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39
次編輯
變更
戴家祥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戴家祥'''<br><img src="https://pic.gerenjianli.com/mingren/2480…”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戴家祥'''<br><img src="https://pic.gerenjianli.com/mingren/2480/7901511.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50/9s195b4i22.html 圖片來自名人简历网]</small>
|}
'''戴家祥'''(1906-1998),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经学家。字幼和,[[浙江瑞安人]]。
==基本信息==
中文名:戴家祥
别 名:戴幼和
民 族:汉族
出生日期:1906年
逝世日期:1998年5月30日
职 业: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经学家
主要成就:金文研究
出生地:浙江瑞安
代表作品:《金文大字典》、《墙盘铭文通释》等
国 籍:中国
==人物简介==
戴家祥先生字幼和,1906(清光绪32 年丙午)四月十一日(阳历)养于浙江省永嘉县上田乡(今梧埏公社南一大队)戴家,汉族。
由于家庭贫困,被沿街乞讨的母亲以35元钱卖给今温州瓯海区梧埏镇南一村的戴家。1920年秋季,14岁的戴家祥,在同乡小伙伴王季思的鼓励下,以英语优势,考得第一名,被教会学校温州艺文中学录取,后来又被瑞安县立中学录取为走读生。
戴家与瑞安孙家有亲眷关系,大儒孙诒让先生为戴家祥的姨公,因此在瑞中读书时,他与王季思一起借住在孙家,由于“获得次镠先生的爱顾,允许走进他家藏书的玉海楼,翻阅姨公及其先人琴西公遗著”。戴家祥常听人讲起姨公孙诒让的治学方法:“以专带博,反过来又使渊博的知识为深邃的专精服务。同时讲到姨公晚年,每天以一支洋蜡烛为度,烛泪未干,手不释卷。”这对戴家祥一生的治学影响甚巨,这段时间他阅读了大量的玉海楼藏书。
1926年秋季,戴家祥考取了清华大学研究院,名列第七。戴家祥说自己是从书本上认识王国维先生的,对王先生很是景仰,他认为王先生是国内真正的古文家,所以“一心投奔王先生门下”。当时,清华国学研究院的教学大纲是王先生起草的,采取旧中国的书院制和英国牛津大学的导师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全国第一流的教授有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讲师有李济、梁漱溟。戴家祥在[[《师承》]]里说:“我在清华国学院学习三年(两年期满,又要求延长在校读书一年),这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我在这儿受到了各位先生治学精神的熏陶。”在清华研究院期间,他对古文字学已经有很深的研究,相继发表了高质量的论文[[《释千》]]、[[《释百》]]、[[《释甫》]]、[[《释皂》]]等,并完成了《商周字例》一书。
走出清华,正值国家内忧外患之际,戴家祥先后在南开、四川、中山、[[英士大学]]和浙江的杭州、台州执教。1935年,在南开时,戴家祥常借中国历史课向学生传授爱国精神。有一次课毕,他在黑板上写下陆放翁诗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他还结合国内形势,激动地向满座学生指出:“中华地向城边尽,外国云从岛上来!”“看哪!我们祖国的大好江山,如今是:日旗飘飘,白浪滔滔(黄河董宅决口),一条秋水长,天愁知多少。我们该是速谋出路呢,还是等待着做新朝的顾、黄、颜、李?”戴家祥老师的课,常让学生感动得流泪。
抗战全面爆发的1937年,戴家祥在台州中学任教,曾三次资助爱国学生去参加新四军。当时,戴家祥月薪47元大洋,竟拿出40元作为川资送给学生。“文革”后,有一位解放军找他,是当年陈恭等20多位同学参军中的一位,叫罗天冶,已任扬州军区司令员,陈恭时为广州市委副书记。
1951年,经著名文学家许杰教授相邀,戴受聘为华东师大中文系、历史系教授。1956年10月,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而后,他认为研究金文的条件成熟了,便悉心投入,四处搜寻一切能见到的青铜器,仔细考证上面的铭文,这时候的他“内心慢慢形成一个庞大的计划——编一部金文大字典”。然而,接踵而至的“反右”运动、十年“文革”,给了戴家祥沉重的打击。红卫兵更是将他自1927以来,发表在许多刊物上的古文字论文及著作,以及几十年来辛勤考证金文、甲骨文所做的心得卡片,全都付之一炬。但是,戴家祥的毅力是超人的。“我在伤心之余,依然我行我素,在十年浩劫的苦难日子里,不顾监督劳动的百般折磨,坚持考证、研究古文字。”
1978年,戴家祥的冤假错案得以改正。他以古稀之年,带病工作,编写《金文大字典》,还带了两个研究生。除了《金文大字典》的编纂,晚年的戴安祥,学术研究成果不断。他从青铜器铭文、甲骨文字本身,研究归纳出十条基本规律:“象形正侧动容变革例;象形点划繁简例;辅助符号增省例;形声符号更换例;形声符号重复例;形声符号位移例;六书隶属再分例;同声文字通假例;同义字代用例;古今音读分歧例。”这是研究金文在科学方法上的贡献。
==学术贡献==
代表作有《墙盘铭文通释》、《金文大字典》等。先后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为本校创办人孙诒让遗著《名原》校补缺误六百六十六字,为《古籀余论》校补缺误千余字,又为《籀?述林》校补几百处。在金文研究方面成果斐然,所主编的《金文大字典》为我国当代金文研究集大成之作,获得上海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特等奖。生前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一九八五年八月王国维墓树碑,戴家祥撰碑记。
《金文大字典》的编纂工作,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科学工程。
戴家祥认为:“文化成果不能用金钱衡量,更不是金钱所能铸成的。”《金文大字典》偌大的项目,300多万字,从资料收集、复制,到编排、撰写,乃至初稿、二稿、三稿,定稿后的誉清等等,确实需要一定的经费,但戴家祥却从来没有向有关部门伸过手。虽然因被列入上海市“六五”重点项目,市里曾两次拨款共4500元,但这笔钱除添置必不可少的图书资料外,连抄写费也不够。他的学生王文耀说:“同事和所领导曾多次劝说我们向有关方面申请补助,老师却执意不肯,而是自己垫入抄写费近万元。”
==社会评价==
学者们认为,戴家祥先生在古文字学尤其是金文研究上的学术造诣、地位及贡献无愧于其[[“金文研究第一人”]]的称号,而他严谨的治学作风、谦逊的为人品格亦使他足以与数学家苏步青、戏曲研究家王季思、考古学家夏鼐这些温州近代以来出现的全国性大家比肩而立。与会者们同时呼吁,应该系统梳理先生的学术成就,整理出版先生文集,把这样的著名学者打造成温州的文化品牌,推进温州市文化大市建设步伐。
==个人作品==
#评容庚《金文编》 天津《大公报·文学副刊》1928年5月29日
#释千 清华研究院学报《国学丛论》第1卷第4期1928年
#释百 清华研究院学报《国学丛论》第1卷第4期1928年
#释甫 清华研究院学报《国学丛论》第1卷第4期1928年
#释皂 清华研究院学报《国学丛论》第1卷第4期1928年
#《商周字例》自序 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周刊》1929年
#*(上白下贝)字说 清华研究院学报《国学丛论》第2卷第1期1929年
#虔字说 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周刊》10卷111期1929年
#*(上四下矢)字说 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周刊》11卷125期1930年
#评郭沫若《古代铭刻汇考》 天津《大公报·图书副刊》1934年2月2日
#评黄文弼《高昌陶集》 天津《大公报·图书副刊》1934年2月17日
#评徐贞协《殷契通释》 天津《大公报·图书副刊》1934年3月31日
#评陈晋《龟甲文字概论》 天津《大公报·图书副刊》1934年4月7日
#评朱芳圃《孙诒让年谱》 天津《大公报·图书副刊》1934年6月30日
#评朱芳圃《甲骨学文字编》 天津《大公报·图书副刊》1934年8月4日
#评吕振羽《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报》]]第3卷第2期1935年1月
#评刘节《楚器图释》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报》第3卷第3期1935年4月
#评马元材《桑弘羊年谱》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报》第3卷第4期1935年7月19. 单相病者的前途 四川大学《前进》创刊号 1936年8月
#兮伯吉父盘铭考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55年第1期
#甲骨文的发展及其学术意义 《历史教学问题》1957年第3期
#墙盘铭文通释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79年第2期
#校点孙诒让遗著《名原》 齐鲁书社1986年5月出版
#校点孙诒让遗著《古籀余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9月出版
#金文大字典 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年4月出版
#叔皮父簋铭考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ref>[https://www.100chui.com/article/185638.html 戴家祥 锤子简历网] </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中国古代人物]]
|<center>'''戴家祥'''<br><img src="https://pic.gerenjianli.com/mingren/2480/7901511.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50/9s195b4i22.html 圖片來自名人简历网]</small>
|}
'''戴家祥'''(1906-1998),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经学家。字幼和,[[浙江瑞安人]]。
==基本信息==
中文名:戴家祥
别 名:戴幼和
民 族:汉族
出生日期:1906年
逝世日期:1998年5月30日
职 业: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经学家
主要成就:金文研究
出生地:浙江瑞安
代表作品:《金文大字典》、《墙盘铭文通释》等
国 籍:中国
==人物简介==
戴家祥先生字幼和,1906(清光绪32 年丙午)四月十一日(阳历)养于浙江省永嘉县上田乡(今梧埏公社南一大队)戴家,汉族。
由于家庭贫困,被沿街乞讨的母亲以35元钱卖给今温州瓯海区梧埏镇南一村的戴家。1920年秋季,14岁的戴家祥,在同乡小伙伴王季思的鼓励下,以英语优势,考得第一名,被教会学校温州艺文中学录取,后来又被瑞安县立中学录取为走读生。
戴家与瑞安孙家有亲眷关系,大儒孙诒让先生为戴家祥的姨公,因此在瑞中读书时,他与王季思一起借住在孙家,由于“获得次镠先生的爱顾,允许走进他家藏书的玉海楼,翻阅姨公及其先人琴西公遗著”。戴家祥常听人讲起姨公孙诒让的治学方法:“以专带博,反过来又使渊博的知识为深邃的专精服务。同时讲到姨公晚年,每天以一支洋蜡烛为度,烛泪未干,手不释卷。”这对戴家祥一生的治学影响甚巨,这段时间他阅读了大量的玉海楼藏书。
1926年秋季,戴家祥考取了清华大学研究院,名列第七。戴家祥说自己是从书本上认识王国维先生的,对王先生很是景仰,他认为王先生是国内真正的古文家,所以“一心投奔王先生门下”。当时,清华国学研究院的教学大纲是王先生起草的,采取旧中国的书院制和英国牛津大学的导师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全国第一流的教授有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讲师有李济、梁漱溟。戴家祥在[[《师承》]]里说:“我在清华国学院学习三年(两年期满,又要求延长在校读书一年),这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我在这儿受到了各位先生治学精神的熏陶。”在清华研究院期间,他对古文字学已经有很深的研究,相继发表了高质量的论文[[《释千》]]、[[《释百》]]、[[《释甫》]]、[[《释皂》]]等,并完成了《商周字例》一书。
走出清华,正值国家内忧外患之际,戴家祥先后在南开、四川、中山、[[英士大学]]和浙江的杭州、台州执教。1935年,在南开时,戴家祥常借中国历史课向学生传授爱国精神。有一次课毕,他在黑板上写下陆放翁诗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他还结合国内形势,激动地向满座学生指出:“中华地向城边尽,外国云从岛上来!”“看哪!我们祖国的大好江山,如今是:日旗飘飘,白浪滔滔(黄河董宅决口),一条秋水长,天愁知多少。我们该是速谋出路呢,还是等待着做新朝的顾、黄、颜、李?”戴家祥老师的课,常让学生感动得流泪。
抗战全面爆发的1937年,戴家祥在台州中学任教,曾三次资助爱国学生去参加新四军。当时,戴家祥月薪47元大洋,竟拿出40元作为川资送给学生。“文革”后,有一位解放军找他,是当年陈恭等20多位同学参军中的一位,叫罗天冶,已任扬州军区司令员,陈恭时为广州市委副书记。
1951年,经著名文学家许杰教授相邀,戴受聘为华东师大中文系、历史系教授。1956年10月,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而后,他认为研究金文的条件成熟了,便悉心投入,四处搜寻一切能见到的青铜器,仔细考证上面的铭文,这时候的他“内心慢慢形成一个庞大的计划——编一部金文大字典”。然而,接踵而至的“反右”运动、十年“文革”,给了戴家祥沉重的打击。红卫兵更是将他自1927以来,发表在许多刊物上的古文字论文及著作,以及几十年来辛勤考证金文、甲骨文所做的心得卡片,全都付之一炬。但是,戴家祥的毅力是超人的。“我在伤心之余,依然我行我素,在十年浩劫的苦难日子里,不顾监督劳动的百般折磨,坚持考证、研究古文字。”
1978年,戴家祥的冤假错案得以改正。他以古稀之年,带病工作,编写《金文大字典》,还带了两个研究生。除了《金文大字典》的编纂,晚年的戴安祥,学术研究成果不断。他从青铜器铭文、甲骨文字本身,研究归纳出十条基本规律:“象形正侧动容变革例;象形点划繁简例;辅助符号增省例;形声符号更换例;形声符号重复例;形声符号位移例;六书隶属再分例;同声文字通假例;同义字代用例;古今音读分歧例。”这是研究金文在科学方法上的贡献。
==学术贡献==
代表作有《墙盘铭文通释》、《金文大字典》等。先后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为本校创办人孙诒让遗著《名原》校补缺误六百六十六字,为《古籀余论》校补缺误千余字,又为《籀?述林》校补几百处。在金文研究方面成果斐然,所主编的《金文大字典》为我国当代金文研究集大成之作,获得上海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特等奖。生前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一九八五年八月王国维墓树碑,戴家祥撰碑记。
《金文大字典》的编纂工作,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科学工程。
戴家祥认为:“文化成果不能用金钱衡量,更不是金钱所能铸成的。”《金文大字典》偌大的项目,300多万字,从资料收集、复制,到编排、撰写,乃至初稿、二稿、三稿,定稿后的誉清等等,确实需要一定的经费,但戴家祥却从来没有向有关部门伸过手。虽然因被列入上海市“六五”重点项目,市里曾两次拨款共4500元,但这笔钱除添置必不可少的图书资料外,连抄写费也不够。他的学生王文耀说:“同事和所领导曾多次劝说我们向有关方面申请补助,老师却执意不肯,而是自己垫入抄写费近万元。”
==社会评价==
学者们认为,戴家祥先生在古文字学尤其是金文研究上的学术造诣、地位及贡献无愧于其[[“金文研究第一人”]]的称号,而他严谨的治学作风、谦逊的为人品格亦使他足以与数学家苏步青、戏曲研究家王季思、考古学家夏鼐这些温州近代以来出现的全国性大家比肩而立。与会者们同时呼吁,应该系统梳理先生的学术成就,整理出版先生文集,把这样的著名学者打造成温州的文化品牌,推进温州市文化大市建设步伐。
==个人作品==
#评容庚《金文编》 天津《大公报·文学副刊》1928年5月29日
#释千 清华研究院学报《国学丛论》第1卷第4期1928年
#释百 清华研究院学报《国学丛论》第1卷第4期1928年
#释甫 清华研究院学报《国学丛论》第1卷第4期1928年
#释皂 清华研究院学报《国学丛论》第1卷第4期1928年
#《商周字例》自序 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周刊》1929年
#*(上白下贝)字说 清华研究院学报《国学丛论》第2卷第1期1929年
#虔字说 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周刊》10卷111期1929年
#*(上四下矢)字说 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周刊》11卷125期1930年
#评郭沫若《古代铭刻汇考》 天津《大公报·图书副刊》1934年2月2日
#评黄文弼《高昌陶集》 天津《大公报·图书副刊》1934年2月17日
#评徐贞协《殷契通释》 天津《大公报·图书副刊》1934年3月31日
#评陈晋《龟甲文字概论》 天津《大公报·图书副刊》1934年4月7日
#评朱芳圃《孙诒让年谱》 天津《大公报·图书副刊》1934年6月30日
#评朱芳圃《甲骨学文字编》 天津《大公报·图书副刊》1934年8月4日
#评吕振羽《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报》]]第3卷第2期1935年1月
#评刘节《楚器图释》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报》第3卷第3期1935年4月
#评马元材《桑弘羊年谱》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报》第3卷第4期1935年7月19. 单相病者的前途 四川大学《前进》创刊号 1936年8月
#兮伯吉父盘铭考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55年第1期
#甲骨文的发展及其学术意义 《历史教学问题》1957年第3期
#墙盘铭文通释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79年第2期
#校点孙诒让遗著《名原》 齐鲁书社1986年5月出版
#校点孙诒让遗著《古籀余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9月出版
#金文大字典 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年4月出版
#叔皮父簋铭考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ref>[https://www.100chui.com/article/185638.html 戴家祥 锤子简历网] </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中国古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