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570
次編輯
變更
高麗景宗
,add
景宗六年(981年)七月丙午,景宗病重。因太子王誦年幼,景宗在臨終前召堂弟開寧君王治入內,禪位給他後駕崩。開寧君王治繼位,是為成宗。諡號獻和,廟號景宗,葬於南畿山麓,陵號為榮陵。穆宗五年,加諡成穆。顯宗五年,加明惠;十八年,加順熙。文宗十年,加靖孝。高宗四十年,加恭懿。
== 歷史 ==
香港公共屋邨發展源自1953年12月石硤尾木屋區發生的一場大火,香港政府為安頓災民,開始興建簡單實用而租金廉宜的徙置大廈,標誌著香港公共屋邨的誕生<ref>{{cite web|title=香港公共房屋發展|url=https://www.housingauthority.gov.hk/tc/about-us/photos-and-videos/videos/public-housing-development-in-hong-kong/index.html|website=https://www.housingauthority.gov.hk/tc/about-us/photos-and-videos/videos/public-housing-development-in-hong-kong/index.html|accessdate=2018-04-19|archive-date=2018-04-1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412014754/http://www.housingauthority.gov.hk/tc/about-us/photos-and-videos/videos/public-housing-development-in-hong-kong/index.html|dead-url=no}}</ref>。
香港很早已有為低收入居民設置出租房屋,初期多由志願團體提供,例如於1948年成立的[[香港房屋協會]]及於1950年成立的[[香港模範屋宇會]],香港政府只是提供[[土地]]。1954年,開始大量興建[[徙置區]],於1960年代,[[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屋建會)推出[[廉租屋邨]]。1973年,為了配合[[十年建屋計劃]],房委會成立並且取代屋建會,[[徙置事務處]]則重組成為[[房屋署]]。香港房屋委員會接收了所有[[徙置大廈]]、10個屋建會廉租屋邨和17個[[政府廉租屋|政府廉租屋邨]],合稱為'''公共屋邨''',由房屋署統一負責[[管理]]及[[規劃]]。到1980年代起,隨着社會進步,房委會於公共屋邨設有主題式花園和提供多項康體及兒童遊樂設施,供居民作休憩之用。著名的例子包括[[彩雲(一)邨]]、[[美林邨]]、[[蝴蝶邨]]、[[新翠邨]]及[[樂華(北)邨]]等。1990年代開始,公屋需求大增,房委會開始提高建築密度並減少公共休憩設施面積,1997年推出的[[八萬五建屋計劃|八萬五計劃]]為求提供最多的單位,用盡[[容积率|地積比率]],更使建築密度進一步上升,邨内休憩空間所剩無幾。此現象特別可見於天水圍北的各屋邨,如[[天悅邨]]、[[天逸邨]]、[[天華邨]]等,直至2000年代初[[八萬五建屋計劃|八萬五計劃]]失敗,公共休憩設施面積才得以逐漸增加。近年,因應[[非標準設計大廈]]面世,房委會在規劃屋邨時亦會將康體及兒童遊樂設施甚至花園及屋邨廣場等休憩設施與住宅大廈一同因應地盤微氣候等數據而作出適當的設計,使新落成的屋邨的環境較以往更佳。
== 參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