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赵铭彝

增加 14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923年就读于江津中学;1926年到上海,先后攻读于大夏大学和上海大学;怀着对戏剧的喜爱及良好的契机,1928年进入南国艺术学院学习并加入田汉创办的南国社。与[[左明]]、[[陈凝秋]]、[[陈明中]]一起被誉为田汉的“四大金刚”。1932年,任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书记,同时,参与建立左翼电影、音乐组织;1935年被捕,次年获释,参与“重庆救国会”,任《新蜀报》编辑;抗战爆发后,参与导演话剧《保卫芦沟桥》,影响了重庆大批青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他当选为中华戏剧界抗敌协会理事。各地救亡话剧团来到大后方,他积极接待和宣传,使所在的《新蜀报》成为抗战时期宣传话剧的最有成绩的媒体。
抗战爆发后,参加筹建怒吼剧社<refname="上海企业文化研究所1993">{{cite book|author=上海企业文化研究所|title=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辞典|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TS4QAQAAMAAJ&q=%E8%B5%B5%E9%93%AD%E5%BD%9D+%E6%80%92%E5%90%BC%E5%89%A7%E7%A4%BE&dq=%E8%B5%B5%E9%93%AD%E5%BD%9D+%E6%80%92%E5%90%BC%E5%89%A7%E7%A4%BE&hl=zh-TW&sa|year=X&ved1993|publisher=0ahUKEwiHxP3QkMfgAhUBFHwKHU90BLgQ6AEILzAB上海书店出版}}</ref>,公演了《芦沟桥》一剧。1938年,被选为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理事。
1942年,在中国话剧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戏剧月报》在重庆创刊,他担任编委。同年,中国艺术剧社成立,他担任艺术委员。解放后,他曾担任重庆中华戏剧专科学校校长,后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1943年和[[金山]]、[[于伶]]、[[宋之的]]等发起成立中国艺术剧社,任艺术委员。
==儿时心中中埋下戏剧的种子<ref>{{cite news | url =http://cq.cqnews.net/cqqx/html/2019-02/13/content_50283181.htm| title =扬声綦河之畔 广兴戏剧之魂赵铭彝的传奇人生 | date =2019-02-13 | publisher =cq.cqnews.net | accessdate =2019-04-19}}</ref>==
赵铭彝读小学二年级时,镇上来了一个戏班,这是他第一次接触戏剧,也对戏剧表演形式产生了好奇。在江津中学求学时,第一次看新剧、演新剧。当时,高年级同学演了一出新剧,赵铭彝和朋友们都认为演得十分真切,很富于教育意义,非常了不起,也动了演新剧的念头。
[[Category:#内容待查#]]
[[Category: #待校稿 #]]
[[Category: #纯文字内容1#]]
[[Category: #纯文字内容2]]
[[Category: #参考资料待查]]
[[Category: #检查]]
[[Category: 中国学者]]
6,8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