憾的是,她尚未能够跟父母达成和解,也许z终她还是会失去她的家庭。<ref>[http://product.dangdang.com/1179490314.html 自学成才 Educated: A Memoir ] 当当网 </ref>
Tara === 关于家庭和教育===家庭 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情结。无论你后来对它产生了怎样 同龄人 认知 虽然她 走上了如何与之背离 道路,它在塔拉 上刻下的烙印始终挥之不去,也始终放不下对来自于它的认可 成长经历跟我没有一点相似 接纳的渴求。全书看得的难受的部分 就是Tara和 她的 故事依然令我深深感慨 家庭逐渐撕裂的过程。那并不是因为她上了大学,而是因为哥哥Shawn的虐待,以及父母的偏袒和掩饰。她不相信、不甘心 ,一 是关于 次又一次地向 人敞开心扉、寻求帮助 换来的 关于教育 父亲的暴怒、母亲的虚以委蛇,之后母亲甚至不惜向所有亲朋好友宣称,Tara受到魔鬼的控制,她说的话不值得相信
家庭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情结。无论你后来对它产生了怎样的认知,走上了如何与之背离的道路,它在你身上刻下的烙印始终挥之不去,你也始终放不下对来自于它的认可和接纳的渴求。全书看得的难受的部分,就是Tara和她的家庭逐渐撕裂的过程。那并不是因为她上了大学,而是因为哥哥Shawn的虐待,以及父母的偏袒和掩饰。她不相信、不甘心,一次又一次地向家人敞开心扉、寻求帮助,换来的是父亲的暴怒、母亲的虚以委蛇,之后母亲甚至不惜向所有亲朋好友宣称,Tara受到魔鬼的控制,她说的话不值得相信。 我能够理解她的 这种放不下。即使在外人看来再不值得留恋的家庭,应该也曾有过一些温暖的时光吧。更重要的是,来自父母的爱,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渴求。它给人带来巨大的安全感和力量,让人相信在这个世界上自己是不孤独的、是有价值的。放下这一渴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你要承认你的父母可能没有那么爱你(不能无条件地爱你),然后你要相信这不是你的问题,不代表你不值得被爱。这既需要直面孤独的勇气,也需要强大的自我认知和接纳。幸运的是,Tara从她接受的教育中,获得了这样的力量。
Tara的求学过程在我看来是很美好的。她进入大学的时候如同一张白纸,当整个大学的课程摆在她面前,她的选择完全是出于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困惑,以前没有人能够为她解答。那么现在,她在本能的指引下,在一片陌生的知识丛林中摸索、游历,选择了通过历史、艺术、音乐、心理学等课程,去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族群、家庭,认识自己,这是一个极其浪漫的历程。当然,在此过程中,她获得了很多人的帮助,也付出了常人难及的努力,她面对困难坚韧不拔的品质,不得不说是来自于她的家庭。
1,02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