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570
次編輯
變更
何桂藍
,add
===回應監警會報告===
2020年5月15日,[[監警會]]發表[[反送中運動]]事件審視報告,當中在提到關於元朗襲擊事件的部分時,監警會聲稱無證據證明[[警黑勾結]],又聲稱即時拘捕白衣人是不切實際。因此何桂藍在[[Facebook]]以直播形式作出回應,希望以其本人在元朗恐襲現場採訪的經驗,回應監警會報告如何扭曲事實,偽造真相。
==作者介绍==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ref>[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7acbd7f83ca8.aspx 赵孟頫],古诗文网</ref>是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被称作“元人冠冕”。
他博学多艺,文学艺术开创一代风气,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传世书迹有《洛神赋》《重江叠嶂图》《秋郊饮马》等。
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11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
他的父亲赵与告(又名赵与訔),曾任宋朝的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宋朝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恃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元世祖赞赏其才貌,两年后任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在济南路总管任上,元贞元年(1295),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实录》,赵孟頫乃被召回京城。可是元廷内部矛盾重重,为此,有自知之明的赵孟顺便借病乞归,大德三年(1299),赵孟頫被任命为集贤直学土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至大三年(1310),赵孟頫的命运发生了变化。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对他发生了兴趣,延祐三年(1316),官居一品,名满天下”。
赵孟頫是一代书画大家,经历了矛盾复杂而荣华尴尬的一生,他作为南宋遗逸而出仕元朝,对此,史书上留下诸多争议。“薄其人遂薄其书”,贬低赵孟頫的书风,根本原因是出自鄙薄赵孟頫的为人。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自五岁起,赵孟頫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直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可谓对书法的酷爱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等。著有《尚书注》、《松雪斋文集》12卷等。<ref>[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7acbd7f83ca8.aspx 赵孟頫],古诗文网</ref>
===性味===
苦;辛;性平
===归经===
肝;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
止血;止痢;抗癌。主痔疮出血;便血;崩漏;痢疾;肝癌;肝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烧炭存性研末。
===复方===
*①治肠痔下血:槐树上木耳, 为末, 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肘后方》)
*②治大肠风毒,下血不止: 槐耳二两(烧灰),干漆一两(捣碎、炒令烟出)。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一钱。(《圣惠方》)
*③治妇人漏下,淋沥不绝: 槐蛾不以多少,烧灰,细研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食前。 (《圣济总录》槐蛾散)
*④治月水不断,劳损黄瘦,暂止复发,小劳辄剧者: 槐鹅(炒黄)、赤石脂各一两。 为末。食前热酒服二钱。 桑黄亦可。 (《圣惠方》)
*⑤治产后血疼欲死者: 槐鸡半两。为末,酒浓煎,饮服。(《妇人良方》)
*⑥治蛔虫心痛: 槐上木耳(烧灰)末, 如枣大, 正发和水服,若不止,饮热水一升。 (《随身备急方》)
===各家论述===
*1.《药性论》:能治风,破血,益力。
*2.《唐本草》:主五痔,心痛,女人阴中痒痛。
*3.《本草图经》:治大便血及五痔、脱肛等。
===临床应用===
槐耳冲剂:采用固体发酵新工艺,将槐栓菌菌种在发酵基质上发酵,形成含有槐耳菌丝体多糖等活性成分的槐耳菌质。槐耳菌质再采用热水、乙醇等提取清膏,进一步研制成为临床用药槐耳冲剂。每包含干清膏2. 64g。用于原发性肝癌、慢性乙型肝炎。口服,每次1包,每日3次。(庄毅《抗癌新药槐耳冲剂的研究》)<ref>[http://www.zysj.com.cn/zhongyaocai/yaocai_h/huaier.html 槐耳]中医世家 </ref>
===摘录===
《[[中华本草]]》
==政治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