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T-54中型坦克

增加 18,322 位元組, 1 年前
回退到由Two (讨论)做出的修订版本1347236。
[[File:T54tank.jpg|360px|缩略图|右|[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6650983175334097&wfr=spider&for=pc 图片来自百家号]]]  '''T-54中型坦克'''(俄文:T-54 Средний Танк,英文:T-54 Middle Tank )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研发的一种中型坦克,有人认为它是世界上第一代主战坦克(但由于设计理念停留在二战时期,因此该说法略有争议)。苏联T-54中型坦克从二战末期的[[T-44中型坦克]]演变过来的,第一辆样车于1946年制成,到1950年已经批量装备部队,而并非大家想象的那样,T-54坦克是1954年装备部队。T-54在经过小范围改进之后就是[[T-55中型坦克]],因此很多人将其和T-55中型坦克结合起来成为[[T-54/55中型坦克]]。[[苏联]]、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波兰]]共生产T-54/T-55坦克50000辆左右,约占全世界二次世界大战后坦克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同样,该坦克是苏联坦克设计师莫洛佐夫的得意之作。   == 基本资料 ==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中文名称'''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T-54中型坦克|||-|&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外文名称'''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T-54 Средний Танк(俄语)|-|&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研制时间'''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44年|||-|&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定型时间'''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45年底|-|&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服役时间'''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50年至今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别   名'''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T-54主战坦克、T-54/55中型坦克|}   == 发展沿革 ==[[File:T54tank1.jpg|360px|缩略图|右|'''苏联冷战坦克之父:亚历山大·A·莫洛佐夫'''[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6650983175334097&wfr=spider&for=pc 图片来自百家号]]] ===研发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在1944年里仍然在世界各地燃烧,但苏德前线的局势已经发生明显的改观。183乌拉尔斯基坦克工厂除了继续大批量生产[[T-34/85坦克]]外,还继续测试他们的[[T-44中型坦克]],T-44中型坦克安装上T-34/85的85毫米D-5T坦克炮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修正,测试工作在年底完成,一种全新的中型坦克宣告诞生。1945年6月,T-44坦克的量产在第75工厂全面铺开。第一批T-44中型坦克在1945年8月被装船运往远东,参加对日作战。  T-44坦克是在早期[[T-34/85坦克]]基础上改进的,主要改进有扭杆悬挂、横置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形状良好的车体。该坦克有4名乘员,取消了原T-34/85坦克的机电员,航向机枪固定在车体上,由驾驶员控制发射。炮塔是T-34/85坦克炮塔的改进型,但是炮塔底部没有突出的颈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以及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中都使用过该坦克。改进后的T-44坦克称为T-44M坦克,70年代仍用于训练。由此,苏联设计师们要对T-44中型坦克进行升级。  ===研制过程===[[File:T54tank2.jpg|360px|缩略图|右|'''1945年的T-54中型坦克样车'''[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6650983175334097&wfr=spider&for=pc 图片来自百家号]]] 战争末期,KB-520设计局的工程师们在协助生产T-34/85和T-44坦克的同时,开始研究更先进的坦克,在新型坦克的研制过程中,设计师们详细研究了苏军在二战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设计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坦克火力;提高装甲防护水平;使坦克具备较强涉水能力。  1945年第一季度,2辆新坦克样车完成,被命名为T-54中型坦克,测试工作在同年进行。到1946年初,设计局完成了最后的细节修定工作,解决了在试制和测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100毫米坦克炮、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3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7.62毫米同轴机枪。铸造炮塔前装甲厚190毫米,车体前倾斜装甲板厚100毫米。加强火力和装甲防护导致车重上升,为了不影响坦克机动性,T-54坦克安装了一台大马力柴油发动机(V-54)。  1947年,T-54坦克在183乌拉尔斯基坦克厂投入量产,1948年在哈尔科夫75工厂也开始量产T-54中型坦克。后来,针对一些现代战争方面的问题,T-54中型坦克在部分升级后成为了[[T-55中型坦克]]。直到1981年,苏联鄂木斯克坦克厂(Омский Танковый Завод)仍在生产[[T-55中型坦克]],而此时[[T-62主战坦克]]早已停产。<ref>[http://mil.news.sina.com.cn/2005-01-04/0916255876.html 骠骑之乡-T系列坦克设计局的过去与现在(组图)]2005年01月04日 09:16 </ref>  ===参与战争===[[File:T54tank3.jpg|360px|缩略图|右|'''1946年的T-54中型坦克样车'''[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6650983175334097&wfr=spider&for=pc 图片来自百家号]]] 1967年六日战争中,T-55曾与美制M48、英制百夫长坦克和改装过的二战坦克[[M4谢尔曼坦克]]交战过。期间以军拥有良好的指挥与配合,并具有绝对空中优势,使得T-55面对略逊于自己的装甲力量时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1973年“赎罪日战争”中与装备105mm L-7型线膛坦克炮的百人队长Mk-V和M-60A1坦克遭遇,期间[[埃及]]与[[叙利亚]]装备的T-54/55被[[以色列]]缴获者甚众。以色列改装并使用了其中的一部分。这些车辆的苏制D-10坦克炮被换成北约制式105mm L-7或M-68型坦克炮,苏制发动机也被更换为通用汽车制造的柴油机。以色列将这种坦克称为“Tiran-5”型并一直使用到1990年代初,其后主要被出售给第三世界国家,余者改造为重型Achzarit装甲运兵车。  [[越南战争]]中南越政府军与北越人民军装甲部队的首次交锋发生于1971年2月。在这一战中,南越的17辆美制M41型坦克以零损失击毁了22辆北越坦克,其中有6辆T-54和16辆PT-76水陆坦克。1972年4月2日,新组建的南越第20坦克团(相当于营)侦测到了北越坦克部队的大规模移动。在午后的作战中,M48迅速开火击毁了打前阵的9辆PT-76和两辆T-54,其余的北越坦克随后撤退。1972年4月9日的作战中,M48坦克在2800米距离上对来袭的北越坦克开火,打乱了北越坦克的阵型。当日,北越共有16辆T-54被击毁,一辆59式被擒,南越方面没有损失。1975年4月30日北越人民军攻下西贡的当日,北越陆军T-54坦克参与了一著名的事件,也就是冲撞南越总统府“独立宫”铁门,驶入前院逼使总统[[杨文明]]投降,从此结束了[[越南]]战争。今天[[越南]]政府在[[胡志明]]市的西贡总统府旧址“统一宫”前展示了数辆同款的退役坦克供游客观赏。   == 结构性能 ==[[File:T54tank5.jpg|360px|缩略图|右|'''T-54中型坦克三视图'''[https://tanks-encyclopedia.com/coldwar/USSR/soviet_T-54.php 图片来自The Online Tank Museum]]] ===武器系统=== T-54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Д-10T式100mm线膛坦克炮,其改进型用于SU-100坦克歼击车。Д-10T式坦克炮有1个水平滑动的炮闩,其反后坐装置包括1个液压驻退机和1个液气式复进机。该炮身长5.608m,重1948kg,最大射程为16000m,平均射速为4发/min。早期T-54坦克未装火炮稳定器,T-54A型坦克则装有高低向火炮稳定器,火炮型号为Д-10ТГ式。T-54Б、T-54B、T-55和T-55A型坦克均安装Д-10T-2C式火炮,并配有高低向和水平向双向稳定器。后来,对早期车型的火炮和稳定器进行了改装。  辅助武器包括2挺7.62mm机枪和1挺12.7mm机枪。СГМТ式7.62mm并列机枪安装在火炮右侧;同型号和同口径的另1挺7.62mm航向机枪固定在车体前上装甲板上,由驾驶员利用变速操纵杆上的按钮控制射击;安装在装填手舱盖外面的ДШКМ式12.7mm高射机枪用于对空射击。  ===动力系统=== 该坦克装有1台横置在车体后部的B2型4冲程12V60°水冷柴油机,在2000r/min时标定功率为382kW(520马力)。该发动机采用电动机驱动为主要起动方式,压缩空气起动是寒冷气候条件下的辅助起动方式。由于T-55坦克装有1个AK-150型空气压缩机,可以提供比较恒定的压力,所以它的发动机以压缩空气起动为主要起动方式,将电动机驱动作为辅助起动方式。为了增大坦克行程,除了在车内设前组和中组燃油箱外,还在车体外面设有外组燃油箱;在车体右侧翼子板上设有4个扁平油箱,其中第一、二、四个油箱各有93L柴油,第三个油箱为润滑油箱,在车体后面还可以附加2个筒形燃料箱。发动机冷却系是液冷、密闭、压力循环式的,使用的冷却液在夏季是水,在冬季是防冻液。冷却系包括管片式水散热器、离心式风扇、进出气百叶窗及风道等。  传动装置由齿轮传动箱、主离合器、变速箱、风扇联动装置、行星转向机和侧传动装置组成。该传动装置的固定轴式机械变速箱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制造等优点,然而性能较差。它可以为车辆提供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最大车速为50km/h。转向机构为二级行星转向机。行走采用扭杆悬挂装置。车体每侧有5个双轮缘挂胶负重轮、1个前置诱导轮、1个后置主动轮,在第一和第五负重轮位置处装有旋转式液压减振器,诱导轴曲臂上装有蜗轮蜗杆式履带调整器,以调节履带张紧度。采用全金属单销式履带。  早期T-54坦克未装潜渡设备,尔后配备的潜渡设备有两种潜渡筒,一种是实战使用的小直径潜渡筒,另一种是训练使用的大直径潜渡筒。前者使用时安装在装填手潜望镜上方,不使用时装在炮塔后部或车体后部,后者使用时安装在装填手舱口上,安装和拆除潜渡筒各需要15~30min。坦克潜渡江河时通常挂一档行驶,并借助车上的航向仪导航。  ===辅助系统===[[File:T54tank7.jpg|360px|缩略图|右|'''在T-54中型坦克车顶的 ДШКМ高射机枪手位感受坦克全车'''[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6650983175334097&wfr=spider&for=pc 图片来自百家号]]] 该坦克的火控系统比较简单。车长操纵指挥塔,用ТПК-1潜望镜搜寻目标,当捕获到目标时,调动炮塔为炮长指示目标,然后由炮长进行精确瞄准射击。炮长有1个ТШ2-22瞄准镜,该镜有3.5×和7×两种放大倍率。在车长和炮长瞄准镜上均刻有“∧”形标志,通过调整火炮方位角和俯仰角使瞄准镜上的有关弹种的瞄准标志与目标对准即可进行射击。  最先安装夜视设备的是T-54Б型坦克,后来对早期型号进行了补装。T-54/T-55坦克的夜视设备包括:安装在车体前上装甲板右边的ФГ-100红外前灯和TBH-2红外观察潜望镜,可为驾驶员提供40~60mm的夜间观察能力;安装在车长指挥塔前的ОУ-3红外探照灯和TKH-1车长红外潜望镜,可为车长提供大约300mm的夜间观察能力;安装在主要武器右边的л-2红外探照灯和ТПК-1-22-11炮长夜视瞄准镜,可为炮长提供800~1000m的夜间观察能力。早期T-54坦克的炮塔旋转和火炮俯仰运动均由炮长手动操作,但后期的车型改为由炮长手控的电驱动操作,手动操作驱动装置作为应急备用而保留。  ===防护系统=== 铸造炮塔有比较理想的防弹外形;车体低矮、装甲板有良好的倾角,是该坦克提高生存力的主要措施。该坦克装有热烟幕施放装置,施放时在行进中的车后形成一条白色烟雾,可持续2min。T-54中型坦克早期车型未安装但在后期车型上装有三防装置,后来对早期车型(即T-55中型坦克)进行了加装。  ===总体布局=== 车体为焊接结构,驾驶舱在车体前部左边,战斗舱在车体中部,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在车体尾部。驾驶员有1个向上抬起并向左旋转开启的舱盖,舱前有2个潜望镜,其中的1个可换成红外潜望镜。车首装有与前上装甲垂直的防浪板,当坦克涉水行驶时可防止水浪溅至驾驶员潜望镜。驾驶员右边的车体前部空间为弹药架、电瓶及燃料箱。驾驶员后面的车体底甲板上开有向车内开启的安全门。炮塔为铸造结构,顶装甲是用2块D形钢板对焊在一起再焊制炮塔顶部的,炮塔位于车体中部。车长在炮塔内左边,炮长在车长前下方,装填手在炮塔内右边。车长有1个可以360°回转的指挥塔,其上有1个向前开启的单扇舱盖,ТПК-1瞄准镜安装在车长指挥塔顶的前部,指挥塔上有4个潜望镜。装填手有1个向后开启的单扇舱盖和1个MK-4型潜望镜。<ref>[http://mil.news.sina.com.cn/pc/2003-09-18/29/334.html 苏联T-54/T-55中型坦克]2003年09月18日 23:33 </ref>   == 性能诸元 ==[[File:T54tank6.jpg|360px|缩略图|右|'''在装填手位置感受T-54中型坦克内部'''[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6650983175334097&wfr=spider&for=pc 图片来自百家号]]] {Special||-| '''重量'''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34吨;36吨(加装战斗装备)|-| '''车长'''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6.2米;9.0米(包括主炮)|-| '''车宽'''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3.27米|-| '''车高'''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4米|-| '''车组'''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4 人|-| '''发动机'''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520hp(马力)B2型4冲程12V 60°水冷柴油机|-| '''最大时速'''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50/25 km/h(公路/越野)|-| '''行程'''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400/280 千米(公路/越野)|-| '''越壕宽'''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7米|-| '''越障高'''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0.8m|-| '''爬坡度'''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60%|-| '''涉水深'''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5m|-| '''潜渡深'''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5 m|-| '''主武器'''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00mm Д-10T 线膛坦克炮|-| '''副武器'''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2.7毫米 ДШКМ 高射机枪 1挺;7.62毫米 СГМТ 机枪 2挺|-| '''弹药'''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00mm炮弹备弹34发 ; 7.62mm机枪弹备弹3000发;12.7毫米机枪弹备弹500发|-| '''火炮俯仰角'''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4°~ +17°|-| '''火炮旋转方向'''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旋转方向 360°(21s)|-| '''车体装甲'''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均质 100mm 30°/35°钢(车前上/下);均质 80mm 90°钢(车体侧)|-| '''炮塔装甲'''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均质 200mm/弧形 钢(炮盾);均质 160mm/弧形 钢(炮塔侧)|-| '''瞄准镜型号'''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ТПК-1昼间瞄准器;ТПН-1-22-11夜间瞄准器(与红外瞄准器联合使用)|}   == 坦克评价 ==[[File:T54tank4.jpg|360px|缩略图|右|'''苏联阅兵中的T-54中型坦克'''[https: //baijiahao.baidu.com/s?id=1606650983175334097&wfr=spider&for=pc 图片来自百家号]]] 从某种意义上说,T-54是一个传奇。到目前为止,它的使用范围比任何其他冷战时期或现代主战坦克都要广。它由华沙条约国家提供或生产,在20世纪60-70年代成为华沙条约国家的大部分军队的制式装备,然后为中东的盟国([[埃及]]、[[叙利亚]]、[[约旦]])和许多不结盟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服务。除了[[波兰]]和捷克版本之外,还生产了惊人的83500辆。它在很大程度上与世界各地的殖民战争或独立战争有关,至今仍是任何装甲部队最常见的装备之一。[[中国]]依据T-54主战坦克仿制了59型主战坦克,而且它主要分布在亚洲国家,特别是北越、[[老挝]]、[[柬埔寨]]和[[朝鲜]]。  以下几个因素促成了这一成功,这与苏联的[[AK-47突击步枪]]有一些明显的相似之处。首先,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大规模生产,而且是现代主战坦克中 近更 便宜的型号,随着现代战争的变化,各国对其现代化和升级一直持续到1990年代。同样的原因,该坦克零件也可大量供应以及通用。其次,它是一个良好的全方位的主战坦克,在这方面取得了与著名的[[T-34坦克]]相同的平衡。第三,它操作简单,不需要太多的学习操作研究。第四,它非常坚固,可靠,易于适应。到现在该坦克可能有两百多种衍生型号,其中一些仍然在使用。T-54已经服役50年,可能在21世纪20年代仍将使用。<ref>[https://tanks-encyclopedia.com/coldwar/USSR/soviet_T-54.php  T-54]November 22, 2014</ref>  1994年,[[俄罗斯]]陆军宣布T-54退役,但在1998年又宣布300辆T-54以封存装备的名义重新列入到现役武器库中。至今很多国家的军队依旧装备着T-54的各种改进型,不断有新的 进型诞生。<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6650983175334097&wfr=spider&for=pc 钻进T-54早期型坦克 超越时代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大杀器]18-07-22 09:12</ref>   == 视频 == '''苏联T-54坦克:中国59式坦克的“鼻祖”,影响了当时苏联坦克的发展史''' {{#iDisplay:g0828ef129x|480|360|qq}}   == 参考文献 == [[Category:500 社會科學類]][[Category:590 軍事總論]][[Category:595 軍事技術]]
4,01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