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贺循

增加 16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贺循'''(260年—319年),字彦先。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refname="董平2005">{{cite book|author=董平|title=浙江思想学术史: 从王充到王国维|url=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4Y8yAQAAIAAJ&q|year=%E8%B4%BA%E5%BE%AA&dq2005|publisher=%E8%B4%BA%E5%BE%AA&hl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isbn=zh978-TW&sa=X&ved=0ahUKEwjh287Kv6LhAhWYx4sBHYv_BtwQ6AEIRDAE7-5004-5071-9}}</ref>。两晋时期名臣,孙吴后将军[[贺齐]]曾孙、孙吴中书令[[贺邵]]之子。
贺循早有名声,与[[纪瞻]]、[[闵鸿]]、[[顾荣]]、[[薛兼]]并称“五俊”。初任五官掾、阳羡县令、武康县令、太子舍人等职,在地方颇有政绩。后退居会稽,参与讨伐石冰之乱,又拒绝叛将[[陈敏]]的封赏。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出镇建业后,贺循应邀为其效力,历官吴国内史、军谘祭酒、太常等职。贺循作为江南士族领袖,对东晋建立起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又对朝廷礼仪多有补助。
贺循的祖先[[庆普]],在西汉时传授《礼》,即世人所称的“庆氏学”;贺循的族高祖[[贺纯]],学识渊博享有盛名,避汉安帝[[刘祜]]之父清河孝王[[刘庆]]之讳,改为贺姓;曾祖贺齐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祖父[[贺景]]官至灭贼校尉;父亲贺邵,在[[孙皓]]时官至中书令。
天策元年(275年),贺邵被孙皓所枉杀,其家族被流放到临海郡,当时少年贺循也随家迁居。直至太康元年(280年),吴国灭亡,贺循才得以返回家乡<ref>{{cite web | url =http://www.todayonhistory.com/people/201806/32050.html| title =贺循 | publisher =www.todayonhistory.com | accessdate =2019-04-16}}</ref>。
==声名鹊起==
贺循节操高尚,童年时即异于常人,言行举止必定守礼仪、懂谦让,与纪瞻、闵鸿、顾荣、薛兼等齐名,并称“五俊”。被会稽国相[[丁乂]]请为五官掾,扬州刺史[[嵇喜察]]举他为秀才,出任阳羡县令,他以宽宏仁义为立身之本,不求考绩优异。后任武康县令,当地风俗习于厚葬,遇到凶忌之日即停殡不葬,贺循对这些习俗都加以禁止。他的政令教化广为流传,临近的城邑都纷纷效仿。但因贺循在朝中无人举荐,所以久久无法进升。著作郎、文学家[[陆机]]曾上疏举荐贺循,认为他可任尚书郎。朝廷在许久后,才召贺循补任太子舍人。
6,860
次編輯